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焦裕禄观后感(精选4篇)
好文供参考!1/12焦裕禄观后感(精选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焦裕禄观后感(精选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第一篇】四月十七日下午,村党支部组织全村党员观看电影《焦裕禄》,对于年近七十的我,看完这部片子,我的感想只有四个字:震撼和愧疚。当我看到片头兰考万人为焦书记送葬,老百姓齐刷刷跪倒一片,再加上动情的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场的党员(当然也包括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因为我的心灵受到了撞击,受到了震撼。焦裕禄到兰考任书记才一年四个月,就受到兰考人民这样的拥戴,给予这样高的待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他到兰考都看到了什么?他上任的当天就在火车站看到了大批的灾民背井离乡逃往外地;他看到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给黄河古道上的兰考人民带来的灾难和贫困;他看到县里的干部人心不稳、思想混乱、作风涣散、缺乏斗志,纷纷要求调走的场面;……他在兰考都干了些什么?好文供参考!2/12面对这些困难,他没有退缩,没有彷徨,不顾外界对他的非议,拖着病体,带着县里一些还有良知的干部,从解决群众如何度过灾荒入手,顶着风沙,冒着大雨,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奔走在乡间田里,而伴随他的是一辆驮着打了四十六个补丁的被子和有着三十五个补丁的褥子的自行车。这样的干部他会犯形式主义的错误吗?他会高高在上成为一个官僚吗?他会不顾群众疾苦自己去享受吗?他会整天出入高档会馆和一帮富豪花天酒地尽享奢靡吗?焦裕禄同志他完全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当今党内“四风”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党章“总纲”中关于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实现四项基本要求中的第三项早就提醒我们: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在群众路线教育中把焦裕禄做为实践群众路线的榜样和正能量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切合实际的。人都是要死的。当我们的干部走到人生终点时,能受到像焦裕禄那样的待遇,即就是千分之一,那也就含好文供参考!3/12笑九泉了。虽然重比不了泰山,起码不至于轻于鸿毛。再就是对照焦裕禄回想起过去我非常愧疚。我六八年高中毕业抱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决心返乡当农民。一回家就被选为队长,也干了一些事情。把一个劳动日值只有四毛五分钱的穷队用了一年时间提高到九毛五分钱;重修了生产队的饲养室;联合南头三个队给旱地打了深水井;给集体买了拖拉机添了牲口等等。然而我被困难吓倒了,没有顶住错误路线错误政策带来的压力,没有抵挡住城市优越生活对我的诱惑,三年后我还是离开了家乡到了工厂,当了一名改变家乡面貌的逃兵。尽管我在工厂入了党,但最终没有实现我改变家乡面貌的人生理想,这将成为我终生的遗憾。如今我已告老还乡,然而时过境迁,已经为家乡出不了什么力了。对照焦裕禄,我更是无地自容。谁要我是一个逃兵呢?《焦裕禄》观后感【第二篇】观看电影《焦裕禄》后,焦裕禄那高大的形象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多少年来,焦裕禄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无私奉献、情操高尚、人格伟大;他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栽下了泡桐几百里,造福兰考人民;他权为民好文供参考!4/12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他人虽死而神不朽,精神逾远而弥存。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几代人!影片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当焦裕禄在冬天的寒风中走进兰考这片贫瘠的土地时,迎接他的不是簇拥着的鲜花,不是经久不息的掌声,而是衣衫褴褛、满面尘垢的孩子,是饥寒交迫、讨饭要饭的灾民,是大雪、是风沙、是饥荒、是荒芜的土地。身为县委书记,他身上没有官气、阔气,一件旧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的儿女家人和老百姓一样挨饿受穷。当汹涌的洪水来临的时候,他总是带领着大家抗战在第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的长势、群众的生活,这样的一位人民公仆,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呢?