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参考资料,少熬夜!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足正数,也不足负数,负数都小于0。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在联想、概括,推演中,体会数学的丰富、联系以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进行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等最朴素的哲学思想教育。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1、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到了金秋时节了(课件呈现美丽的秋景图片),大家觉得我们苏州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苏州天气预报、温度计图)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学生汇报过程小,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两度)2、据科学研究,气温在18—24℃时,人体感觉最舒服。昨天达到28℃,我们就感觉热了。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设计意图:气温变化是学生生活中每天都会面对和感觉到的自然话题,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自然,贴切,能够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考虑到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井不是非常熟悉,先单独安排一个看温度计的插曲,为后面新知教学做好了铺垫)二、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一)教学例l,初步认识负数。1、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关注大气变化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有一次我记录了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出示温度参考资料,少熬夜!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当天上海的最低气温吗?2、第二个城市是(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气温吗?这个温度比上海的气温怎样?3、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北京的气温通常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样?学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温度汁图,让学牛说出北京气温”零下4℃”。4、刚才二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6、巩固练习。(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当天我还记下了几个城市和地区的最低气温,(分别出示西宁、哈尔滨、香港等城市温度计图)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分别写出它们的最低气温吗?(2)小小气象记录员。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设计意图:在引入负数这一环节,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读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祖国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教学流畅,衔接自然。而“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而且促使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二)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1、(显示珠穆朗玛峰图)谁知道它有多高吗?(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上顶的距离呢?(学生回答后,在添加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2、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珠穆朗玛峰图旁边出示盆地图)。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板书:参考资料,少熬夜!+8844米—155米)3、模仿练习。课本第6页“练习一”第1,2题。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设计意图: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是学生对相反的量的再一次感知。由于前面有对气温认识的基础,所以本环节力求利用前面学习中获得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经验和范式,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这一基准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在深层次上把握了负数产生的背景和计数的要领与方法)三、以“比较反思”提升——深化概念的内涵1、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课件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2、观察这些数(课件出示),你能把它们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小结:像+4,40、+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3、讨论:0属于正数或负数呢?(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在设置的讨论区内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辨析: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教师借助课件观察画有箭头的轩线(即数轴),认识到:0是下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4、练习-完成第3页“练…—练”第l题(在原题中增加0)。提问:(1)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5、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让学生很好地借助直观情景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同时在习题中注意让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四、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负数的的外延1、基本练习。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并进行交流: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2、对比练习。选择合适的结果填在括号内:20xx年,我国发射成功的嫦娥卫星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卫星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保证了卫星能够正常开展探测工作。①21℃②100℃③—100℃3、应用练习。(1)“生活中的负数”信息发布会。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随后课件配合出示有关图片。(2)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票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4、拓展延伸。调查自己家一个月的收入、支出情况,并作好记录,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家人说一说,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开支建议。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解答简单分数除法问题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能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情感与态度:认识到许多分数除法问题可以借助方程来解决,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准备:小黑板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5x=534x=63x=9105x=101112x=8923x=672.口答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⑴某数的35是36。⑵全厂人数的58是210人。⑶完成了300个,刚好是计划的14。⑷一个数的3倍是1225。3.解答: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35。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生练习,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把谁看作单位1?二、探究新知师:请看黑板,同学们开联欢会布置会场,用的红气球占总数的49,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师:指名读题,谁能找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师:题中总数的49这个条件你是怎样理解的?师:边画图边理解师:请同学们看图说说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师:观察图示,你发现数量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师:你是根据什么列出等量关系的?(同桌讨论)师:在这个等量关系中,哪个量是已知的?哪个量是未知的?师:未知的可以设为X,根据等量关系我们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同学们自己能解答吗?(指名板演,其他自练,并提醒学生做完要检验。)师:做完的同学把书打开72页,对照例题检查自己做对了吗?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师:同学们是用把原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的方法检验的,其实还可以根据题意进行检验,我们可以计算28是不是占X的49,如果是就说明你的方程不但列对了,而且解对了。如果不是就说明有错误出现,好及时改正。师:回顾例题的学习过程,你认为解题关键是什么?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不但能学懂知识,还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师:其实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不光能解决有关联欢会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说十、一假期,老师上街买了一套衣服,裤子75元,是上衣价钱的23,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求出一件上衣多少钱吗?(能)参考资料,少熬夜!指名板演,其他自练。三、巩固练习试一试四、全课师: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五、作业教学后记:找准单位1的量,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分数问题的关键,教学例题时。我先让学生找单位,写出数量关系,让他们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掌握还不错。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三篇】教材分析: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约5分钟)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二、自主学习(约5分钟)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参考资料,少熬夜!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三、合作交流(约13分钟)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1.学具操作。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3.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五、测评总结(约9分钟)1.达标练习(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
本文标题: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52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