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班健康活动说课稿精编5篇
好范文解忧愁1/32小班健康活动说课稿精编5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小班健康活动说课稿精编5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小班健康活动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班健康活动《小猪胖胖的野餐》。这是我们小班本学期主题七“可爱的小动物”当中的一个活动。一、说教材《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小猪胖胖的野餐》是取材于“好朋友”主题中的活动内容,是一个体验分享的故事。小班的孩子独占意好范文解忧愁2/32识强,玩具等物品都不愿意与别人一起分享,虽然老师也引导孩子好玩的玩具要大家一起玩,或和别人商量:“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好吗?”“你愿意和我交换玩玩具吗?但收效甚微,我想可能是在情感上激发得还不够,孩子并没有真正体会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只知道做法并不能让小班年龄的孩子做到真正分享,所以我想到了利用故事的形式,以孩子喜欢的可爱小猪形象开展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向故事中的榜样——小猪学习,关心朋友,分享快乐,感受有朋友真好,萌发幼儿这方面的情感。二、说目标根据小班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目标:认知目标:学说故事中的短句。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共同分享的快乐。三、说准备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与游戏活动之中,我做如下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多媒体、小猪图片、故事ppt、食物、礼物袋。2、知识经验准备:熟悉的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四、活动的重点、难点好范文解忧愁3/32活动重点: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培养幼儿互相关心学会分享的情感。活动难点:怎么分食物,整合多种教学元素,又结合计算得以一一对应,自然融合。五、说教法、学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学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2、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印象更为深刻。让幼儿通过表演感受小花鸭的伤心与快乐,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4、多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好范文解忧愁4/32的兴趣。六、说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活动导入。通过出示可爱“小猪”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并提问“这是谁呀?”“小猪胖胖会去干什么?”引起幼儿主动思考。将活动融入生活,结合季节特点,春天到了,自然引出小猪要去春游野餐。让幼儿猜猜看猪妈妈会给小猪准备什么好吃的食物?同时让孩子说说妈妈为什么要给小猪准备这一食品,如:准备面包,因为它能填饱肚子,准备饮料,因为旅游时会累,会口渴等,从而理解事物的关联性,渗透生活常识。第二部分:故事欣赏。欣赏故事ppt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同时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幼儿期的阅读材料主要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第三部分:理解故事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这一环节老师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并带有形象的动作,吸引幼儿注意力,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以猜的方式引出小猪的这些朋友,并且猜的方式发生变化:通过声音猜,通过动作猜,通过谜语猜,这样更能抓住孩子的兴趣。而每次都需要孩子想办法来解决好范文解忧愁5/32怎么分的问题,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同时数学方面的内容巧妙的融入其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数知识。作为一个语言活动,每次的对话学说都是重复性的语言,更适合小班年龄的孩子,更易于幼儿语言的模仿。第四部分:分享礼物。老师提问:“好吃的东西分给了朋友,可小猪怎么样?为什么呢?”小猪觉得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好朋友一起吃,和大家一起分享是最快乐的。小猪看到小动物吃的那么高兴,心里乐滋滋的。老师准备幼儿喜爱的食物、玩具,让幼儿帮小猪胖胖分礼物,进一步巩固故事内容,并让幼儿亲身体会分享的快乐。这一环节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把孩子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抛向他们,让孩子通过经验迁移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的分享食品,孩子的情感得到激发,真正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七、说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活动设计的开展,让幼儿能够通过游戏寓教于乐,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真正从活动中体验快乐!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希望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起成长!好范文解忧愁6/32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2一、教材分析《量一量》选自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中的第二课。本课是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交流各自测量结果,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使每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的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面积单位的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身边事物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并测量。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以数学活动为主要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实际的动手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表象;在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新知识变成了学生具体的经验和体验,使知识与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的必要性。体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与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好范文解忧愁7/322、初步学会估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以及物体表面的面积。