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计量工作基础知识计量监督处二零零四.七2内容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法定计量单位第三节计量器具第四节量值传递量值溯源体系第五节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第六节商品量和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的计量监督第七节计量监督体制第八节工业计量3第一节.概述一、计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见: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4.2☺计量的基本特征: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社会性、法制性☺计量学:有关测量的科学。注:1、计量学涵盖有关测量的理论和实践各个方面。2、计量学有时简称计量。3、计量学曾称度量衡学或权度学。4二、计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计量工作的基本内容科学计量:计量工作的科学技术基础法制计量: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免受不准确或不诚实测量所造成的危害,由法律调整或受政府计量机构调整的所有计量活动的总称。工业计量:指为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要求的各项活动。5☺计量工作的作用计量工作是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计量是当代经济发展必需的支撑条件,是信息化的基础,是现代化生产、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计量是信息化的基础,计量不准确。信息会误导,信息化将失去意义,没有计量无法进行现代化生产,更谈不上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本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计量这一非关税壁垒人为限制它国产品的情况也时有出现。”引自中国工程院《关于呈送〈面向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化计量体系的建议〉的报告》6三、我国计量发展的沿革☺1949年10月成立中央技术管理局内设度量衡处,负责全国的度量衡管理工作。☺1955年1月成立国家计量局,直属国务院,全国计量工作逐步开展。☺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并建立国家各种计量基、标准和计量机构☺1965年国家科委批准成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负责计量科研和量值传递工作。7☺1977年5月我国正式加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开展国际计量技术交流与合作,参加国家计量基准的国际比对。☺1977年5月2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计量工作全面整顿。☺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5年9月6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将计量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计量法于1986年7月1日实施。8四、计量法的立法宗旨和调整对象☺立法宗旨和目的: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调整对象:建立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2001年6月18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计量监督管理规定]2001年7月1日实施。☺[北京市计量监督规定]的调整对象:从事计量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计量活动指与计量有关的全部过程和结果。9五、计量工作的发展趋势☺科学计量向高度发展☺法制计量向广度发展☺工业计量向深度发展☺深化量传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量值溯源体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全球贸易的发展需要。10第二节.法定计量单位一、基本概念☺计量单位(测量单位):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的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具有约定的赋予的名称和符号。例:长度单位米符号:m定义: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这是1983年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的,由于采用的是激光稳频技术,米的复现准确度提高到10-10—10-11甚至达到10-12量级。11☺计量单位制:为给定量制按给定规则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国际单位制:由国际计量大会采用和推荐的一种一贯单位制。“SI”是国际单位制的国际通用符号。☺法定计量单位: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12二、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计量法规定,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SI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非SI单位)为法定计量单位。非法定计量单位应当废除。13☺SI单位:SI基本单位和SI导出单位基本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长度米m质量千克[公斤]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导出单位:例:压力、压强、应力,电位、电压、电势,[平面]角、立体角14☺非SI单位(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例:时间:分、时、天长度:海里速度:节面积:公顷质量:吨15三、法定计量单位的推行实行法定计量单位是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重要决策。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各领域普遍废除了市制、旧杂制、限制了英制单位的使用,基本完成了国务院对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工作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要继续作好法定计量单位的推行工作,巩固成绩,稳步推进。16第三节.计量器具一、计量器具☺a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见[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01-19986.1b计量器具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一条☺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他们的组合。见[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ISO10012:20033.317二、计量基准器具简称计量基准,是在特定领域内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量值,并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经国家鉴定、批准作为统一全国量值最高依据的测量标准18三、计量标准器具简称计量标准,指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用于检定或校准其他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计量标准按法律地位、作用和管辖范围的不同,分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指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或授权建立的作为统一本地区量值的依据,在社会上实施计量监督具有公证作用的计量标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计量标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建立。19四、标准物质标准物质是已确定其中一种或几种特性量值用于校准计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确定材料特性量值的物质。按量值的定值准确度的高低分为一级和二级标准物质;按其被定值的特性可分为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物理或物理化学特性标准物质和工程特性标准物质。制造标准物质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申请办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20五、工作计量器具相对于标准计量器具而言,指直接用于测量而不用于计量检定或校准的计量器具。21第四节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体系一、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量值传递指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或其他方式,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由各级计量标准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的活动。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互为逆过程。☺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22二、计量检定与校准☺计量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23☺计量检定与校准的比较a计量检定是进行量值传递的重要途径,自上而下,带有强制性,必须执行检定规程。校准是自下而上,用户根据需要自主溯源,执行校准规范。b计量检定的目的是确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校准的目的是确定计量器具(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c计量检定的结果是要给出计量器具是否合格的结论,出具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校准是给出计量器具(测量设备)的误差,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上。24三、计量检定机构指从事计量检定工作的技术机构。计量检定机构按照其职责和法律地位的不同分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一般计量检定机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实施计量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保证的技术机构。☺一般计量检定机构:指其他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建立的计量检定机构。25四、量值统一与比对比对指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同类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量值进行的相互比较。也指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按照规定的条件,对相同或相似的物品或材料在实验室之间所进行的组份、性能和评价的测试的相互比较。通过比对来统一量值,是使测量结果趋向一致的重要手段。国际间国家计量基、标准进行比对,目的是确定并互相承认国家计量标准的等效度,进而承认各签署国家标准证书的有效性。26五、计量检定系统表与“国家溯源等级图”☺计量检定系统表指从计量基准到各等级计量标准直到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程序(量值传递程序)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计量技术文件。计量检定系统表是建立国家计量基准和各等级的计量标准,开展计量检定和校准,制定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组织量值传递和溯源的重要技术依据。27☺溯源等级图:一种代表等级顺序的框图,用以表明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与给定量的基准之间的关系。溯源等级图是对给定量或给定型号计量器具所用的比较链的一种说明,以此作为其溯源性的证据。☺国家溯源等级图:在一个国家内对给定量的计量器具有效的一种溯源等级图,它包括推荐(或允许)的比较方法和手段。注:有时也称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28第五节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对计量器具的制造、销售、检定和使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是计量立法的基本内容和国家法制部门的主要职责。一、计量器具新产品的型式批准和样机试验计量器具新产品的型式批准和样机试验是从设计环节开始进行质量监控的制度,对避免产品先天不足具有重要意义。29二、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制度☺制造、修理计量器具实行许可证制度是政府监控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制度包括申请、受理、考核和发证以及随后的监督管理。☺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1999年2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文[政发41号]发布首批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其制造许可证的申请、考核和发证工作国家局有具体规定。目录:电能表、水表、煤气表、衡器(不含杆秤)加油机(含加油机税控装置)、出租汽车计价器。30三、进口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进口或在中国境内销售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的计量器具的向国家局申请办理型式批准。☺申请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内的计量器具,到进口所在地区、部门的机电进口管理机构申请登记,提供相关证明。31☺申请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内的计量器具,在销售前必须经省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检定。当地不能检定的向国家局申请检定。32四、计量器具的检定☺检定分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二类。a首次检定是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检定。b后续检定是指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33☺计量器具的检定分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a强制检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34b非强制检定:实施强制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进行的检定。35☺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第6号公告: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有企业依法自主管理。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由企业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自行确定。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方式,由企业根据生产和和科研的需要,可以自行决定在本单位检定或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测试。36五、计量检定规程与国际计量组织(OIML)国际建议☺计量检定规程指在检定计量器具时,对计量特性、技术要求和计量器具控制等所作的技术规定,是判定计量器具是否合格的法定技术文件。计量检定规程的主要作用在于统一测量方法,确保计量器具给出量值的准确一致,
本文标题:计量培训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7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