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中新课程培训2高中地理2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北京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指导组2008年1月一、地理2的课程性质与地位地理2侧重人文地理地理2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地理1”的自然地理知识为“地理2”人文地理学习的基础。而“地理1、2”又为地理3的学习储备了基础知识。同时也是选学内容学习的基础。全部的课程设计倡导“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不主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截然分离和割裂,所以“必修2”也不拘泥于讲授纯粹的人文地理。《地理2》的内容结构人口人的生活空间人的生产活动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4个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综合了其他3个学习主题,同时也贯穿在这3个主题的学习之中1.与“地理1”的关系学生要做到比较好的理解、掌握人文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就应该以地理1的学习做为学习地理2的基础。2.与“地理3”的关系“地理3”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学习初步的地理信息技术。“地理3”的学习要涉及到地理2中所获得的地理原理和方法,因此地理3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应用“地理2”的学习成果。3.与选修模块的关系高中课程为学生设计了七个选修模块,在七个选修模块中有三个模块与人文地理有直接关系,它们是: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6“环境保护”。但是“地理2”与选修模块的关系不一定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因为选修模块可以在必修模块之前开设,因此二者是互为基础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开课情况,调整必修模块或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既避免重复,又能使学生有所提高。二、关注重点内容区位因素分析地理区位分析指导(一)区位因素1、自然区位因素: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湖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2、人文区位因素:交通、市场、技术、劳动力、基础与工业协作、政治(政策)、宗教等。(二)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影响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自然区位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中的各因素,以寻求最佳区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二)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2、可持续原则。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三效益(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生态的可持续是基础,它强调工农发展要与资源、环境协调;经济的可持续是条件,工农业生产布置后既要生存发展,有增长数量,更要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效益、节能节料,清洁生产;社会的可持续是目的,工农业发展要促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二)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3、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装配工业区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主导是廉价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主导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是水源;南疆长绒棉花主导是昼夜温差大。(二)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区区位,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布置的基本方法。如“珠三角”区位具有中国南方“门户”的位置——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二)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5、因时制宜原则。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弱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三)区位问题类型类型1: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读图分析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类型2: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类型3:分析某类最佳工业区位的选择类型4: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看行业兴衰,观地区盛衰演变。从动态角度观察某类或某地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视角。例如,钢铁工业布局就依次走过了从接近煤产地→接近铁矿地→接近交通便利地的演变(港口)。(三)区位问题类型类型5: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教学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三)区位问题类型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四)答题要点区位优选的核心是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说明主体区位需求的满足程度。(一)、城市发展的区位分析1、城市新区的发展区位选择——从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分析比较城市各个方向发展的优势,选择发展的重点方向。(多用于大比例尺地图)例:分析浦东开发区的区位优势是什么?——应从上海市的城市发展需求出发来分析,上海城市在扩张、“退二进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建设成服务型、信息化、国际化大都市。故扩大其中心商务区的功能是关键。可答为:①紧邻外滩老商务区,历史基础好;②、与老城隔江相望,易发展成一个整体;③、地势低平、水源方便;④、老城区人口、工业、商业活动高度集中,环境问题重,急需减压。⑤、滨江临海,交通方便。2、城市“点状”的区位分析(小比例尺的平面图上)。多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形成多与自然条件相关——气候优越、地形平坦、水运、水源便利、矿产丰富。发展多与经济壮大有关,如交通的发展、经济的开发有关。如重庆市的形成和发展区位:①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汇合处。②直辖市。③西南重要的工业基地。(二)、某工业部门设置地理位置的选择国内两地或多地的比较区位优势例:分析为什么“东风二汽”总公司要由十堰迁往武汉?——从汽车的生产和营销的需求条件来分析比较省会武汉和山区市十堰相比的优势。