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解决问题的培训才是好的培训-经典实例
解决问题的培训才是好的培训投资人才,就等于投资未来。培训是企业竞争力的“发动机”。这一理念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据统计,当今名列世界500强的绝大部分企业为培养人才所花的费用已达到了企业总销售额的10%,为培训所花费的人力成本也已占到了企业总人力投入的10%。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要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效仿这些企业的大手笔培训?国内培训市场该谨防哪些烟雾和陷阱?职业杂志社记者走访了国内顶尖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者和有关专家,为读者揭开中国培训市场的面纱。一、【培训预算篇】影响培训预算的五大关键因素不同行业的企业培训总预算参差不齐。记者在调查中获知,国际大公司的培训总预算一般占上一年总销售额的1%~3%,最高的达7%,而我国的许多企业都低于0.5%,甚至不少企业在0.1%以下。那么怎样的培训预算是科学的?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企业制定培训预算呢?世界500强某大型日本企业人力资源高级经理王维岭先生告诉记者,企业性质以及所处发展阶段的需求影响企业培训投入的多少。通常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培训投入均不是很大;新兴企业、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对企业培训的投入不菲。此外,对培训预算来说比较关键的几大因素还有:1.公司的年度计划。培训费主要依赖于公司的总体业务规划,公司费用总额、年度计划在公司近年来的总发展战略中占的比重、新开发项目的多少,都直接影响培训费用的支出。比如说,今年是公司五年计划中的第一年,培训投入肯定也会是较多的一年。2.企业现有职员的素质。公司职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费用的支出,员工素质越高,培训费用越低。3.外界环境的变化。比如国家政策导向发生变化、新的劳动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税务政策修订等变化,直接造成企业培训费用的增加。4.社会劳务市场的情况。企业去进行招聘的劳动力人才市场的质量高低,也会对培训费用产生影响。比如说,企业去偏远地区的劳务市场招聘,如果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整体素质偏低,那么招进来的员工越多,企业培训上的费用也会越高。因此,很多公司都青睐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在培训上可以不用支出更多的培训费用。5.企业带有共性的培训和特殊性质培训所占的比例,也影响培训费用的支出。普通培训的花费一般不高,而类似出国留学、高级总裁班的培训等,则单价不菲。中建集团战略培训经理吴少勇先生告诉记者,在制定本企业的培训预算时,大都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当年的企业发展需求而决定。比如说,公司有哪些开拓的新业务,哪些员工需要参加培训,参加培训人员所在公司的级别高低,采用的培训方式等。“当出现特殊情况,例如公司某高官的单人单项外训经费就需要十几万元的时候,怎么处理呢?”吴少勇回答记者说,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衡量该高官的培训费占总体费用的比例,与该高管在培训员工当中的重要性的比例,来得知经费支出的权重是否合适。是不是利润越高的企业,培训经费支出也越大?吴少勇认为,其间没有因果关系。公司利润很高,但是在现金流很紧张的情况下,用于培训的经费也不会很高,选择保留最重要的几个培训项目,或者改变培训方式来节省经费。奥康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王兴华先生介绍说,企业培训经费的预算主要根据企业当年的战略目标、年度规划、培训需求来确定。去年,奥康的培训费便高达上千万元。二、【培训选择篇】内训PK外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市场上的培训项目以及培训机构多种多样,企业是如何选择的?根据员工意见还是根据企业规划需要呢?北京爱普惠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丁雪峰认为,企业培训主要是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培训为企业绩效服务,系统的培训规划要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来制定。中建集团战略培训经理吴少勇提出,作培训选择时应该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让最了解组织结构的人参与培训项目选择。企业培训需要企业内部一个强大有力的机构来支撑,明确其权利,把培训队伍的建设作为最高使命来执行。吴少勇同时指出,一线经理比HR经理更清楚所在部门的需求,以及下属需要更新、补充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今天的培训项目选择将不仅仅由人力资源主管来负责,给企业提供最需要的培训项目,给员工设置最适合的培训内容,也是每一位培训经理肩负的重要职责;而当进行培训内容决策的时候,人力资源经理所充当的更应该是一个顾问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决策者。