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尿液分析试纸条产品培训讲义第一章尿液分析试纸条发展史多联试纸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它使用非常方便,便于保存,具有快速、准确等殊多好处,所以在本世纪受到科技界的重视,并得以快速发展。试纸条问世于1956年,由美国Ames和Lilly两家公司几乎同时创建了尿糖试纸产品Clinistix和TestTape。1957年Ames研制出尿蛋白试纸。1959年研制出GLU、PRO、pH试纸Combistix,直至现在的十项尿液分析试纸条。•自从1956年出现正式的用于尿检的试纸以来,14年间未见国内有任何关于尿液分析试纸检验的报道。直到1972年才见到上海市第六医院和北京首都医院关于BLD、PRO、GLU、KET、pH尿液试纸等5篇报道。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限制,没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所以1956年到1985年的29年间国内没有正式独立的研制、生产机构。1986年国内企业从日本引进了试纸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为实现试纸的国产化,缩小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1992年我公司开始这一课题的研究、生产,迅速平抑了国内市场的价格,结束外国8A试纸在中国的经济、技术垄断地位。随后我公司在1994年在国内率先研制出10联试纸(增加LEU、SG)。于1997年研制出VC试纸,这标志着我公司尿试纸的科研生产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近十年来,临床检验试剂及仪器在科研、技术、生产等方面具有成熟期短,更新快等特点,尿液试纸将向着品种多、技术性能强的方面发展,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推动尿液分析技术更新(硬件更新)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章尿液试纸反应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第一节尿液酸碱度反应原理pH的反应原理是基于pH指示剂法,目前,一般的尿pH试纸中含有甲基红[pH4.2(红)6.2(黄)],溴百里香酚蓝[pH6.7(黄)7.5(蓝)]。结果判断:pH测定结果的判断比其它试验结果的判断难一些,因为尿pH的波动幅度大而快,而正常人和病人的尿pH没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尿pH单独使用的意义不大。但与其它临床资料配合起来一同分析,则可能成为重要的资料。它的临床意义如下:A尿pH的变化可了解体内酸碱平衡的情况在代谢性酸中毒、癫风、糖尿病、肾结石、IV型肾小管酸中毒、白血病、坏血病时常伴有强酸性尿。B在碱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Ⅰ、Ⅱ、Ⅲ型)、泌尿系统变形杆菌感染时,可呈碱性尿。注意事项3.1尿标本不宜长时间存放,否则可因细菌分解脲产生氨,使尿液呈碱性。3.2该pH试纸无任何pH缓冲能力,操作不当会因其它试剂区流过来的酸碱试剂干扰造成结果的偏差,也会因试纸载台大量存有前几次测试时留下来的试剂及尿的污染物造成本次实验的污染。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第二节尿比重的测定反应原理比重试纸的反应原理是基于高分子电解质——甲基乙烯基醚/顺丁烯二酸的共聚物是弱酸性(—COOH基)离子交换体,而尿中以盐形成存在的电解质(M+X-),在尿中离解出M+阳离子(以Na+为主),它与离子交换体中的氢离子置换,释放出氢离子(H+),而(H+)使pH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产生颜色变化。结果判断2.1尿比重的参考值在1.0151.025之间,早晨第一次尿的比重最高,通常1.020;在多次随机尿标本中,尿比重在1.025以上,提示肾浓缩功能正常。2.2尿比重增高:表示尿液浓缩,见于急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高热、大量出汗脱水、心功能不全等。2.3尿比重减低:表示肾脏浓缩机能减退,见于尿崩症,使用利尿剂,慢性肾炎,精神性多饮等。2.4尿比重比较固定:尿比重变化不大,一般固定在1.010左右,呈等张尿,表示肾实质性严重损伤。