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企业管理丨高贤锋丨人本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人本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高贤峰北京大学人本管理研究中心课程说明一、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开发课程,而是基于人本管理理论的人力资源开发课程。与传统课程只关心“利益管理”不同,它关心的是“利益管理”与“思想管理”的结合。基本的理念和目标是:“制度控制利益,文化驾驭思想”。二、这不是给人力资源经理讲的课程,而是给企业总裁和总经理以及老板讲的人力资源课程,它不把精力花费在具体的专有技术上,而是花费在整个管理体系的构建上。总裁们真正应该关心和掌握的是企业内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方面而不是具体的微观方面。三、这不是单纯的理念课程,也不是单纯的工具课程,它重视理念的开发,但是每一个理念都配以专门的操作工具,并用大量的案例进行诠释;四、案例的选择上,很少用国际化大公司的“著名”案例,更多采用中国本土化的“非著名”案例。主要考虑的是与学员企业的情况可比性与可理解性更强。这一点已经得到十几所高校总裁班学员的广泛认可。提纲一、现象与问题二、绩效的个体因素分析三、岗位的人本管理分析——岗位主人翁理论四、中国人及其行为的人本管理分析——人本管理的提出与基本理念五、基于人本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六、利益管理与制度体系建设七、思想管理与文化体系建设人本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第一部分现象与问题风水球与执行力球:水:泵:盆:战略、任务、目标员工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这是什么问题A-200B5000C?问题根源???理念制度两张皮人本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第二部分绩效的个体因素分析个体行为绩效分析:“意愿—素质”模型意愿素质利益思想理念与心态知识与经验方法与技能意愿素质绩效的个体因素利益利益坏处好处避害趋利惩罚制度奖励制度两个按钮理论:四个工作步骤:什么是利什么是害利益观利益管理一致不一致思想管理解答思想疑问纠正思想错误树立正确思想思想管理人本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第三部分岗位的人本管理分析——岗位主人翁理论关于职工主人翁精神岗位股份制公司老板资金利润员工知识经验技能•每位员工都是他(她)所在岗位的主人岗位股份制公司理论精傻15600600“精”、“傻”辩证法传统标准下过于“精明”的员工,往往“反被精明误”,把很多机会拱手让给了“傻”员工。“精明”的员工总是在小事上占便宜,大事上没机会。“傻”员工总是小事上吃点亏,大事上被机会“缠住”。“傻人有傻福”。《新主人翁精神》简装版12页“傻”的“精”,“精”的傻傻员工心法懒得算计,干好再说主人翁心法我可能不是企业的主人,但,我是所在的岗位的主人。即便是打工的,也首先是为自己打工。岗位主人翁理论员工入股劳动劳动报酬股权分红工资奖金技能提升打工定位主人定位知识经验技能打工者定位打工者定位是什么紧盯工资报酬就是打工者定位。把自己定位为打工者,必然产生“我为别人做事,别人给我工资”的心理。“尽量少做事,想法多挣钱”就成为自然的“打工者逻辑”,“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就成为打工者的工作表现。打工者定位为何要不得少干一个工作,就少积累一次经验,就等于少分红一次。躲过一个困难,就等于放弃一次技能提升的机会,又放弃一次分红的机会。最终,知识、经验、技能没有提升,报酬的提升就没有了根基。因此,打工者的定位不可能有长期的职业发展。《新主人翁精神》简装版11页主人翁定位把岗位当成自己的公司,“见工作就干,不管份内份外”、“有困难就上,不管报酬高低”。结果,多干一个工作,就多积累一次经验,就等于多分红一次。克服一个困难,就等于争取一次技能提升的机会,又争取一次分红的机会。最终,知识、经验、技能大大提升,报酬的提升就有了根本的保证,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有了足够的人力资本。《新主人翁精神》简装版12页新主人翁理论基于集体主义的传统主人翁理论基于个人主义的“主人翁”理论岗位主人翁岗位往上连结着集体,往下连结着个人。集体主义精神下的主人翁要求为集体做贡献,但是贡献的着力点是岗位;个人主义精神下的主人翁要求实现自我价值,但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也在岗位。所以,无论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都要求员工以主人的心态做好岗位工作。第三集完《岗位主人翁执行手册》12页应用需要能力目标报酬员工企业员工对企业的需要企业对员工的需要老板提拔什么样的人应用业绩素质意愿提拔素质意愿我的业绩好讨论与思考1、老板为什么要给马旬身股2、老板为什么会提拔马旬提高意愿怎样才算有意愿1、不拒绝2、不放弃3、主动性4、积极性5、责任心6、专注性7、执着性8、成功欲马旬为什么被提拔1、热心被拒2、初受关注3、倍受赏识试玉需烧三月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人本理念与人力资源管理第四部分中国人及其行为的人本管理分析——人本管理的提出与基本理念员工行为动力结构研究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所以,探讨行为规律,必须首先探讨心理规律;所谓“精”、“滑”、“自私”、“不听话”;所谓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下降;所谓奖金的效果下降;这些都是从行为变化显示出来的,其原因固然有环境、政治、经济、时代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最根本的影响,还是来自心理结构的变化……整合研究对心理学权威们的理论进行应用研究,对其共同点或相似点进行整合,会得出以下结论:1、在人的心理结构中,“本能”、“似本能”或“潜意识”等概念,是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的;2、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需要和动机”是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的;3、在“自我”之上,存在超越自我、直接社会取向的动机。整合研究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角度分析,人的行为有两大动力系统:一是基于“个人取向”、“自我需要”的动力系统,即为了生存、交往、发展甚至实现自我价值而产生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自我”为中心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维护“自我”的利益与机会;二是基于“超个人取向”或者“超越自我”的、完全社会化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以“社会”为中心的,行为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的价值、社会的理想,维护的也是社会的利益。