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1000字]《教师日记》读后感作文
参考资料,少熬夜![1000字]《教师日记》读后感作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1000字]《教师日记》读后感作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教师日记》读后感作文(一)有些书,一见如故,读之成契。或因青睐某位作者,或因合意某种写作调子,或因邂逅时机特别,书成为一种特别的纪念。丰子恺的书,散淡隽永,在茫茫书海中遗世独立。《教师日记》对我而言,本来只是阅读生活中可预见的普通际遇,殊不料,在断断续续的翻读中,竟觉其日益似旧友——不令人惊诧,那记录平常生活的众短篇也稀疏平淡,但渐渐化为一帧帧清丽的水墨画,印迹脑海,熨帖安适。说其寻常,实则不寻常。战火四起,居无定所,暂寄桂林,教书为生。字里行间,时常可察觉国难的愤懑、日子的窘迫,但深厚的修养与丰赡的学识,又使他泰然优雅,自俱风流。书封大量留白,仿若作者含纳生活杂迹而依然清和似水的本色,也暗示一颗教人渡人的赤心。“丰氏古诗新画”代表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近在书脊处,成封面点睛之笔。生活从来不是单一的维度,它往往多方面出击。纷杂的世事,牵引出无数矛盾状态;众多的角色,教人步履匆匆。没有人轻易“独善其身”,丰子恺也不例外,何况战火纷飞,朝不保夕。“此月余内,桂林被狂炸三四次。所投皆烧夷弹,城中毁屋约有三分之一。”“抗战前常用棕填床,逃难后常用帆布床,前日所用帆布床坍损,不得已用竹榻,遂影响于睡眠。用软床时,半夜一醒,即再睡;用硬床则一醒不能再睡,近来异常早起,即为此故。”“今日上午走五里到校,上国文课二小时,下午代王星贤国文二小时,连讲四小时,再走五里返家,颇感吃力。”诸如此类文字,不绝于目,你能读出衣食住行的低劣对人的逼视,甚至是失去自由的窒息感,但你看不到怨天尤人的神色。他只是在叙述,这样的叙述似乎让他获得一种平静。他在这样的叙述里,放下我执。他大概已经把这些生活的艰辛和多舛想开了,或是他自有一套精神放松体操?“因懊丧与灰心无救于事,反而损失元气,最下策也。”这是他和生活无数次过招后,提炼的最有说服力的警醒词句吗?是他精神获得释然的最重要说辞吗?莫急,还有更精彩的——“多些麻烦,诚不算苦。吾等要自励不屈不挠之精神,以为国民表式。此亦是一种教参考资料,少熬夜!育,此亦一种抗战。”教育化用于此,有惊艳之感,这是把小我投射到众人的胸襟,有飞凌生活之上的超然,令人激赏。但他也不惯于在高处,他时常能俯下身来,画画小草小花,小猫小狗,淡淡地告诉我们“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但他又非只有水墨性情,在恶劣的环境里,他甚至淘出自在不拘的野趣,且看——“久不用抽水马桶,且常在野外大便。今在乐群社用抽水马桶二天,反觉不及野外之舒畅。”世间险阻,人事叠沓,但他有平常心,感恩、安命,并推己及人,故能排解。知晓这些后,你见到诸多“无恙”字眼,便知“幸而无恙”已是上等福气;明白“知阿先等皆健好,甚欣慰”里的宽慰和默然;感受“韩文公年未四十,而发苍苍,而视茫茫……吾今四十有二,视始茫茫。较之韩文公,尚不算早衰也”的达观……日记体写作节律松弛,但丝毫不妨碍思想的深阔,更吸引我的是教师二字在渐次铺展开来的生活故事里,越来越体现重量,但又似乎越来越飘渺,这未免有些诡异。是生活最大,还是教书最大?是教育消融到生活里,还是生活本身是一场更浩大的教育?为什么对教育如此热切,却有着另一副平淡的教书姿态。是两者早已如水乳交融,是互相妥协而相安无事,还是最后相忘于江湖?他说“十年不做教师,教师实在做不惯”,坦诚不欺。这般坦诚里有各色情绪,“我初次做国文教师,起初很胆小,怕教不出。现在大失所望,但仍怕教不出”,在乎而急切;“这样的文章要教他通来,我哪里来这股神力”,焦灼而无奈;“诸生闻我此话,默默地作画了。不知他们作何感想”,“我在教室里徘徊了两个小时”,足见彷徨。所有这些焦虑,没有太多个性,皆是每一个用心的教师最正常的心理表情。但不是每个对教育颇感周章的人都能跟他一样,从困顿和不堪里走出,到宽宏的天地里去,去播耘更滋味的日子。他的宝贵在于时时弹触心灵,“有许多人逃他课而来听吾讲。此大可不必。但亦无法阻止。不知彼等何为而来?为好奇乎?为艺术乎?为教育乎?抑另有所为乎”,此话也可视为他对化育生活这个庞大命题的叩问。他的宝贵还在于时刻欲将新鲜的学养哺输与学生的意念,他给桂师谱的校歌里有“普雨悉皆萌”等句,可见一斑,又有证如——“读《乐记》。至“大乐必简,不礼必易”,忆托尔斯泰及尼采。此二人皆反对“曲高和寡”而主张‘曲好和众’者。