其次,需要一个标准化的系统流程来做引导。企业培训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来综合考虑,因此筛选培训项目和方式的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个评估标准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成熟的、严格的完整体系。第三,企业培训要求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结合企业所处的发展时期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当然,通常也是“谁掏钱谁来选择培训项目”,如果企业有相应的制度明示,完全是员工自费的培训,也应该尊重员工自己的选择。第四,根据培训项目的内容特点选择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机构。有的培训项目通过内部研讨就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就不需要外界机构来参与了;而需要从外界汲取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技能的培训项目,则需要求助于外部机构。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也有非常杰出的另类企业。奥康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王兴华先生就告诉记者,奥康选择培训项目时,先通过对员工进行民意调研的方式获取培训项目的信息,然后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选定培训方向和内容,而二者之间的差距就是企业培训的重点。内训更受企业青睐内训和外训,是培训市场上的快乐比翼鸟,也是企业心头的一把双刃剑。世界500强企业某日本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高级经理王维岭告诉记者,企业选择外训还是内训,要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和实际需求来确定。比如说,世界500强企业三井集团在中国有150多家分公司,仅高层管理人员就有三百多位,企业培训体系相对成熟和稳定,有自己的梯形专家团队,有深度了解企业问题和熟悉员工情况的管理层,类似这样大规模的企业,自己安排培训是最好的选择,能从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层面,去培训和帮助员工成长。相比较而言,内训成本低,针对性强,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更加紧密;不足之处就是看待问题的高度不够,仍停留在解决问题的表面。吴少勇分析说,外训优势是能充分吸纳外界的新观念、新思想,开拓视野,传播引进新方法、新技巧;不足之处,一是时间上不如内训好安排,二是培训成本高,三是针对性弱,解决企业问题的关联度亦不够好。但目前来看,由于很多企业仍旧处于观念的转变当中,需要吸纳、接收外界的新思想,所以外训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比如外派员工学习、集体上公开课等。吴少勇补充道,为了弥补内训的缺憾,企业可以邀请外界专家来企业进行授课,但一定要注意在授课前,就与专家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把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员工的困惑表达清晰,以提高培训课程的效果。而且最好由企业决定讲课内容。而外派员工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小心“雷区”,王维岭认为,如果企业外派学习的员工数量过多,外界花花绿绿新鲜吸引人的理论和思想,万一和企业情况格格不入,就会扰乱员工的工作思路,反而让培训起到负面作用。随着企业观念转型的成熟,未来的培训更多仍旧会通过内训来解决。内训势必越来越受到大型企业的青睐。四个阶段评估培训效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即便企业愿意给员工充电,但并不是所有的培训都能收到显而易见、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那些费力、费时、费钱而不讨好的培训事件,却频频发生。老总认为自己拨了大笔资金用于支持培训项目,可是经济收益在哪里?人力资源经理万分委屈,这次培训效果非常好啊,企业培训效果哪能用货币来衡量!培训效果要不要评估?究竟该如何来评估呢?北京爱普惠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丁雪峰说,企业有效培训的关键是消除期望目标和达成手段之间的差距。王维岭认为,生产型企业的培训效果确实可以直接和业绩挂钩。比如,生产线上的工人在参加培训前每个考核时间段生产8个产品,接受培训后上升为10个产品;技术岗位上的工人,培训后焊接水平明显提高,而且还可以继续把技巧传授给其他员工;销售经理通过培训,改进了之前错误的客户维护方式,并立刻签下巨额客户订单等,这些都是直接可以在业绩上得到体现的有效培训。但更多非生产性岗位的培训效果该从哪几个方面衡量呢?中铁建工集团战略培训经理吴少勇认为,培训效果评估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主要应该抓住以下四个关键阶段。