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覃容安全管理知识培训
中铁十八局建安公司高胜国2012-08-12安全管理培训2019/9/172主讲内容一、事故的相关概念介绍二、经典的事故致因理论三、事故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四、著名企业安全管理经验借鉴2019/9/173(一)事故的相关概念安全事故:《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4.21生产安全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一、事故的相关概念事故的相关概念事故的分类事故的特征事故发展的阶段事故构成要素分析2019/9/1741、生产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事故是在人们生产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人物环管2019/9/1752、未遂事故、二次事故、非工作事故与海因里希法则(l)未遂事故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图3—1海因里希法则示意图2019/9/176表3—1事故类型及伤害严重度2019/9/177表3—2某钢铁公司伤亡事故情况2019/9/178(2)二次事故二次事故是指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所谓外部事件,是指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与本系统无直接关联的事件。二次事故可以说是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源,绝大多数重、特大事故主要是由于事故引发了二次事故造成的。2019/9/179(3)非工作事故即员工在非工作环境中,如旅游、娱乐、体育活动及家庭生活等诸方面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2019/9/1710(二)事故的分类根据事故发生后造成后果的情况,在事故预防工作中把事故划分为伤害事故、损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未遂事故。1、按事故类别分类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按致害原因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见下表2019/9/1711表3-3按致害原因的事故分类2019/9/17122019/9/17132、按伤害程度分类在伤亡事故统计的国家标准GB6441-1986中,把受伤害者的伤害分成3类。(1)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d的失能伤害。(2)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d的失能伤害。(3)死亡。发生事故后当即死亡,包括急性中毒死亡,或受伤后在30d内死亡的事故。死亡损失工作日为6000d。2019/9/17143、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为了研究事故发生原因,便于对伤亡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和调查处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将事故按严重程度细分为6类。(1)轻伤事故。只发生轻伤的事故。(2)重伤事故。发生了重伤但是没有死亡的事故(3)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4)重大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5)特大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10人及10人以上的事故。(6)特别重大死亡事故。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的事故。2019/9/1715(6)特别重大死亡事故。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的事故。①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及其以上)事故。②专机和外国民航客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③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0人及其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其以上的。④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航空、航天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除外)。⑤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100人及其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⑥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2019/9/17164、按事故经济损失程度分类根据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的规定,将事故分成以下4类:(1)一般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2)较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等于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3)重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等于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的事故。(4)特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等于100万元的事故。2019/9/1717(三)事故的特征(1)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3)事故的潜在性2019/9/1718(四)事故的发展阶段事故发展四阶段论孕育阶段成长阶段爆发阶段持续阶段2019/9/1719(五)事故构成要素分析(4M要素)(1)人要素(Man)(2)物要素(Machine)(3)环境要素(Medium)(4)管理要素(Management)2019/9/1720二、几种经典的事故致因理论介绍单因素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流行病学理论系统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2019/9/17211、单因素事故致因理论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Wood)1926年纽伯尔德(Newboid)以及1939年法默(Farmer)所谓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减少事故发生的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2019/9/17222、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事故是由一连串因素以因果关系依次发生,就如链式反应的结果。其代表性理论主要有: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2019/9/1723海因里希(H•W•Heinrich)《工业事故预防》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提出了“事件链”(chainsofevents)这一重要概念,即伤害与各原因之间具有连锁关系。海因里希认为事故连锁过程受以下五个因素的影响: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2019/9/17241)遗传及社会环境(M):遗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使人具有鲁莽、固执、粗心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妨碍人的安全素质培养,助长不良性格的发展,这种因素是因果链上最基本的因素。