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精编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4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精编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2、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科学知识:1、知道心跳、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运动可以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恢复到正常状态。2、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1分钟心跳、呼吸的次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意识到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学重难点: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教学准备:手表、记录表好文档,供参考2/14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每当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时,你的心情怎么样?生:高兴、兴奋、紧张……师:你的这种心情从身体状况的哪方面表现出来的?生:心跳加快,脸红……师:相对于体育课来说,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下?生:安静状态。2、师: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他们现在都处于安静状态下,如果让他们运动起来,你猜测他们会有什么变化?生: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气粗……3、师:你们体育课上做过原地高抬腿运动吗?怎么做的?生:大腿和身体呈90°夹角。师示范动作。4、师:请男生准备好,随着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运动,动作要做标准了,女生站立不动。(计时1分钟)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他们的表情有没有变化?好文档,供参考3/14有什么样的变化?生:男生脸上有汗、脸变红了、气喘粗了……师: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问男生)师:你有这样的感觉吗?(问女生)5、师:为什么他们的感觉会不同?(请他们下去)生:男生做了高抬腿运动,而女生没有做运动。6、师: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就会变粗呢?生:我们的心跳加快了,同时使呼吸加速。7、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比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快多少呢?怎样知道呢?生:进行测量。8、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呼吸和心跳”,出示课题。二、自主学习:1、测量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1)师:要想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谁知道怎样计算呼吸的次数?学生讨论并汇报。师:测量呼吸时要注意,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示范)。这儿老师是用夸张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看到,但在实际测量的时候就是按照平常的呼吸情况进行。每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一做。心跳的次数可以怎样测量的呢?好文档,供参考4/14生:用手摸、听、测脉搏……(2)师:我们今天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测量心跳次数。用我们的右手搭在左手手腕的内侧偏上的地方,找到脉搏(示范),每个人试试,要准确地找到你的脉搏。(3)师: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会了,为了能进行数据分析,我们要把测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里面。(出示表格)这张表格你们知道怎么记录吗?生:讲述表格的看法、写法。(师适时补充)(4)师:现在我们要开始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了,先测量哪种状态下的?生:安静状态下的。(5)师:表格里面要求我们填写同一时间内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我们第1次先测量1分钟呼吸的次数,第2次再测量1分钟心跳的次数。师:注意呼吸次数的计算方法,找准自己的脉搏。准备好了吗?开始(计时1分钟,测量两次)。学生各人自己测量数据,并记录,算出平均值。生:汇报所测数据,计算平均值。2、测量自己在运动结束时,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好文档,供参考5/14(1)师: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有了,接下来要测量什么数据了?生:运动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师: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在我们的运动一结束就要进行,等到休息后再测量数据就不准了。还有,老师在这儿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记录同一时间内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尝试说。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一、三大组只记录测量呼吸的次数,二、四大组只记录测量心跳的次数。(2)师:我们仍旧用原地高抬腿的方法进行测量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测量时要注意,请你按照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运动。每位同学一定要把动作做标准了,否则就不能准确测量出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了。(计时1分钟,老师调整好学生所站的位置)(3)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计时1分钟)学生各人自己测量数据,并记录,计算出平均值。学生汇报所测数据。(4)师: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以及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我们都有了,有了这两组数据我们能做什么事?学生进行比较。好文档,供参考6/14师:你们比较一下,发现什么?生: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要比安静状态下的速度快。(说出具体数据)(5)师:我们除了用表格进行数据比较之外,还可以用图形进行数据比较。这儿有一个坐标,横线表明在什么状态下,竖线表示呼吸或心跳的次数,我们现在就要把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图形,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以某一学生为例说明条形图的画法)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图形中的一种,叫条形图,大家看用这种方法比较数据有什么优点?(明显、清楚、一目了然……)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2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好文档,供参考7/14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2、学生自由发表。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5)再做2次。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好文档,供参考8/14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自已的。3、教师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3)3一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好文档,供参考9/14五、课外作业:1通过学习,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饲养并将你伺养小动物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你能不蚀能发现一些小动物的习性。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2:食物链和食物网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3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教学重点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教学难点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好文档,供参考10/14的因素。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会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会发生什么变化?2、学生讨论交流。3、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二、雨如何影响土地1、我们先来看两幅图。(出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你平时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吗?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2、模拟实验:下雨。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器材所代表的含义。好文档,供参考11/14教师课件出示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学习。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后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小组交流、汇报。3、小结、拓展。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斜坡上的这许多小细沟是怎样来的,这许多小细沟中汇集的水流又会怎样改变地形。三、影响侵蚀的因素1、如果我们刚才实验中的土地不是斜坡而是平地,如果斜坡上长满树木,如果降雨量很大,结果又会怎样呢?为什么?2、学生回答。3、接下去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响侵蚀的因素”吧。我们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吗?4、学生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前的讨论交流。5、学生小组尝试撰写实验方案,教师提示这是对好文档,供参考12/14比实验,方案中要注意明确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实验器材的选用和实验装置的设计。四、课外拓展活动还有什么影响侵蚀的因素呢?希望你们课后能继续观察与研究。五教学札记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4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的光源和热源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好文档,供参考13/14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三、教学重、难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2、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好文档,供参考14/14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2)条件许可教师演示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本文标题: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23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