2.5尿比重的应用,对尿液中红细胞是否出现溶血具有参考意义。(尿比重偏低,可使红细胞形态均一性向多形性转变或崩解)。注意事项3.1强酸强碱尿会影响目测测定结果,因为当尿pH7.0时,尿液中将存在(OH)离子,它的存在会中和比重测试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氢离子(H+),减少(H+)与指示剂的反应,使结果偏低,所以在目测时,当尿pH7.0时,应在测定结果上加0.005作为对由碱性尿造成偏差的补偿,而在酸性尿时,由于试纸的缓冲体的作用,影响较小,所以在目测时不予修正。但在使用尿分析仪时,则不用人工修正,因为它本身带有修正程序,自动修正由尿pH不同引起的偏差。3.2尿中含有葡萄糖或大量尿素等非离子化合物时,可导致锤式比重计和折射式比重计测定结果偏高。而试纸的测定结果偏低,因为试纸测比重是基于离子反应原理。临床判断时,应以比重计测值为准。3.3当尿蛋白浓度增高时,对比重计的测定会产生影响,教科书规定,溶液中蛋白质每增加1g/dl,折射仪法应在原测定值的基础上减去0.005,而锤式比重计应减去0.003。3.4因为试纸灵敏度及精度不够,试纸法测新生儿尿比重方面具有局限性。(因为新生儿的尿比重较低、波动范围小,仅在1.0021.004之间)3.5NCCLS(国际医学检验标准化组织)建议,折射式比重计作为试纸法测定比重的参比方法。折射式比重计可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和已知浓度溶液监测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纯水比重为1.000,氯化钠溶液(0.513mol/l)比重为1.015;0.856mol/l比重为1.022。第三节尿蛋白试纸反应原理某种pH指示剂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出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结合发生颜色的变化,称为指示剂蛋白误差法,这一原理现被应用于蛋白质的测定。+PRCOOHNH3+OOO-SBrBrBrBrOHOHSOOOHBrBrBrBrOHOHH2O+H+NH2PRCOOHPRCOOHNH3+H+OOO-SBrBrBrBrOHOHNH3+PRHOOC(1)(2)(3)SBrBrBrBrOHOHOOOH结果判断尿蛋白在临床上是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出现阳性,就表示不正常的警告,它主要用于肾脏和其它疾病的诊断及辅助诊断。注意事项3.1试纸在对具有高度缓冲能力的碱性尿,如pH≥8,且SG≥25时,使试纸进行目测可得到假阳性反应(±),在仪测时,某些仪器没有对这方面的修正,可因上述因素产生假阳性结果。如对检验结果有疑问时可将尿用醋酸调pH56,再进行实验。3.2不同的方法学对不同的蛋白的敏感度不同。试纸法对白蛋白的灵敏度高,对球蛋白灵敏度低,当球蛋白达到550mg/dl才出现±反应。而加热乙酸和双缩法对白蛋白和球蛋白具有相同的灵敏度。由于方法学的不同,测定结果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如果加热乙酸或双缩脲测定结果高于试纸,将预示着尿中含有球蛋白。试纸对蛋白的灵敏度:白蛋白球蛋白粘蛋白3.3季胺盐、聚乙烯吡咯烷酮、喹啉等含氮杂环化合物,可造成试纸的阳性反应,而某些洗涤剂污染尿液时,会得到较低的结果。3.4大量地饮水、则尿量增大,可对尿液产生稀释作用,使其含量达不到试纸的灵敏度,造成漏检。3.5阴道分泌物造成的假阳性:有人建议用中段尿进行检验,但可因受检人掌握不好,或因尿量小,不能排除分泌物的影响。另外,有时需要前段尿检验,更难排除这个问题。所以在这方面应予注意,采取必要的方法(可参照NCCLSGP16-A文件的规定),以取得可信的结果。D-葡萄糖GOD葡萄糖酸+H2O2H2O2PODH2O+O(新生态)O+指示剂(还原态)指示剂(氧化态)第四节尿糖试纸反应原理结果判断正常人群中尿糖含量极微,24小时尿的尿糖浓度为515mg/dl,用一般常规方法检查不出来。而尿糖不正常的出现是由两类情况引起的,一是生理性的(饮食、应急、妊娠);二是病理性的.注意事项3.1在临床上有时会用班氏试剂法对照尿糖试纸测定的结果。由于试纸采用酶法原理,而班氏法采用铜还原法,这将导致两法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试纸的特异性强,而班氏法可与尿内所有的还原性糖(乳糖、半乳糖等)及维C等反应。在试纸法中呈阴性的标本,在班氏法中有可能呈阳性反应。3.2试纸法的灵敏度高(3050mg/dl可呈阳性反应);而班氏法灵敏度低(150mg/dl呈阳性反应)。