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小学听课记录【汇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听课记录【汇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听课记录【汇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听课记录【第一篇】一、创设情境,揭题。1、谈话。师:同学们,此刻是什么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植树的好季节。(课件出示春天图,再出示同学们举着队旗走在山坡上去植树的情境图)大家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忙着去种树。学校规定中高年级参加植树,他们各年级的种树任务都不一样,大家猜一猜:哪个年级的植树任务重些?为什么?生:应当是六年级的任务重些,因为他们大些。师:让我们先来看看分配给六年级同学的任务。2、看图列式,口算。课件出示六年级同学植树的任务:共要种树90棵,有3个班。师:根据这图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师:你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口答,师板书:90÷3=30(棵)课件依次出现五、四、三年级的植树任务,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口头说算式再口算结果。教师板书:81÷3=52÷2=42÷2=213、揭题。师:大家口算90÷3、42÷2很快,像81÷3、52÷2这两题口算起来就有点难了,不太方便,以后碰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四位数除以一位数该怎样办?生1:能够用计数器。生2:估算、生3:列竖式。师:这些方法都行,要准确明白结果,能够用列竖式,也就是用笔算。看来,我们有必要用笔算来解决。这节课就来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二、探索新知。1、学习例2。师:52÷2=的竖式你认为该怎样写?请你在本子上试试看。学生尝试列竖式,展示学生各种的竖式写法。参考资料,少熬夜!师:那么笔算52÷2=的竖式到底该怎样写?我们还是借助小棒分一分,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分小棒,汇报:你是怎样分的?请上台演示。生1: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把1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根。再把2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根。5+1=6,20+6=26根。生2: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将1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齐再平均分两份。师:还有别的方法吗?生3:先分2根,每份是1根。再把5捆平均分成2捆,还剩余的1捆拆开又平均分成5根,1+25=26根。师生讨论得出比较合理化的方法:先分整捆,再分单根的。余下的一捆不能再整捆的分,要先拆开与单根的合并在一齐后再平均分成2份。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竖式。分两步:先把5捆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最多得到2捆,也就是十位上的5除以2商几?写哪儿?为什么?十位上余下来的“1”怎样办?12除以2商几又写在哪儿?课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再演算竖式一遍。质疑,说算理。师: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教师提问:这次我先来提问大家。1、6是怎样来的?两个12分别表示什么?简析刚才学生尝试做的几种错误的列竖式格式,让学生订正2、尝试笔算81÷3=个别板演,学生间互相提问,同桌互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辨析学生中出现的错题。3、学习例1。师:大家刚才口算出42÷2=21,此刻你会不会用笔算来解决呢?试试看,把竖式列在本子上。个别学生板演后,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请你点名同学来回答。生1: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2?生2:第一步除后十位上怎样没有拉下来的数?4、看书内化。师:刚才这两题在书本第19、20页,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还有哪儿不明白的?参考资料,少熬夜!比较一下,这两题在笔算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生:例1的被除数十位上除以一位数后没有剩余,例2有剩余。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自我说说看。师:这两题还有什么相同点?师生交流并小结算法。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列竖式计算36÷2、36÷3、36÷9。比较它们的不一样点(被除数十位上被除数除够除还有剩余的、刚好整除的及不够除的三种类型)。2、辨析练习:“确定对错,有错就改。”书本第21页第2题。先独立练习,再团体反馈。3、自选练习。在5分钟之内自选以下习题,再评出计算之星。26÷284÷656÷775÷366÷664÷485÷591÷755÷564÷856÷2四、综合应用出示综合应用题今日来听课的教师大约有84人在食堂吃中饭,食堂总管张师傅准备了9张桌子,每张桌子能够坐6人,够用吗?如果不够,还要再准备几张?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五、课堂总结师:经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六、总评这是一节朴实无华、扎扎实实的计算教学课,它体现了当今课改理念下计算教学的特点和本真,它为枯燥的计算教学洞开了一片可供学习和欣赏的天地。1、选择教材中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图片作为本节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引入笔算除法的知识。在学习笔算前,允许学生用估算、口算与笔算的方法解决52÷2=,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一样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2、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笔算时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两个知识点,在设计时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操作构成表象,动脑想算理,动口说算法,及时规范竖式的写法、总结算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安排既体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又贴参考资料,少熬夜!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操作、演示、归纳、概括等方法揭示具体到一般的规律,完成由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3、安排学生安安静静的看书这一环节,令课堂上动静结合。使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内化所学的知识,并及时总结算法,加以归纳和概括,实现算理到算法的过渡。4、练习设计把知识线与情感线串起来。基本练习三题中以新带旧,不但及时强化了新知,也复习了旧知,沟通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辨析练习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预防学生计算时出差错,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确定和推理。安排自选练习,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大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提议:1、能够让学生经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今日的算式和算法有什么不一样,从而加深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认识。2、试商的方法主要看高位,而不是看个位。当学生出现这样的想法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并加以拓展讲解。小学听课记录【第二篇】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2、(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评:复习导入时,经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景,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3、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齐读。4、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参考资料,少熬夜!(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5、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资料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二、借文悟诗。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1、课件出示诗句。(1)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2)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仅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3)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4)理解“回首”的意思。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5)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2、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3、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4、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三、课外延伸1、供给课前收集的描述山的诗,生自由练读。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本事。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出示)岁华齐1、学习“山字头”,领读。2、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3、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4、生描红,师巡视。小学听课记录【第三篇】上课铃响后,学生还是比较吵闹,教师立刻采取措施——这堂课采取小组加分制,这决定今日小组作业的多少,放学的快慢;刚才第二小组坐的最端正,加三分。一、导入新课参考资料,少熬夜!1、大家一齐齐读课题——“长相思”预备起。2、“长相思”是词牌名。这首诗还是词,词又叫长短句,字数不对称,有长有短。二、生字词朗读古诗,回答诗中哪个字是多音字——“畔”三、进入新课1、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2、讨论中有什么问题(学生):“风一更雪一更”什么意思?(教师):哪个同学能够帮一帮他除了这句不懂,还有什么不懂?好,都懂了,我来考考大家。3、逐句品读“风一更雪一更”,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样的?(学生):当时下着鹅毛大雪……凛冽的寒风迎面吹来(教师):还有其他表达吗?“山一程水一程”,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当时士兵们经历了什么,当时的环境是怎样样的,行军路上他们走过了什么地方(学生):士兵们走遍了千山万水……山崖险峻,河上结冰,可是他们都没有放下。(教师):还有其他表达吗?错了并不可怕,教师欣赏你开动脑筋。这些环境描述都突出了什么——行军之难当时诗人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可是行军之地仅有什么?四、总结本诗用了什么手法——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表达了什么情感——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五、作业小练笔:假如你是纳兰性德,经历了行军之难。请你把当时行军的环境具体描述下来。小学听课记录【第四篇】一、激趣导入1、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今日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3、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明白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参考资料,少熬夜!2、检查生字,指名读肚肺腭胎发现了什么?生:都是月字旁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景,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1)鲸有一个十分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3)指名读第4自然段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一样?(设问)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生:巨大生:庞大生:庞然大物2、异常大、十分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为什么同象比?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生:那是假设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生:一个很长不够。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参考资料,少熬夜!特点,那就是(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4、出示句式:我
本文标题:小学听课记录【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50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