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语文出版社暑期教材培训汇报
五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一教材特点(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在单元前安排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单元导语和情境图。教材在每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的内容。导语扼要说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点明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学习任务,为课文的学习做好准备。导语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行文生动活泼,富有诗意。每单元导语都配有表现主题内容的情境图,更加直观地提示主题,为学生创设了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画面生动,充满童趣。2、选文新,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本册由“童话世界”“人与自然”“难忘的岁月”“真诚的心”“中华文化”“名著之旅”六个单元组成。选文内容多为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富于典范性。选文范围广泛,题材、体裁丰富多样,文化含量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文化视野的开拓。选文贴近学生生活,可读性强,富于现代意识和时代气息,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与培养。(二)、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1、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a.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学法和习惯的培养。略读课文一般只设计1—2道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精读课文一般设计3—4道课后练习,其设计思路是:第1题一般为朗读默读或背诵课文,意在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2题意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思路或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3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第4题读读写写旨在加强词语的学习,增加语言积累。有的还设计了带星号的拓展选做题,一般是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或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些思考题的设计重视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课后练习的设计还注重读写的结合。针对部分课文的内容特点,在部分拓展题中合理恰当地设计了“小练笔”,力求让学生在最佳的教学时机,充分利用课文资源,进行有效的练笔。本册分别在一、二、四单元安排了4次练笔。c.课文后面还适当安排了相关“链接”的内容,以进一步拓展延伸阅读内容和有关知识。这里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链接”一般拓展的是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介绍(见第9课《西风胡杨》)另一种是“阅读链接”,编排的一般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延伸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见21课《孔子》)d.为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法,在第二、三单元还安排了学习方法指导“指南针”栏目,分别讲了“学会质疑”和“学习简要复述”的方法。这样的一个栏目,意在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点拨和引导,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注意“指南针”的内容并不是一次性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在学习实践中多次反复,引导学生逐步形成。e.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单元);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并想想文章采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二单元);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单元);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四单元);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五单元);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等。通过这些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的潜移默化地引导和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2、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累语言。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好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在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读写词语的练习题,让学生读读写写由生字引出的生词等,以丰富语言积累。二是在每篇课文之后都设有“词语采集”栏目,以便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词语积累量。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三是在“语文百花园”中专设了“阅读平台”和“积少成多”栏目,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增加语言积累。3、听说读写各项内容整合编排,注重各种能力的整体推进。本册教科书以主题为线索,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组织单元内容。从单元导语到课文、课后练习和“语文百花园”,各项内容大都是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的整合安排,有利于整体推进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教材选文注重人文精神,注意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从各个侧面引导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如课文《孔子》《唐玄奘》《黄帝》等。教材还注重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关注环境、关注自我。如课文《西风胡杨》《大自然的语言》《金奖章》等。(四)、改进“语文百花园”的练习形式,丰富练习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整合,本册编排了“语文百花园”,将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部分进行综合,编排了“温故知新”栏目。这个栏目的设计注重各项知识与能力的整合,主要安排了四项内容:第一项是对本单元有关语文知识的复习和运用。第二项是“回顾与拓展”,意在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目标,在交流、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阅读,拓展学生思维,强化阅读能力的提高,并在交流总结中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做出评价。第三项是“阅读平台”,以配合单元主题进行扩大阅读。第四项是“积少成多”旨在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接着是“口语交际”和“习作”两个栏目。在“口语交际”中,设计了“活动评价”的提示和要求,在交际过程中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要认真听别人发言、边听边思考等。在“习作”中,增设了“习作讨论平台”,提出具体的启发性建议,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顺利进入写作情境。“语文大课堂”属综合性学习,使单元综合练习的内容更加丰富有趣。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册安排了两次“语文大课堂”。一次是“做文明公民”,安排在第二单元;另一次是“寻找名人的足迹”,安排在第五单元。“语文大课堂”注重实践和探究,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综合运用观察、搜集资料、思考、口头交流、书面表达等学习方法,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语文活动的开展在步骤和方法上给予适当提示,更有益于学生自主活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建议(一)、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目标,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又要关注阶段目标,还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掌握学生在中年级段哪些未达到目标,具体缺漏些什么,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进行补充、强化。教师还应注意到,本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一些目标是需要在整个学段达到的,教学中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二)、关于识字、写字教学。1、着眼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具体表现在:①熟练运用“3件”识字工具:掌握字音,要熟练运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掌握字形,要正确书写笔画笔顺和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字义,要通过查字典、词典据词定音,据词定义。②课文的识字任务,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可在课前预习部分完成)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③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可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要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互相合作,要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这样识字的效果会更好。④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胆猜度和跳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推知生字的大意,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2、要引导学生在多读多写过程中巩固运用所学汉字。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双轨”实践运用中去巩固。3、强调把字写端正、美观的同时,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建议课内书写,以便当场指导。4、加强钢笔字、毛笔字的训练。体会汉字的优美。让学生意识到: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三)、阅读教学建议1、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对文本感兴趣“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们必须充分用好文质兼美的课文,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对所教课文感兴趣,要读进去,要喜欢。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教师则是最关键的。他要理解作者的心,了解编者的心,启发引导学生的心以达到四心相通的境界。为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理解教材,与作者产生共鸣:对文章所写的景物能欣赏到它的美丽,对所写的人物能感受到心灵的高尚,对丑恶的思想行为能产生鄙视、憎恶。同时还要琢磨编者的意图。这样才能把作者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把编者的意图落实在教学中。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关键是教师对课文的兴趣。2、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导入新课:要精心设计,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抓住教学时机:要在学生接触课文后(初读预习后),最想提出疑问,最想解决疑难,最想表达感受——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始学习。※教学设计:要抓准切入点,精当地设问,合理地安排师生、生生互动学习。3、要用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的兴趣。我们提倡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用简明精当的语言肯定他们的闪光之处,评价语不能形式化,冷漠化。如:“你能通过查字典自学这个词语,主动学习,精神可嘉!”“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可真会学习!”……即使学生发表的见解不恰当,理解有误,也要用婉转的、有启发性的话引导他去思考,去补充,去修正。这样的评价使学生明确了自己棒到底棒在哪里,欠缺又在哪里,既体现了老师与学生真诚平等地共同探讨,又发挥了老师的导向作用。学生既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又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了方向。这样才会把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向前推进。4、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策略。先谈两个认识:“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是我们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不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阅读的主体,课堂上的时空主角应该是学生,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课本不再是过去的那种“教本”而是“读本”,换句话讲,就是我们应该“用教材”,而不是过去的“教教材”(1)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有些教师反映在课堂上也给了学生充分交流与对话的空间,可是学生就是不说,效果不佳。的确在一个刻板呆滞的课堂氛围中,富有活力和创造的对话是难以实现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与人交流的向往与沟通的欲望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的渴望,否则再华丽的辞藻,再优美的语句,也激发不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到对话带来了乐趣,当学生表现出表达的愿望时,要给予充分的空间与机会,加以强调与暗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话意识;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时,也应及时给予评价。我想,只要学生有了对话的意识,把对话成为一种学习习惯的时候,我们的课堂才会异彩纷呈,才会生成诸多无法预约的美丽。(2)创设对话情境。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要注意创设有利于对话的情境,讲究对话的策略与技巧,提高对话的质量。在对话中,要关注细节,从倾听开始,积极地回应与反思,在多种多样对话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对话的欲望和热情。例如: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围绕着问题深入地展开有意义的对话交流;另外,还可以创设活动情境,活动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3)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思考时间。真正的对话是学生内心里的感悟、思想迸发的火花,应是在充分阅
本文标题:语文出版社暑期教材培训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7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