今世音乐,技术已呈畸形发达,循流而忘源矣。此事明日当为浙大学生述之。”他的宝贵更在于,惯于将人生的体验提炼结晶,把所有的爱和怕都揉解到修学储能的脚步里。他在观念世界不停泅进,然后在画里字里疏淡行笔,端参考资料,少熬夜!然自处。听他说“暑假开始矣。才过一早晨,既觉生活冗长散漫,反不如上课时之有节……此心理恐不独我有,乃人类的弱点。莎士比亚言‘人是瞻前顾后之动物’,吾谓‘人是到处寻苦之动物’。吾亦自拔于此恶习,则暑假不必视为乐事。暑假非乐事,则上课亦非苦事。苟能推度此心,则吾之辞典中可无‘苦’字”,十分喜“推度此心”四字;听“周君允来此为诸儿授课。幸有竹林,其下可设教桌。天雨则停课”,又品得其间顺天本分之味。是的,教育被战乱挤到了角落,但那些与学生共数晨夕的日子,仍在“勉尽人力”。我信赖的永远是这样的个人教育史,虽然细碎、不连贯、没有主题,没有口号,但有着人生诚恳的经验,有着瞬间被击中的状态,也有着不断的自我书写的紧张。真正的写作,是语言和内心的互证。真正的教育,也是不断从内心掏拿感受,与人、生活不断交接对碰的跋涉,既是育人,也是育己。所以,问是生活大,还是教育大,应该说时间最大。书里有“行经宜山之小学校,见无数广西儿童,或奔走,或朗读,遂忆某古人诗,深有感。诗曰:踉跄趋讲席,诵读斗高声,我亦曾如此,而今白发生”一段,不禁令人感慨,生活与教育都逃离不了生命凋落、岁月飞逝,它们最大的共同的敌人其实是时间,所以一切或恐都是“未尽所欲言”。但好在生命和教育被挤到时间最后的角落之后,没有消遁,却绵延……于是,我们今天读“广西桃花异于江南:花瓣之轮廓线率直简单,而见优美。花色亦近于深红,而不鲜丽”,一样的妩媚迷人;读“非为画册,乃欲坚持百折不挠之精神,以明炮火之不足畏”,一样身心激愤。再看文题,教育边上的生活,或说是生活边上的教育,已发觉讨论谁包揽谁并不重要。生活和教育应互生互济,书里最浅显的例子有“改了两黑板文句,不胜其头痛。快步回家,来看新生的孩子,藉以调剂心情”。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寻自身生命的内在平衡,历练完满的情志,借此温润生活,泽披学生,这也是阅读给人最有意义的启示。读完此书,再读《还我缘缘堂》《护生画集》,你便知那份闲情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份雅致也不是没有缘故,他对人生和教育的态度,他的童心和艺术之梦都是他轻盈动人的原因,而丰子恺对生活与教育的一切领会最后都浓缩在他笔下,慧心和佛意让它们炯炯生辉。走笔至此,又随意翻看书页,读到一文段,大笑一番——“(一)以后作文暂时不许用文言,至文法通顺而止。因为他们中有些人用似通非通的文言来掩饰文法的错参考资料,少熬夜!误。(二)以后作文,先念一遍朋友听。他听得懂,才可交卷。他听不懂的,都要改去。(三)标点不准乱用,字不许潦草。潦草者不给改。”特别是最后一点,今天听起来还是很酷,好个潦草者不给改!《教师日记》读后感作文(二)暑假前,韩主任安排读三本书,美术大师丰子恺的《教师日记》是其中之一。01美术印象中,丰子恺是一个大美术家,画画很厉害,今天的老树画画像极了他的风格,了了几笔就可以传神形象地传达笔意。对于美术,他讲更多的是“美”的观点,颠覆了我这个非美术专业的人士的看法。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美,不仅仅是好看。但我们极少能够观察到,或者,缺乏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比如,“美”要与真善一起相互鼎立,同样一副画,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时期去看,感觉就不一样,如同墙上的宣传标语。抗战时期的宣传标语,虽然存在“大、空、假”等问题,但对于团结国民,一致抗敌,怎么看都是美的;现代似乎还像抗战时有宣传的传统,每逢有大事,我们周围也是宣传标语满天飞,我们明白,近阶段,我们又有什么样的重大活动,如此而已,过眼不过脑。而且,现在的标语都是电脑打印、定制,印刷字体,清晰明了,但要说美,也不见得。其他的标语诸如电线杆上的各种小广告,这就如同牛皮癣了,总给人一种不舒服之感。此外,书中提到了很多美术专业术语。比如,远近法,把立体看作平面的“观照法”等。02音乐同时丰子恺还是一个音乐家,曾经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在《教师日记》里,他认为音乐最能够团结人,最能在抗战时期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这些观点,放在今天亦不过时。