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对当前我国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对当前我国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思考与对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1]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意识形态工作整体局面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为凸显。农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线阵地,农村意识形态阵地是否稳固是影响国家政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旧严峻,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由此,急需我们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打量和考察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现状、困境与应对路径。一、加强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意识形态工作局面得到了极大改观。然而,农村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决定了农村工作的特殊性,明显区别于城市的组织制度形式和人际交往观念,也使得农村意识形态工作更加复杂。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不牢固,阵地建设工作仍存在许多短板,亟需解决。农村处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守好农村意识形态阵地,打好意识形态“阵地战”,具有重大意义。1.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必须要重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工作。“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媒体、网络平台等各种途径恶意诋毁、丑化革命英雄的形象,严重扰乱了部分群众的思想,企图从内部搞垮中国。面对当前愈来愈严峻的国际局势,要认识到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严查农村意识形态阵地中的漏洞,稳固党的执政基础,避免重蹈苏联的覆辙。广大农民群众对党的认同,关键在于是否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共识,只有做好农村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才能统一农民群众的思想,自觉维护党的领导。2.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价值层面的集中体现,其本身也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当前,我国社会正遭受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部分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仰产生动摇,社会各阶层能否达成统一的价值共识,关键在于主流价值观的合理引导,加强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增强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同。对农村意识形态领域里相关问题的研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地位更加稳固。3.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村改革极大地推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农民之间的邻里关系纠纷、房屋土地纠纷、债权债务纠纷越来越复杂,群体性事件不时发生;少数农村干部作风不正,以各种名头向村民收费、集资、在某些项目上大捞油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和激发了农民群众与政府的矛盾;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断扩大,加剧了农民的不平衡心理。农村地区意识形态领域防范能力相对薄弱,存在不少隐患,亟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农民群众的思想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通过对农民个体意识的影响来引导其行为,保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4.培养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忱做好农村意识形态工作,要正确处理党对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与农民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尊重农民群众的话语权,让农民更多地参与进来,在政策上要向农村地区倾斜,对农村教育事业给予更多支持,拓展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以加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人民有意识地创造着历史,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保障,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就是在团结广大农民群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他们共同的的价值标准,坚定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二、当前我国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现实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2]农民群体对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整体认同感较强,拥护党的领导,但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进程中仍然暴露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1.西方敌对势力“农村包围城市”的文化渗透影响深远西方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念,企图在国内实行“精神殖民”,这其中还夹杂着一些网络“公知”的声音,他们竭力夸大社会矛盾,制造“舆论”攻势,丑化党的形象,误导民众。一些西方国家潜移默化的推销自己的“普世”价值观念,向中国农村渗透,蒙蔽了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妄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2.非法宗教和邪教给乡村治理带来巨大冲击2020年2月5日,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一号文件,强调要“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制止非法宗教活动,防范邪教向农村渗透”。伴随着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农村社会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某些非法组织打着宗教的幌子,在农村制造恐慌,发展教徒,干涉农村公共事业,借机聚财敛财,给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乡村治理造成了严重阻碍。对比非法宗教,邪教问题更加严重,例如“全范围教会”“法轮功”“统一教”“心灵法门”等邪教组织,内部等级制度严密,职责明晰,发展迅速。近年来,邪教组织残害生命,杀人、伤人的案件屡见报端,不少人因为受到邪教组织的迫害而落到家破人亡的境地,其危害之大,可见一斑。3.拜物主义侵蚀主流价值理念的弘扬“人们的日常生活一直处于商品交换的座架中,遵循着抽象化、形式化原则,使得社会关系的抽象化、物化的形式成为人们无须思考、但又天天践行的方式。作为无意识的拜物教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3]从农村内部看,物质至上的社会风气、城乡发展的差距,对农民群众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部分农民对于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渐削弱,集体观念退化,只在乎个人利益,逃避社会责任。忽视精神世界的自足,单纯以金钱作为人生动力的价值取向,正不断腐蚀着农民群众的思想,削弱了主流价值观念的凝聚力。4.