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参考资料,少熬夜!不求甚解(教案【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不求甚解(教案”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不求甚解教学目标1、从理解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入手,进而正确理解“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精髓在于“会意”和“活用”。2、通过文章某些段落的删减或文字的替换,体会议论文论证思路和语言的严密性。3、了解驳论文的特点,了解举例论证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重点:抓住学生阅读文章时出现的疑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层层深入地解读文章。难点:体会本文写作思路和语言的严密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导入新课1、读书要讲究方法,大家知道哪些读书方法?2、关于读书,著名诗人陶渊明有句名言“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在你们的脑海里是一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读书是怎样的状态?有人认为“不求甚解”其实是一个褒义词,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法。只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它误解了。我们来看看这个人说的有没有道理。出示课题:不求甚解1、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冰心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学生自由发言,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自己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初读课文理请脉络1、请同学散读课文,思考:(1)我们一起看看作者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2)他是怎样反驳“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这个观点?在讨论过程中理解关键词在文中的意思:A“读书的要诀,全在会意”怎么理解?B“不求甚解的含义,全在会意”怎么理解?C“活读”怎么理解?(3)边读边对自己不理解的、的地方进行圈划和简单批注,做质疑准备。1、(1)学生自读课文(2)学生边读边按要求对文章进行圈划和简单批注,可以和周围同学讨论。预设:读书是可以“不求甚解”,但是这“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一、会意,即理解书的精神实质;二、整体观,即不要固执于一点,不要因小失大,应注重整体。2、交流明确:本文是1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明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交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再读课文品味议论文论证参考资料,少熬夜!的严密性1、论证过程中作者应用了哪些谁方法?2、举例论证的使用在本文中很突出,思考本文举例有什么特点?3、议论文不仅要求行文思路严密而且语言也讲究严密性。第7段“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一句中“真正”能不能删除,为什么?1、思考明确: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2预设:举例典型、思考全面:古今、中外、正反,各个角度(态度和方法)。辨析观点看了这篇文章,你是否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如果要反驳他,你会对哪一点进行反驳?学生各抒己见,但要求:1列出所要反驳的观点。2阐明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学习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体会?(引导学生主要从对议论文写作思路把握以及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的角度来谈)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练习作业1、将以下文字和《不求甚解》的第一节文字作比较,谈谈《不求甚解》一文用词的严密性。人们总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不是这样。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是没道理的。2、结合你的亲身感受,谈谈你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认识。(80字左右)作业两选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知识面进行选择。
本文标题:不求甚解(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13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