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散步》教学设计【参考4篇】
好文档,供参考1/36《散步》教学设计【参考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散步》教学设计【参考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散步》教学设计【第一篇】一、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莫怀戚的《散步》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4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2、分析《散步》是1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应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学习的广泛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好文档,供参考2/36增强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课时:1课时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2、分析(1)有时简单的诵读,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2)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并进行仿写训练,达到读写结合。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文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蕴含的主题较深,初一学生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感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文章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对称的句式,学生需要反复的朗读,思考,才容易体会。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展开讨论和交流,并进行适当点拨,主要贯穿以下教法:1、情境设置法:教师可让学生配乐朗诵,创设情好文档,供参考3/36境,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2、朗读法:每1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应让选择让我们感动的段落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3、讨论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基本流程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教学情景(一)课前回顾(1—2分钟)同学们,语文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你能说说朗读时该注意哪些方面吗?明确:1、停顿,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好文档,供参考4/362、重音,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3、语调,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4、语速,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5、情感,依文章内容而定,或欢愉,或沉郁,或悲伤。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的学习。导入: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从最初的出生,到懂事,到成年,它,一直陪伴着我们。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它就是这样,没有杂质,没有距离,更没有虚伪,仅仅是相通的血脉间彼此默默地关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1篇凝聚浓浓亲情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并简介莫怀戚,让学生勾划注释。)板书课题:散步设计意图:通过精彩的导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文档,供参考5/36(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三)指导自学(2分钟)问题1:生字词学习。嫩芽()霎时()拆散()委屈()分歧()水波粼粼()设计意图:注重基础,学习生字词。问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设计意图:朗读训练,从读入手,把握文章内容。问题3: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设计意图:学习具体生动的描写。问题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此句写得好,为什么?求学网网版权所有设计意图:学习对称的句子。问题5:你认为谁做得最好?谁说话的份量重,都听谁的?设计意图:把握文章主旨。(四)巡视自学(5—8分钟)好文档,供参考6/36(五)检查(自学)效果(5—8分钟)师生活动:通过朗读渲染气氛,让学生融入课文。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讨论,选代表回答问题,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1、嫩芽(nèn)霎时(shà)拆散(chāi)委屈(qū)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2、《散步》一文比较温情,以中速为宜,第四段应快些,结尾慢些。和谐的家庭、互敬互爱的家庭、相互理解的家庭……《散步》一文主要写了春天来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里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找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3、①南方初春田野;②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学生喜欢的句子可能是以下任意一句:示例:好文档,供参考7/36①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③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④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⑤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4、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5、请同学畅所欲言,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①“我”做得好,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②“妻子”,做得好,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③母亲做得好,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④孩子做得好,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2)①“我”听母亲的;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好文档,供参考8/36②母亲“听”孙子的;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③儿子听“我”的;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④母亲听“我”的;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⑤妻子听“我”的。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家里每一个成员说话的分量都重。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文章歌颂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六)讨论(学生),点拨(教师)(8—10分钟)问题3的分析,教师可让学生勾画文中句子,让他们找到真正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好文档,供参考9/36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问题5的讨论有一定难度,这是对主题的把握。文章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几个“听”,是对家人的一种尊敬、信任、理解,用一个字来概括,“听”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爱”。“爱”是相互的付出,奶奶疼爱孙子,父母关爱子女,长辈们给我们的爱已很多很多,我们该如何做呢?“孝”应该是好文档,供参考10/36最好的方法。(七)当堂训练(10分钟)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请你回想与家人相处时温馨的一幕幕场景,用心去描绘一个最令你感动的片段,并穿插一句对称的句子,50字左右。明确:学生写好后,可分组讨论交流,推选2-3名代表起来发言。设计意图:通过写作,达到读写相结合,学以致用。(八)课后小结文章的学习,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帮助?思想上,又有怎样的感悟?明确: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如:①景物描写,可使文章蕴含美妙的意境,为下文做铺垫;②写作时采用对称的句式,互相映衬,富有情趣。如: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如果具体一点,同学的想法可能是以下这些:①父母已经老了,始终抱着感恩父母的心;好文档,供参考11/36②中学生应“自己的事自己干”,长期分担家庭的劳动;③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④中学生尚未成年,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许多事情需要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导;⑤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不让家长操心;⑥父母累了时要热心照顾,父母生病时要主动端水送药,耐心照料,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心与回报。……此刻,文章的意境如同橄榄的回甘在心中漫涌。在朴素的文字里,充满着关爱、和谐,饱含着孝敬、责任;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五、课外作业:1、请把你写的片段与家人交流,大胆地倾诉自己对他们的爱;2、把爱付诸行动,注重生活小细节,真正做到“尊老爱幼”。板书设计:散步尊老好文档,供参考12/36母亲和谐我爱妻子儿子爱幼《散步》教学设计【第二篇】教材简析八下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所选文章或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或是对崇高境界的解读,或是磊落坦荡胸怀的展示。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散步》是1篇文字浅显、内容并不庞杂的文章,但是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应该说,在纯自然状态的阅读中,让学生喜欢《散步》并不难,但想要真正理解《散步》就不那么容易,想要将《散步》中蕴涵的爱、责任感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好文档,供参考13/36个性气质,影响自己的人生取舍,则更难得。我希望将浅文深教,让学生自己的“悟”贯穿始终。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点拨,又有同伴之间思想感情的碰撞;既有个性表达,又有探讨论辩;有品评、有分析、有静思、有聆听、有画面、有声响……所有的手段,都为促进学生自己的领悟开路,使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铭刻在学生的心里。学习目标1、能通过对课文有层次地朗读,进入角色,体会浓浓的亲情。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课文巧妙的构思以及寓真挚的感情于质朴的语言之中的写法。3、在阅读中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并懂得珍爱亲情。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进入角色朗读课文,品味揣摩语句。教学难点:感悟文章蕴涵的亲情、责任感和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老师问同学们一个小问题:咱们班的同学有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吗?请举手。(学生举手)好文档,供参考14/36老师请学生谈谈和父母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受。老师相机点评,并引出课题:散步是一种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叙事散文——《散步》。二、整体感知1、作家莫怀戚一家三代人也去田野散步,看似一次平常的散步却有它的特别之处。请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然后回答:你觉得这是
本文标题:《散步》教学设计【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24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