封建迷信活动回潮泛起,农村宗族势力重燃从意识形态的属性而言,农村地区的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属于唯心主义的有神论,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背离。在农村封建迷信活动的背后,各种宗族势力相伴而生,“族长”的权力日益膨胀,甚至出现了宗权大于政权的现象,在某些农村地区,由于宗族势力的煽动,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呈对立态势,一些势力公然站在党的对立面,利用各种方法破坏党的基层组织,引起干群矛盾,党的政策很难被贯彻执行。封建迷信思想的蔓延严重禁锢了农民群众的思想,使他们远离科学,对社会资源也是极大的浪费。5.少数基层干部存在意识形态虚化淡化倾向乡镇党委是我们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农村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是每一个基层干部必备的能力。少数农村干部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认为意识形态工作不在实处,难以量化考核,是宣传部门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对具体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做出的决策脱离农村实际,难以达到理想的意识形态宣传效果。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下,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工作地位不对等,不能直接体现地方政绩,常常被虚化、淡化处理,相较于GDP等硬性指标,意识形态工作更多的被视作一项软任务。重经济、轻意识形态现象普遍。6.农村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和作风建设有待提高当前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人员流动大,人才供给不足,队伍稳定性难以保障。干部队伍中意识形态理论人才缺乏,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理论功底较差,达不到更新发展较快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要求,遇到棘手的问题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学生村官”对于农村干部队伍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是农村工作压力大,干群关系复杂,愿意长期留守农村工作的年轻人凤毛麟角,城市的吸引力相对更大。有些乡镇对农村干部队伍监督管理不规范,在党性原则问题上放松,只要没有严重违反党的纪律,说说好话便能蒙混过关,这也间接导致了部分农村干部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工作作风,甚至出现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暗地里进行权钱交易的现象,这也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失去了说服力,动摇了农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引起农民群众不满。三、加强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现实路径基于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以意识形态阵地作为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建设和管理好农村阵地,推动农村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1.打造多样化意识形态宣传平台面向农民群众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其表达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通过语言和符号,以文化的方式传播。开展农村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借助多样化的平台,比如农村中小学、社会团体、报刊杂志、理论宣讲、互联网等等,这些都是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是推动理论宣讲平台建设,夯实理论武装基础。农村理论宣讲工作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农村干部群众的重要途径。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农村理论宣讲工作,实现由业务工作向中心工作的思想转变,把理论宣讲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范畴,保证宣讲工作有序进行。开展理论宣讲的场所可以是乡镇文化中心、社区讲堂,也可以是田间坝头、乡村院坝,要积极整合乡村文化站、群众文化广场、党员活动中心、多媒体阅览室等乡村场地资源,确定相对固定的场所,配备完善的设备器材,推进理论宣讲基地的建设,解决“在哪里讲”的问题。在宣讲队伍建设上,要以建设一支覆盖广、高素质的宣讲队伍为目标,以县域为中心,加强与机关、党校、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合作,选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企业职工、道德模范、党务工作者、社区干部等不同领域的理论人才为宣讲员,扩充宣讲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引导宣讲员深入农村,联系群众,站在群众的视角解决问题。在宣讲方式上要不断创新,激发农民群众的学习兴趣。理论宣讲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一味的单向灌输,往往会引起农民群众的厌烦情绪,要实现好的宣讲效果,重点在于农民群众自身的体验与感受,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杜绝单调、僵化的宣讲方式,变宣讲对象为宣讲主体,引导群众讲述自己的故事,激发群众参与宣讲活动的热情,避免“意识形态漂浮”的现象。二是净化互联网平台,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冠绝全球,到2020年3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超过9亿,其中农村地区网民数量约为2.55亿,体量巨大。网络信息互动性、广泛性和隐蔽性的特征,给农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农民群体的价值观念带来极大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4]。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互联网法治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健全网络舆论监管和执法机制,全面推进互联网立法进程,规范网络行为,培养人民群众的互联网法制观念。另一方面,要完善应对网络舆情的机制,针对互联网上流传的不实信息,网监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第一时间上报,妥善处理,防止谣言在民众间扩散。对于网民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要及时作出回应,讲清事实,做好分析,引导舆论方向。同时也要鼓励民众参与互联网治理,动员广大网民的力量,在一些重点的互联网平台上设立举报窗口,针对网络上一些低俗、虚假的不良信息建立举报投诉平台,发挥网络举报的优势。三是巩固乡村教育平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乡村学校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学校,是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培养校园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在青少年学生的心中埋下爱党、爱国的种子。首先,要坚决维护党的领导,乡村学校教育工作始终是由党领导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与宗教划清界限。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被某些境外势力视为对我国实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手段。广大乡村教师要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普及宗教知识,耐心解答相关的宗教问题,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于校外的宗教活动要密切关注,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畅通信息交流渠道,
本文标题:关于对当前我国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85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