3.3尿中的VC可对试纸法测定葡萄糖的结果产生影响。因为在反应的后一步是氧化还原反应,既可氧化指示剂又可氧化尿中的VC,当尿糖与试纸反应生成新生态氧时,VC与指示剂竞争还原新生态氧,使测试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所以应选用有抗VC能力的试纸。3.3.1尿标本存放时间过长,可因细菌酵解及氧化作用使葡萄糖浓度下降,特别是低浓度(100mg/dl左右)的标本受到的影响非常大,8小时25C尿糖标本可能降到30mg/dl以下,而尿标本采取防腐措施时尿糖几乎不会下降。3.3.2血糖增高尿糖也同样增高,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必然性,因为血糖高峰期时,并不是尿糖高峰期,这需要一个代谢过程,有的学者认为尿糖的高峰期约为餐后2h。因为有些轻微糖尿病患者没进餐前尿糖的水平并不高,甚至呈阴性反应,这有可能造成误诊或对病情估计不足。3.3.3重症糖尿病患者的尿糖水平持续不下,可以用餐前做尿液检验,有利于重症糖尿病的早期发现。第五节尿酮体试纸尿酮体包括乙酰乙酸、丙酮、-羟基丁酸,后者虽不属于酮类,但经常与前二者伴随出现,因而统称为酮体。酮体是脂肪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产物,脂肪氧化后产生乙酰辅酶A,在肝脏内乙酰辅酶A可缩合成乙酰乙酸,而乙酰乙酸可被还原成-羟基丁酸或脱羧后形成丙酮。正常人血液中酮体约为24mg/dl比例分别为:乙酰乙酸20%,丙酮2%,-羟基丁酸78%。尿中酮体含量为2050mg/24h,其中乙酰乙酸为9mg,丙酮约为3mg,-羟基丁酸为25mg。ONa2[Fe(CN)5NO]+CH3COCH2COOHNaOHNa3[Fe(CN)5N=CHCCH2COOH]亚硝基铁氰化钠乙酰乙酸紫色OH紫色尿酮体检测反应原理+H2O结果判断正常情况下,肝脏产生的酮体经血液运送到组织,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能量,当糖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的分解代谢增多,这时肝内酮体产生的速度超过组织利用的速度,血中酮体增多,过多的酮体从尿中排出,可大概分为以下四种情况:2.1糖尿病酮酸中毒由于糖吸收减少,为满足机体需要,体内分解脂肪产生酮体。2.2非糖尿病性酮症如感染性疾病(肺炎、伤寒、败血症、结核等发热期)、严重呕吐、腹泻、饥饿、全身麻醉后、孕期等,可出现酮尿症。2.3中毒:如氯仿、乙醚麻醉、磷中毒等。注意事项3.1尿中的乙酰乙酸、丙酮等,都是挥发性物质,不能长期存放。3.2乙酰乙酸受热后逐渐变成丙酮,这会使对丙酮不敏感的试纸测定产生偏差。3.3尿中乙酰乙酸存在的量比丙酮多,所以有的厂家侧重于乙酰乙酸的检验。而有的试纸侧重于丙酮的检验,较好试纸对乙酰乙酸、丙酮都能测试。因此,各厂家的试纸测定结果难能统一,应加以区分。3.4不同病程及病因的酮体成分不同。在糖尿病酮酸中毒早期尿酮体的主要成份是-羟基丁酸,而试纸对其不反应,可导致对酮体估计不足。在糖尿病酮酸中毒缓解后,乙酰乙酸含量反而比急性期初始多。因此,要注意病程发展分析判断。第六节胆红素试纸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是胆汁中的主要成份。在临床上将胆红素分为直胆和间胆。在胆汁和尿中存在的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反应原理胆红素在酸性条件下与重氮盐偶联生成偶氮胆红素。即重氮盐作用于胆红素中央的碳,使其断开并与其结合形成2个分子的偶氮胆红素(偶氮染料)。BF4CHNNHCH2NHCHNOHCHCH2CH3CH3CH2CH2COOHCH2CH2COOHCH3CH2CH3CH3ClClNNH++2CHNNHNCHCH2CH3CH3CH2CH2COOHClClNHCHOClClNNNHCHNOHCH2CH2COOHCH3CH2CH3CH3+++2BF4胆红素重氮盐法检测原理结果判断2.1肝细胞损伤肝细胞对胆素原的清除功能下降,尿中胆红素排出量增多。可较敏感地反映肝细胞的损伤。临床经验表明在病毒性肝炎早期未出现黄疸之前,往往已可发现尿中胆素原族增多。2.2溶血性黄疸如败血症、蚕豆病、异型输血使红细胞大量破坏、血红蛋白释放过多,转化为胆红素,这时血中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多,而尿胆红素为阴性。注意事项
本文标题:试纸培训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7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