第一,培训课堂效果评估。课堂上观察学员的学习状况,根据学员提交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老师的评价,对培训进行最直白的效果评估。第二,学员培训后考试效果评估。通过学员的考试成绩考察培训效果。第三,学员培训后工作岗位表现评估。观察员工的行为有否改变,之前在观念、技能或者态度、合作意识上的不足是否得到提高和改善。第四,来自该员工的直接主管的意见尤为关键,是否得到上司更高的认可度,也是评估培训效果的指标之一。吴少勇说,国外很多大型企业都有开发成熟的系统软件来监督培训计划的执行,虽然目前国内市场上有所欠缺,但是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一套完善、完整的评估体系,包括评估软件、培训标准、员工的历史绩效资料,表现特征等记录。离摩托罗拉的30倍绩效神话有多远“我们每投入1美元的培训费,将产生30美元的回报。”——摩托罗拉号称“30倍”的培训经济收益犹如一个美丽的神话。企业培训离摩托罗拉的“30倍”有多远?企业怎样才能确保培训的收益大于企业培训投入呢?面对这个问题,专家们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铁建工集团战略培训经理吴少勇认为,摩托罗拉的企业培训并不是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所能效仿的。国内很多企业先天性发育不足,培训的制度化建设不完善,甚至相当薄弱,因此不要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应该以更加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培训,把培训当成企业的长期投资,注重中长期的投资收益。吴少勇同时指出四大关键:一是把培训工作当作基础工作来做,不断完善培训制度;二是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完善竞争制度;三是把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员工的职业生涯挂钩;四是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企业培训。奥康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江兴华则展示了奥康集团为了确保达到培训效果,而采取的六大措施。1.先深度调研学员的培训需求,然后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学员的需求进行比较,二者之间的差距就是企业培训重点。2.谨慎选择培训教师。企业内部有合适的讲师就内部提供,如果没有就外界寻找,但是一定要在事前对该讲师进行调研和课程试听。3.选择合适的培训环境。奥康有一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甚至为了让学员感同身受,会把上课地点挪到生产线上,乃至外省的研发市场。4.制定严格的培训纪律。例如凡是出现迟到、旷课的学员,要罚款,其罚金都捐给企业的爱心基金委员会。5.严格培训结业考试制度,任何培训的卷面考试都是闭卷形式,杜绝抄袭。而且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激发学员学习热情,脱产培训的学员,将根据当堂考试成绩来确定培训收费方式。比如每个培训班限制学员50名,考试前10名的学员学费全免,前10~20名的学员,学费免10%,以此类推。虽然总体上学员承担的学费仍旧很低,但是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培训效果。6.培训课程结束后一周内,学员要结合工作岗位提交培训报告、培训心得,并在企业内部网络、宣传栏上发布,供所有员工阅读,优秀的培训报告作者还将在企业内部进行巡讲。三、【效果评估篇】如何实现30倍收益神话对于求才若渴的企业来说,员工离职,痛;培训后的员工离职,是痛中之痛。培训后人才流失的恐慌一度让很多企业管理者头痛万分,但人力资源专家指出,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有收益就会有风险,用平常心态来看待投资收益与风险的问题是关键。预防培训后人才流失六大招员工离开企业,原因是双方面的,企业更应该学会正视和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在这里,记者把各大知名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和亚洲十大培训师之一乐载兵先生提供的宝贵经验,加以汇总,且称为“防流”六大招吧。首先,要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培训目的,抓准企业培训需求。企业培训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还是着重于未来发展?而且培训需求紧跟企业的战略需要而产生。其次,挑选最合适的员工参加培训。企业要清楚哪些员工处于求生存状态,哪些员工处于求发展状态。市场上获取比较容易,特质不是很稀有的普遍性人才和企业稀缺人才,应该参加不同的培训项目。最有贡献的岗位员工,比如销售人员等应该优先参加培训。第三,选择最合适的培训方式。在岗培训可以在工作过程当中随着工作的需要随时随地实施培训,离岗培训,应该选拔对企业
本文标题:解决问题的培训才是好的培训-经典实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7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