3、在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和抽象概括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三、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四、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估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动手测量,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课前,教师发给学生每个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三张正方形纸,边长分别为5厘米、2厘米、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纸片)1、摸一摸: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觉其面积的大小,同时复习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2、量一量:用信封中的纸片作为测量封面面积的面积单位,分小组自己选择适当的图形,动手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并记录在表格里。测量时选用的图形好范文解忧愁8/32测量时选用的图形的个数测量结果我发现…3、议一议:(1)先预测什么图形选为测量单位更简便合理一些,说说自己的理由。(2)小组汇报本组选用的测量工具以及测量结果,并说一说你的发现。(3)小组讨论交流:从统计表中获得那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回发现很多信息,提出很多问题,教师抓住本课教学目的组织讨论:为什么选择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的最多,选择圆的最少?4、教师小结:选择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的主要原因是:正方形能密铺整个图形,测量是做到不重叠、不遗漏,而且操作简单方便。(设计意图:把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测量单位与统计活动相结合,体会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的合理性,同时也充分地发展空间观念。)5、讨论:用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测量相同数学书的封面,为什么量出不同的数值?6、师生共同小结:统一面积单位才能量出同样的好范文解忧愁9/32结果,猜想测量课本封面面积是一般选用怎样的面积单位?(设计意图:在对不同测量结果的交流、讨论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活动二:认识1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1、认识1平方厘米:教师边出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讲解。2、举例: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3、先估计,再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设计意图:1、通过举例使抽象的面积单位在学生的思维中变得直观具体,同时,被说到的物体可以成为估测面积的参照物。2、对1平方厘米有了具体认识后,让学生估量数学书封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既是对前面教学环节的呼应,也是学以致用。)活动三:认识1平方分米、1平方米,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1、测量课桌面的大小,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合适吗?为什么?2、认识1平方分米:教师边出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讲解。3、举例: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好范文解忧愁10/324、先估计,再用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继续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桌面面积的时候,学生会感到面积单位太小,量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认识更大面积单位的心理需要,此时,把1平方分米介绍给学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让学生举例、估量课桌面的面积,这都有利于使抽象的面积单位在学生的思维中变得直观具体。)5、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自学课本解决,最后全班汇报,教师适当引导讲解。问题一:度量房间等更大物体面的面积时,该用什么面积单位?问题二:1平方米有多大?(设计意图:学生已有前面学习知识的经验,再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指导下开展数学活动,教师只需做好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活动四:课堂总结,梳理新知。师生交流: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新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拓展学生对面积单位及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提高。)好范文解忧愁11/32活动五:学习致用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填空。(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约()。(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3)练习本封面的面积约212()(4)单人床的面积约2()(设计意图:能否正确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填空,反映出学生对各种面积单位是否已经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2、分小组或自己选择意见物体,先估计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在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量一量,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比一比看谁估计的最接近?(设计意图:1、联系身边生活,学习致用,巩固对面积单位的认识。2、培养学生估计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3设计思路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杯子为什么有的重有的轻”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轻与重的现象,并对轻与重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好范文解忧愁12/32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天平是最原始的计重秤,是一种测量物体重量的装置,一般构造为一根直柱上支著一根横杆,而杆的两端则各悬挂著一个小盘。当进行测量重量时,其中一边的小盘放置被测量的物品,另一边则放置若干数量的砝码,使两端呈平衡状态,届时只要计算砝码的重量,便可得知该物品的重量。材料来源分析1、天平:利用天平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不同重量。2、铁碗、杯子、万花筒、颜料:运用这四种物体来进行比较重量。3、铁碗、杯子、万花筒、颜料、积木若干:了解天平砝码的作用,理解平衡的概念。所设计的《天平秤》科学探究活动,共设计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策略运用如下:第一环节:运用工具支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出主题。第二环节:运用问题支架,引导幼儿猜想,进行思考。第三环节:运用范例支架和建议支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活动目标:好范文解忧愁13/321、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对天平进行感性的认识,了解天平砝码的作用,理解平衡的概念。2、体验天平的趣味性,尝试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3、发展幼儿的
本文标题:小班健康活动说课稿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52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