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奋斗?我们真应该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发扬焦裕禄精神,不向困难低头,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用的人!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第三篇】《焦裕禄》,影片再现了这样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好文供参考!5/12形象,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闪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个璀璨夺目的闪光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们深情缅怀这个名字,就是在呼唤这样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在向每一个党员干部发出忠告:永远要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绝不能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时时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才会拥戴你、支持你。反之,置人民利益于不顾,当官作老爷、欺压百姓、终将被人民所唾弃。焦裕禄是主动请命,义无反顾地从大城市奔赴兰考灾区的。而当时沸沸扬扬的所谓“灾区栽干部”的议论,正像幽灵一样缠绕着某些干部,使之把灾区视为畏途。他面对狂暴的“三害”,从灾难压顶的兰考看到了希望和光明,豪迈地喊出有朝一日沙丘可以变成绿林,涝洼可以养鱼,盐碱地可以长出好庄稼,关键是要有一个“干”字的石破天惊的预言。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躯,夙夜匪懈地为兰考人民奔波、操劳。他紧紧依靠群众领导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殊死搏斗,脚踏实地为好文供参考!6/12人民办了一件件实事。他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追逐名利,时刻以一个普通劳动者要求自己。这一切,又无不系于他身上最本质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事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他笃诚地实践了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当干部是为了什么,我们身后应当留些什么。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历久弥新,常谈常新的话题,这个话题,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理解,不同岗位有不同岗位的说法。但做为共产党员,我认为必须具备一个基础,即忠诚。只有对组织忠诚,对人民忠诚,才有对事业的忠诚,对困难永久的担当。就像焦裕禄说的,让人民满意与让组织满意并不矛盾,因为,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以忠诚为基座,焦裕禄同志才树起了一座丰碑,一座永留史册与民心间的丰碑―――斯人虽去,身影永存。一年零三个月,在兰考人民心中,他是永远的书记。一个将自己的名字与生命刻在了这片土地上,让人们口碑相传,永远铭记。在百姓的泪光中,他得以永存。我们不禁要问,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他都做了什么,让群众永远地记住了他,他有什么丰功伟绩值得人们薪火相好文供参考!7/12传?答案只有一个,他用真情,用真心,用实际行动来做好看似乎很小的一件事,用忠诚,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焦裕禄的忠诚是从哪里来的呢,或者说他的忠诚是如何锻造的呢?很明显,三点:是组织的信任使他敢于担当,是群众的智慧使他有了靠山,是真情的付出让群众信任,是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了老百姓的依赖,正是这种依赖。让忠诚有了归宿。干部,是我党的宝贵财富。做为主政一方的县委书记,当面对由于饥饿而浮肿的老干部,只能说出休息这话时,让人不禁心酸。救济粮食,干部不能动,特殊的供应本,在自己的倡导下取消,全国粮食做为战略物资统购统销,除了自己节衣缩食不吃肉外,还能做什么?只有一条路:黑市去买。这在当时所承担的政治风险,不是我们今天的人们所能够理解的,这不仅仅是交出党籍公职的问题,事情一旦暴露,很可能会锒铛入狱。