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1
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1)摘要:中国历代一直都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人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渐形成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文化传统,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无论在古代社会还是当今社会,中国传统道德思想都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本文通过分析道德的含义和本质属性,介绍了我国从封建社会开始公民道德教育也就是儒教传统,到后面的鸦片战争之后儒教以道德为代表传统力量在坚船利炮之下逐渐瓦解,再到经历战争时期我国民族的独立,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历了“文革”的浩劫,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曲折前进阶段,考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历程,探讨公民道德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中获得的启示,并对西方道德教育进行分析,针对东西方道德教育进行结合,提出我国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应重视并进一步发挥理想教育的优势,确定层次分明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法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注重实践环节,拓展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等具体措施。关键词:道德;德育教育;发展;措施绪论一、研究背景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在全世界的排名已经跃升到前两位,但目前因为过分重视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导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之下,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出现明显滞后,甚至是经济高速发展情况下人们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忽略道德建设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以及因为经济因素和发展过渡阶段道德标准失衡等等问题根据历史规律,我们判断一个社会的发展,除了要具备经济发展的前提之外,公民思想品德建设同样重要,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明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道德水平和觉悟,因此判断我国能否持续安定繁荣的重要因素就是我国的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思想道德建设也是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很难想象在一个只有高度物质文明,但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极其落后的国家能够拥有现代文明,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探索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症结,并寻求解决办法以创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通过资料分析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界定的探求,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道德的阐述,并结合中西方对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分析,对道德建设以及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形成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索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径。(二)实践意义通过探求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和方法,探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进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已成为新世界我国进行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探究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国内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更重要的是提高我国公民素质,提高国家整体的精神素养和文明水平,对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百年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三、研究方法结合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笔者拟采用以下研究方法:第一,文献分析法。本研究从系统查阅国内外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文献资料入手,梳理并总结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了解、比较和借鉴其研究方法,结合我国道德建设的特点,进行选题论证,拟定论文研究框架根据研究文献综述,分析其共性、特征等,以获得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突破口。第二,系统分析法。本文主要以中外道德建设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勉励的问题,尤其是我国在道德建设中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作为突破点,进行深入研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和多维的视角探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四、论文的创新点在国内理论界,尽管公民思想道德问题的研究不少,但是以往的论文往往仅局限于公民道德与某一社会因素或者历史因素相联系,而本文通过详细阅读大量资料,对于我国公民道德的现状以及形成原因进行详细的剖析。这样的文章相比之下少之又少。因此,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方法探讨了如何建设我国公民道德的具体方法。第一章道德的含义、起源与我国公民道德形成过程一、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二、道德的起源(一)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问题是伦理学和任何道德理论都在探讨和解决的理论课题,不同的理论流派、不同的思想家对道德起源问题都有自己的解释。笔者认为道德的起源有两大动力因素:社会的他律性需求与个体的自律性需求【1】。前者是道德产生的外在吸引力,是道德产生的宏观整体要求,后者是道德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是道德产生的微观人性基础;前者是外显的、表层的因素,后者是内隐的、深层的因素;前者使道德产生之后呈现出工具性的特点,即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社会利益的手段与工具;后者使道德产生后呈现出目的性的特点,即道德以协调人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升人的品质为目的【1】资料来源。这里笔者介绍一下中国传统儒家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于道德和道德建设的阐述。(1)中国古典学说关于道德的阐述儒家学说特别关注道德起源问题,并形成了三大流派的思想:孔子、《中庸》、《易传》作者的天命说;孟子的四端说;以及荀子的圣王制礼说。先秦儒家关于道德起源的学说充分肯定了道德对人和社会的价值,对我们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2】。道德的产生是生物适应性演化和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创化的共同结果,既是客观实在的生理基础和自演化机制所致,也是人的主体意识性和目的性的创化机制所致,其目的在于保障人的生存发展,现实价值源于人过好生活的需要。由此出发以新的视角阐述了道德演化与宗教、法律、制度等现象的关系以及道德的目的、存在的价值、评价标准、阶级性、历史性、普世性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标题: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85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