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语文《观沧海》教案设计(通用4篇)
好范文解忧愁1/22七年级语文《观沧海》教案设计(通用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七年级语文《观沧海》教案设计(通用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感知故事情节,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2.品味文章通俗易懂,而且生动活泼的诙谐语言的魅力。3.从对于动物行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中,感受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教学重难点1.从对于动物行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中,感受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2.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及评注的读书方法。学情分析好范文解忧愁2/22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说常识和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不足。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学生很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就是对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还需老师引导完成。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下面介绍一位人物,大家猜猜他是谁。他是当今最杰出的博物学家之一。研究对象是鸟类和鱼类,曾有人称他为现代的法布尔,因为他不仅像法布尔那样,用别具一格、魅力十足的语言提供了大量新事实和新发现,而且还在动物思维与行为的基础原则和理论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是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他向一般大众描述动物行为的生花妙笔,通俗有趣,流传最久,最为脍炙人口,被誉为所罗门王散落人间的“指环”。康拉德劳伦兹。对,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康拉德劳伦兹先生的《动物笑谈》,看他是如何与鸟成为好朋友的。好范文解忧愁3/22二、交流资料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本课作家、作品等的资料,请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自主获取知识的表现)作者简介:劳伦兹是奥地利著名动物行为学家,也是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者。由于其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灰雁的四季》《狗的家世》《攻击的秘密》等多部作品。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读者可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所罗门王的指环》是著名科普作家、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劳伦兹的经典科普著作。本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大众引入有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作者通过介绍斗鱼、水鼩、寒鸦等动物的生动故事,使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劳伦兹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而他却需要借助一枚指环。这事我也会,虽然我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但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好范文解忧愁4/22点他就不如我啦!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三、速读课文,说“笑谈”快速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我”与动物之间哪几件“笑谈”?四、合作欣赏,品“笑谈”作者是怎样把小水鸭和“可可”写得如此可爱的呢?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你最喜欢哪一段,找出来,把你的感受、你喜欢的理由写在书的扉页;再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地品味。(老师准备了合适的音乐,给朗读的学生配乐;先小组朗读,然后全班展示。)五、质疑探究,议“笑谈”再读课文,思考:1.作者“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般奇怪行为表现出作者的什么精神?2.质疑: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合作、探究质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3.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就“关爱动物”这个主题,谈谈你自己的感悟。好范文解忧愁5/22(学生分组讨论,师作总结。)小结:是啊,因为关爱,鸟与人变得亲密、友好。因为关爱,让鸟与人彼此心灵沟通,真情相融。关爱是一把火,能融化心中的冰;关爱是一缕缕阳光,普照万物,使自然更美,人类更美——只有释放关爱,人与动物才会更和谐。结束语:瞧,这又是另一幅美丽的画面。有这样一个法国小姑娘,她出生在非洲,在丛林里长大,把大象视为哥哥,和小豹子一起甜蜜入睡,与鸵鸟共舞……这不是童话,这是全球畅销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为我们讲述的法国小姑娘蒂皮和非洲野生动物交朋友的真实故事。就让我们带着《动物笑谈》给予我们的启示去读读这本书。我们栖息的地球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关爱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板书设计动物笑谈“我”学鸭子叫和行走“我”车站学鹦鹉声呼唤“可可”“可可”咬下父亲的衣服扣子“可可”将母亲的毛线缠在树上关爱动物和谐发展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目的]好范文解忧愁6/22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设想]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好范文解忧愁7/221、抢答成语:展示课件一: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2、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展示课件二,并板书课题。二。初读(6分钟)——读准确,读通畅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展示课件三:其父(fǔ)曰父(fù)子相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使关羽将(jiàng)三万好范文解忧愁8/22兵至益阳堕而折(shé)其髀损兵折(shé)将2、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展示课件四: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三。再读(8分钟)——通文意,析情节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展示课件五: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喜欢)骑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2、理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如果能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争论效果就更好)3、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好范文解忧愁9/22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复述(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1)展示课件六请男生对照“失马”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2)展示课件七请女生对照“得马”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3)展示课件八请男生对照“折髀”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4)展示课件九请女生对照“相保”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四。研读(15分钟)——提问题,探寓意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1、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好范文解忧愁10/22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点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讨论、点拨: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讨论、点拨: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好范文解忧愁11/22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简要板书,见上)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黑体字板书)3、质疑或激疑:(1)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点拨:是的,尽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同时,他那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宜提倡的。(2)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好范文解忧愁12/22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点拨:当外敌入侵时,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报国,死得光荣。而“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显得消极不可取。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要大加表扬,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要备加爱护,给予肯定。)五。联读(5分钟)——联生活,谈体会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讨论、小结: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好范文解忧愁13/22变成好事。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六。积读(3分钟)——背课文,积成语1、背读课文。2、积累成语。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八,读记成语。板书设计: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刘安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观沧海》教案设计(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05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