2)人的缺点(P):人的缺点包括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轻率等个体性格上的先天缺点,以及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术等后天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事故的直接原因。4)事故(D)5)伤害(A):直接由事故产生的财产损害或人身伤害。2019/9/17252019/9/17263、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流行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预防的科学。1949年葛登(Gorder)提出了事故致因的流行病学理论(EpidemiologicalTheory):工伤事故与流行病的发生相似,与人员、设施及环境条件相关,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往往集中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发生。葛登主张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事故原因。2019/9/1727葛登主张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事故原因。即研究当事人的特征;环境特征和媒介特征。并把“媒介”定义为促成事故的能量,即构成事故伤害的来源。流行病学理论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伤亡事故的分析具有借鉴意义,据调查统计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触电事故也有类似流行病的一些特征,就季节而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的触电事故一般发生在第二、三季度,其中以6~9月份为最多。2019/9/17284、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是多个事故致因理论的集合。事故致因的系统理论的共同特征:系统的思想,采用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方法。2019/9/1729系统理论通常用模型结构表达各原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较具代表性的系统理论有:能量转移理论、瑟利事故模型及其扩展、轨迹交叉理论和动态变化理论等。2019/9/1730轨迹交叉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劳动省提出了“轨迹交叉理论”(OrbitIntersectingTheory),并构建了系列模型来描述这一理论,如下图所示。轨迹交叉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根据轨迹交叉理论谈预防事故的方法:2019/9/1731管理缺陷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施害物物(包括环境)物(包括环境)事故人2019/9/17325、两类危险源理论(1)第一类危险源定义: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是事故发生过程中能量与危险物质释放的主体。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作为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2019/9/1733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如下: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3)能量载体;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5)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6)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7)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8)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2019/9/1734(2)第二类危险源定义: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从系统安全的观点来考察,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因素,即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2019/9/1735(3)危险源与事故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2019/9/1736事故致因理论共识1)事故是个原因复杂的随机事件。2)产生伤害事故的物质基础是失控转移释放的能量。3)产生事故的原因是多层次的。4)产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5)人与物的运动都是在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运行的。6)人、机(物)、环境都是受管理因素支配,管理失误是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即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2019/9/1737三、事故原因分析、整改措施(一)事故原因分析(二)整改措施2019/9/1738(一)事故原因分析1、事故原因的认识过程2、事故调查程序3、事故调查注意事项4、事故直接、间接原因分析2019/9/17391、事故原因的认识过程时期(上世纪)关于事故原因的认识对策风险控制开发前“上帝之手”;生产的固有后果减轻后果风险控制时期“有事故倾向的工人”工人的选择与教育海因里希时期“多米诺骨牌理论”减少物、人的不安全因素二战期间人不适合工作(前方的服役和后方的工厂)人员筛选;改善工厂条件五十、六十年代机械设备的缺陷改进机械设备的机构与控制七十年代工作环境及工作场所条件的缺陷法规、标准、规则八十年代管理系统疏忽、机能不良等改进系统设计九十年代管理体系缺陷;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改进管理体系,进行风险控制2019/9/17402、事故调查程序2019/9/1741①受伤部位②受伤性质③起因物④致害物⑤伤害方式⑥不安全状态⑦不安全行为方面的问题③管理上的问题①机械、设备、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②人的不安全行为①人证材料②物证材料③事实材料④其它材料整理、阅读调查材料料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按七项内容进行分析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责任、直接责任、领导责任确定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2019/9/17423、事故调查注意事项(1)调查什么,怎样调查(5W1H法)①何时(When)──事故发生的时间。②何人(Who)──肇事者、受害者的姓名。③何处(Where)──事故发生的地点及场所。④进行什么作业(What)──具体的作业名称,作业安排。⑤存在什么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行为(Which)──作业过程中及事故发生时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人的不安全行为。⑥事故是怎样发生的(How)──描述从作业开始到事故发生的经过。2019/9/1743(2)注意倾听不同意见,防止先入为主的干扰。(3)注意人证材料的真实性及证人的心理因素。(4)重视科学鉴定。2019/9/17444、事故原因分析(1)
本文标题:覃容安全管理知识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7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