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精编】大班数学教案3篇
【精编】大班数学教案3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精编】大班数学教案3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1、引导幼儿看实物图,根据图意编10的加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3、注意幼儿书写时握笔的正确姿势。活动准备:不完整分合式若干。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复习10的组成。(碰球)1、教师:“我们来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9”。2、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二、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10的加法。1、出示缺少总数的分合式一。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怎么读?1和9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10,分合式中少了总数。2、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1+9=10,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9+1=10).教师小结: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可以互相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不变。3、依次出示其他三组分合式,让幼儿编出算式,然后集中讨论,交流。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又该怎么读?2和。8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10,分合式中少了总数。4、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2+8=10,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8+2=10)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10,分合式中少了总数。5、集体朗读10的9道加法算式。三、编应用题。教师: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其它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请幼儿依次根据算式尝试口编加法应用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四、幼儿作业。1、教师讲述书写要求。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数学本和铅笔,要请小朋友看分合式变算式来书写10的加法算式,在黑板上老师也画好了一张作业纸,仔细看看要怎样书写。教师边讲述边示范,要求幼儿先把书写本对折,在折线的左边书写加法算式2、看分合式变算式。3、幼儿进行书写,教师观察并指导。4、评价幼儿作业情况。提醒幼儿注意书写格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正确握笔,端正坐姿,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乱画。四、结束活动。教师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大班数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活动准备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3、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活动流程㈠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㈡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㈢、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㈣、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㈤、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家后,调查家中有多少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完成调查表。大班数学教案篇3活动目标: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教具:5、6、7、8、9、10的实物卡片共6张。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1)目测数群,感知10以内的数。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数(2)学习按群测数。教师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x?说一说: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7的实物卡片,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教师借助手势,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2、操作活动。(1)看实物和圆点连线。(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再写上数字。(2)统计活动。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数字。3、活动评价。(1)重点评价:“看图连线”和“按标记写数字”,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2)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活动反思: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本文标题:【精编】大班数学教案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46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