音乐欣赏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是一个奢侈品。曾经有一年在北京培训,有一个音乐老师心心念念要去北京国家大剧院看一场演出,看什么不关键,但一定要去看。于是晚上,培训结束后,我们没来得及吃完饭,花了150元买了一个边座,平生第一次在现场欣赏了一部歌剧,虽饿着肚子,心理的满足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是看电影不能够获得的精神体验。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们幼儿园时期还能有时间画画、唱歌。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音乐与美术教育在学业年前变成了可有可无,我们为孩子们争取了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荒废了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发展,分数增加了,素质降低了。参考资料,少熬夜!在我很小刚记事起,家里打扫卫生,我二叔就拿出一把二胡,放在太阳底下晾,我随手拨冷几下,幽远孤寂的声音顿时让我心静。父亲最喜欢的是口琴,我对口琴的认识就从父亲开始。那时,家里穷,没钱买各种书籍和杂志,我闲的无聊,就会翻弄我娘夹鞋样的旧杂志,读完上面所有带字的边边角角。偶有一天,还翻出了我爹抄歌词的本子,《大海呀,故乡》就是从那时理解的。那可是吃不饱的年代,年轻人就在这音乐的熏陶中对抗着物质的贫乏。直到现在,每逢春节过后,老家里的父辈人还会找出一年用一次的大鼓、小鼓、铜锣、咣咣叉。一群人或坐,或站,一阵敲敲打打,新年的气氛在这咚锵,咚锵,咚咚锵中氤氲开来。终究,父辈的音乐细胞没有传到我身上,我不认识五线谱,上学时学的那点音乐知识随着日子久远也都还给老师了,但无论怎么说,学校教育还提供给了学生欣赏艺术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以及父辈比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有音乐和艺术的熏陶,有自己的精神生活。03教师丰子恺也做过一段时间的教师,还是大学老师。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都是他曾任教的地方。在他的《教师日记》里,他这样写到:“许多脸孔仰望着我,我心中不免有些不自然”表达自己在脱离教师生活之后再回归教师时的窘迫;“现在我先朗读我自己的文章,请你们仔细听,记牢了我的口音,以后能听讲。……言语对于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你们听惯了中国各省的言语,胸襟和气魄也会广大起来,不限于广西一省,而扩张于中华全国”。不只是教书,更是育人,培养学生的大格局;“因为我未谙他们的性格,尚不能决定教学的方针……事后我方知所选程度太深。下次当降低标准。”体现的是因此施教的理念。“三位一体,你们必须排除‘你们’、‘我们’、‘他们’的意见,而分工合作。万万不可固执小团体的界限而互相摩擦。一切团体事业的失败,皆由于此。”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将德育融于教学实践。对于“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之说,丰老先生说:“十年不做教师,不会对付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或者家里的孩子看,想在短时间内教会一种技法,分明是难得成功的。”作为大学教授,丰先生也不是无所不能。“改了两黑板文句,不胜其头痛,快步回家,来看新生的孩子,籍以调剂心情。我只有恪恭将事,尽我责任,听与不听,在所不计;“至于求学之法,吾以为必须眼明手快也。手快者,用敏捷之手腕,对各学科做切实之钻研之谓也。故眼明参考资料,少熬夜!乃革命精神之母,手快乃真才实学之源。Lifebeginsatforty。吾之真正生活之开始。”不仅授之以渔还要有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数理者之态度,大都直爽痛快,故不觉生疏。彼此交情虽浅,
本文标题:[1000字]《教师日记》读后感作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09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