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做好中国道路的大众化阐释
做好中国道路的大众化阐释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历史反复证明,道路问题至关重要。道路探索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关键一条就在于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道路。何谓中国道路?不同语境、不同视角下,中国道路呈现出来的内涵有所差异。一般说来,中国道路有大概念、中概念、小概念三个层面。作为大概念,中国道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等整个历史发展之路;作为中概念,中国道路指改革开放以来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及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作为小概念,中国道路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中的“道路”。讲好中国道路故事,引导广大民众增强道路自信,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好中国道路,让人容易理解、接受。以作为小概念的中国道路为例,对其进行大众化阐释,可从以下“六定法”入手。对中国道路进行“定时”,回答“我从哪里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国道路有不同的理解,进而对中国道路的历史起点也有不同的理解。从小概念(以及中概念)的角度看,中国道路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开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因此,改革开放的起点就是其历史起点。中国道路从哪里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这样的历史起点。中国道路以1978年为界,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它们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范畴,但是构成中国道路得以开辟的“历史前提”。对中国道路进行“定性”,回答“我是谁”。中国道路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西方一些人常在这个问题上加以歪曲,混淆视听。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社会主义构成中国道路的“基本色”。在基本方向上,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道路在性质上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也不同于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资本主义道路。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中国道路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道路,中国道路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现代化”之路。对中国道路进行“定位”,回答“我在哪里”。定位就是确定中国道路的历史方位。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构成中国道路的历史方位。明确中国道路的历史方位,实际上就是确定中国道路的历史阶段——我国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不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这决定了我国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一些国家通过资本主义所实现的现代化任务。也就是说,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需要相对漫长的历史阶段去完成现代化的发展任务。可见,中国道路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基本取向是实现现代化。对中国道路进行“定标”,回答“我去哪里”。定标指的是确定中国道路的战略目标。中国道路是有目标、有方向的。从长远的宏观目标看,中国道路要实现马克思所构想的目标——“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也就是“两个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当然,中国道路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道路的切近目标就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国道路进行“定法”,回答“我如何走”。从一般意义上说,道路一般关涉目标、路径和条件三个要素。“定法”,就是确定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路径和方法。中国道路有哪些实现路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道路的基本路径规定。此外,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国道路有着不同的阶段性路径。当前,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一个更为具体的路径规定。当然,把握中国道路的路径有不同的角度,实际上,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都是中国道路不同层次的路径规定。对中国道路进行“定力”,回答“我有哪些力量”。这里的“定力”指的是中国道路所蕴含的推动力量、主体力量。没有推动力量,再好的战略目标、再完备的路径规划都实现不了。中国道路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动力从哪里来?归根结底,人民是中国道路的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道路的本质特征,也是根本要求。中国道路的成功选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中国道路的不断拓展,根本动力就在于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中国道路的重大价值,就在于这是一条造福人民、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之路。概言之,中国道路是一条充分依靠人民力量,以实现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人的解放与发展的现代化之路。当然,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对中国道路的大众化阐释,并不是把握中国道路概念的唯一路径。中国道路是一个植根于实践、具有开放性的概念,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把握中国道路内涵,进而深入研究中国道路,既需要大众话语阐释,又需要学术话语阐释。所谓学术话语阐释,就是依托于学术传统(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阐发中国道路的内在逻辑、学理规定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众话语与学术话语是对立的,实际上两者是统一的,都是对中国道路这同一对象的表达。(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标题:做好中国道路的大众化阐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26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