面对上级的调查和同事的反水,焦裕禄早有心理准备,他没有把责任推给副手,而是面对专员“我早知道老焦不会掺和这事”的论断时沉静地说出“这事我知道,是我下命令干的”。一边是代表组织的专员脸沉若水,一边是班子成员的惊讶莫名。这个场面,令所有在场的人们感受到了从所未有的压力,更令自己的妻子夜不能寐。当行署专员和焦裕禄谈完话走出房间时,所有的干部聚好文供参考!8/12集在大院里为他们的书记愿意到北京为他请命,专员问了一句:“你们都愿意去吗?”“是!”“那算我一个!”人们震惊之余,热烈的掌声刹那间响了起来。当专员明确表示“不管焦裕禄同志受不受处分,他仍旧是你们的县委书记”时,我看到了焦裕禄平静脸庞上闪动的泪光。面对组织的信任与厚爱,我相信,兰考的干部们在找到主心骨的同时,有了一种挺胸向前,死不旋踵的勇气和决心,有了一种责任在肩却绝无后顾之忧的轻松,有了一种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决绝。不像个当官的。这是群众对焦裕禄的一贯评价。为什么?不是因为他穿着朴素,不是因为他憨厚的笑容,而是因为他在用脚在丈量兰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于他认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忧;在于他深入群众,广集民智,不摆架子,对于不懂的,敢于向群众去问,让民间的智慧发挥到最大化,在于他细如春风的行为,在于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在于他危难时刻泰山石敢当,对于洪水的围困,干部抱着痛哭时敢于喊出“是男人就上”并身先士卒,直至累倒。不像领导,但他却是人民的主心骨,一个行为胜似千言万语;不像领导,骑着自行车走遍沟沟坎坎,千家万户,却让老人引为知己,病中仍叫着他的名字;不像领导,是治沙时的一身破烂衣服,是滚下沙丘时的爽朗笑声;最不好文供参考!9/12像领导的,是做为第一书记的他,在副书记面前更像一个农民,但这人,身旁却往往团结住了绝大多数的人。我想,在我们大走访的时候,怎样用行动来感染群众,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说服群众,用什么样的实事来证明给群众看,最终的落脚点。仍旧是个干字,只有干,干实事,干老百姓看得到的事,干老百姓愿意干的事,我们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夯实基础,迈步前行。憨厚的外表下,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有一副超前的心胸。当他得知新来的大学生由于吃不惯窝头,不习惯风沙后,并没有如一些所谓的老革命那样将其打入另册,给其戴上一顶“不虚心向革命群众学习”的帽子。而是得知这一技术人才已经到火车站去时,撒腿就追,到了火车站,没有说教,没有以位子压人,而是半是恳求,半是遗撼地对小伙子说:“你走了,没啥送的,这是兰考的一包沙土,你拿回去做一下试验,看还能种啥。”面对真诚为兰考着想,没有一丝架子,没有一点官气的焦裕禄,听着他软软的请求,小伙子被感动了,当火车开过,在蓦然回首间,小伙子拿着行李站在背后。这是一个标杆,一个人才的坐标,有了这个坐标,今后兰考的人才,会以倍数增长,而这个1,是焦裕禄用真情换来的,是用他坦荡的胸怀纳来的,是他超前的眼光抵来的。忠诚于心,奉献于行。只有行动,才能得到士子之好文供参考!10/12心,只有真情,才能挽留住人,留住心。做一个好领导,需要多方的知识和阅历,但我觉得,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加入这个组织的初衷,就是要忠诚,没有忠诚这个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我们把信念深深根植于心,那么我们全身上下都写满了“共产党员”的字样,哪怕是大卸八块,每一块上,都有共字,永远剔除不荆只要我们认真走进群众,干字当头,那么我们就会永远根植于群众,永远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并永远赢得胜利。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第四篇】今天观看了电影《焦裕禄》,进一步了解了焦裕禄同志的生平和先进事迹,感到很有意义。他那种身先士卒的工作一精一神。现在的人看来,焦裕禄所做的那些访贫问苦、慰问群众、勘探风沙、查看灾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副手,甚至于秘书代劳。但是,焦裕禄却总是轻车简从深入一线,那种“车”充其量就是破自行车,那种“从”无非是一两个顶多三五个必须随行的人员。他那种“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思想,值得我们深思。他那种吃苦在前的奉献一精一神。对于过去县领导心安理得享受着的特殊待遇,焦裕禄硬是带头给取消了。好文供参考!11/12当女儿在向母亲埋怨自己的衣服破旧的时候,当孩子们欢天喜地要吃鱼的时候,当儿子一气之下扔掉手中的窝窝头的时候,我想焦裕
本文标题:焦裕禄观后感(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24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