可答为:①、武汉地处省会,市场更广阔,信息更灵便;②、武汉“九省通衢”。,交通更便利;③、依托华中科技大等,技术更有优势;④、经济基础更好,协作条件更好;⑤、省会城市,资金更易得到;⑥、省会城市,劳力素质更高。(三)、农产品生产的区位选择(1)从农产品的生产特点、质量要求和营销的特殊需求条件来分析如:菜蓝子问题。例如:珠江三角洲(市郊地区)花卉、蔬菜生产区位分析。——花卉、蔬菜的生产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分析回答为:①、市场广阔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面向港澳、东南亚。②、交通方便;③、水源方便;④、劳力廉价。⑤、保鲜技术先进。⑥、地势低平,土地肥沃。(2)、认识区位分析的主体对区位分析特别重要性,主体对区位的需求主要包含两方面:主体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主体对社会环境的需求。如:乳畜业一为对市场的需求,二为对多汁牧草的需求。茶叶生产一为对多云雾的需求,二为对酸性土壤的需求。旅游休闲业一为对环境的需求,二为对市场信息的需求。(四)。交通线的区位应从“两头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来分析。从自然条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采点。1、在小比例尺图上,多为分析铁路线的区位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①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②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③促进西藏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④技术上克服了冻土的难关2、在大比例尺图上,多为分析高速公路线区位、干线和城市的关系。(1)、高速公路线区位——属于出口通道建设,线路较直,联接大地理区域工业区为主。(2)、干线和城市的关系区位——多从城市的边缘通过,以维护城市的环境为目的,减轻城区的压力。(五)商业区位——物流、人流往来方便是基础。1、点的城市商业区位如上海市成为全国商业中心的条件。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经济腹地大。③上海本身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生产基地。2、面的城市商业区位商业街的区位①是城市的几何中心或对外交通中心。②市内交通中心,人流、物流往来方便。1、区位选择人们如何做区位选择?区位选择是一种空间优化区位选择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地点,重要的是选择与这个地点相关的在其自身地点上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要素的综合与优化组合。小结2.用变化的观点分析区位因素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的影响如农业生产中,科技的发展,实现了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突破,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出现了商品性的农业生产,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再如工业生产中,科技与交通的发展,原料种类的增多,使原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区位的影响增强;3.关注特殊区位因素如:家具制造工业一般为市场指向型,但若某国际知名品牌的家具生产厂选建在林区,市场面向全球,则该家具厂的布局接近原料产地。又如:我国在包头、鞍山建纺织厂,既不接近原料产地,也不接近市场,而是社会需要--平衡重工业区人口的性别构成等。4.利用对比方法,注意同一区位因素对不同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如:河流对于农业和工业来说,主要功能是提供水源;但对于城市来讲,除供水外,还有交通和防卫的功能;而对于陆路交通则成为障碍。5、教学中建议老师们用比较的方法对各个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进行规类梳理。你就会发现有的因素始终起着作用(共性因素);有的因素只在特定的地域或时间或地理事件中起作用(个性因素)。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学生才能在诸多因素中找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正确解读课标2、板书设计要落实课标;同时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3、案例的选取及应用4、如何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1.正确解读课标举例: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区位的课标解读课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短短一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在逻辑思维顺序上,正好是一正一反。“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的主要区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的区位选择的;“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则要求在分析某个具体农业地域类型时,不仅能指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内在条件,还能进一步进行区位因素分析。什么地方;该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情况;有那种农业区及其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主要影响因素分析1.学生能够依据资料,说出地域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特征。2.学生能够依据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与社会环境特征找出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与社会区位因素以及发展变化对地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3.学生能够依据资料说出影响该地域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教学目标的表述大纲要求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与分布、市场需要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技术改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板书设计如何落实课标3、案例的选取及应用案例1:四季青案例1:四季青第一步:分别分析“四季青”、“寿光”、“海南”三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特征;第二步:从中选出三地作为蔬菜生产基地的区位因素第三步:分析三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地域特点的影响第四步:得出农业地域类型教学中问题设计(1)综合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特征。(2)四季青改革开放前作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区位因
本文标题:高中新课程培训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0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