动力结构自我动力超我动力两个动力的驱动自我超我企业目标行为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文化理念两大动力的平衡自我动力超我动力富了和尚穷了庙穷了和尚富了庙员工行为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的整合两种不平衡富了和尚穷了庙穷了和尚富了庙员工行为管理的实质员工行为管理的主要内容:1、使员工行为方向指向企业目标;2、使员工行为动力足够大;行为方向与行为动力取决于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结合而成的员工行为动力体系员工行为管理的实质是“想办法将两大动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使之共同指向组织目标”。整合研究之五超我自我外在力量的内化惩罚:责任心、道德感奖励:社会理想现实原则采取行动满足需要本能能量制造需要快乐原则愿望式满足最高法官奴隶最高司令本我心理结构假设整合研究超我自我本我•娇生惯养、该管不管的孩子心理结构•社会力量该内化的没有内化•自我膨胀,超我缩小的畸形心理结构•行为表现为任性、自私畸形心理结构1整合研究超我自我本我•管教过严的孩子心理结构•该内化的内化,不该内化的也内化下来了,形成“超我过大,自我太小”的心理结构•行为特点是“听话”、“顺从”畸形心理结构2关于儒家文化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忠孝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义为朋友两肋插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儒家文化角色定位与行为准则人们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人们无非有两种角色:1.家庭角色2.社会角色当以家庭角色处理纵向关系时,以“孝”为最高准则;当以社会角色处理纵向关系时,以“忠”为最高准则;横向关系则由“礼”、“义”界定。每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结点。都有横向关系与纵向关系。对“自我”的影响无论家庭角色,还是社会角色;无论纵向关系,还是横向关系,都没有“自我”位置;“超我”却得到了异常的鼓励。人们从被迫到自觉、习惯地把各种道理、规范内化下来,“超我”越来越大;我们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了2500多年,经历了100多代人;每代人的“自我”都在承受着这种文化的压抑;结果——结论形成自我较小、超我较大的倾斜的心理结构中国人传统心理结构与行为机制的特点超我自我本我1、“超我”过大,唯上意识、群体依赖心理、爱面子等等;2、“自我”缩小,自主意识、独立意识、个性等不足;3、“本我”的需要受到超我过多的限制,自我从现实出发,不得不表现为虚伪、不直爽、……倾斜的心理结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心理基础•在“超我”中,共产党的价值观念被充分广泛内化了;•为劳动人民打天下、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成为超我的主体;•共产党成为“超我”依托的现实政治力量中国人心理结构的演变1、文化大革命对心理结构的影响1、儒家思想遭到批判——传统心理结构赖以形成的文化土壤被破坏;2、砸烂“公检法”、“踢开党委闹革命”、“随意揪斗各级领导干部”,所有这些行为都被冠以“保卫毛主席、党中央”的旗号——超我所依赖的现实社会力量被虚化;文化大革命对心理结构的影响3、“文革”初期,绝大部分人参加文革的动机是纯洁的,是在对毛主席无限崇拜基础上的追随行为;4、随着文革的进行,许多奇怪的现象逐渐引起人们深层次思考:•奇怪现象•两派人:具有统一的目标——保卫毛主席党中央;同一个理论——毛主席语录;但是,却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文化大革命对心理结构的影响5、“语录”成了人们达到“自我”目的的保护伞:•“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与“要文斗不要武斗”;•“陈毅同志是个好同志”;•“整篇讲话用了100多条领袖语录,都是有关发展生产力的,一条阶级斗争的也没有”。语录成了各取所需的宝库,成了“自我”生长的“塑料大棚”文化大革命对心理结构的影响6、“自我在”“语录”这个“塑料大棚”的保护下,冲破长期以来“超我”的压制,冲破原来儒家文化的羁绊,终于得到较大的发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心理结构的影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去除了“语录”的神秘色彩,人们的自我观点,再也不用引经据典用语录论证,“塑料大棚”被揭走了,自我开始独立于社会;改革开放对心理结构的影响刚从塑料大棚下解放出来的“自我”,还比较脆弱,需要较好的环境才能顺利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视物质利益,鼓励“少数人”先富起来、发展“商品经济”,这些政策犹如阳光雨露,滋润着“自我”,使“自我”得到健康的发展;•改革开始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都发生彻底变化,“超我”原来所内化的价值观念受到根本冲击,新的价值观念却没有及时到位,因此,“超我”对人的影响作用逐渐让位于日益发展的“自我”,于是,中国人传统的倾斜心理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自我“增大”,超我“缩小”……中国人心理结构现状及趋势注:所谓“增大”和“缩小”是指作用的增大或缩小,图示也是一种更直观的表达方式………对目前管理模式的反思1、关于中国人人性的变化1、中国人变得“精了”、“滑了”、“自私了”、“不听话了”……所有这些行为的变化,都缘于中国人心理结构的变化——“自我”变大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变化原因1: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下降原因2:经典理论的结论与社会现实的不一致性更多的原因……更根本的原因:“自我”变大了!“超我”变小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变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斗私批修”、“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较少承认“自我”的利益,忽视“自我”的存在;试图用凌驾于“自我”之上的“超我”达到对人心理和行为的控制;在“自我”比较小时,这种方法正好适应人们的心理结构,因而取得极好效果;在“自我”长大后,这种方法不再适应心理结构,效果下降就成为必然现象;研究适应新的心理结构的工作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关于奖金的发放1、改革初期,奖金一度成为调动积极性的主要因素;2、管理者逐渐发现,忽视思想工作、单纯的奖金等物质刺激,对积极性的调动作用越来越不理想;3、有的企业背上沉重的奖金包袱;4、有的企业发奖金不仅没有调动积极性,反而影响积极性。让他拥有整个地球照样没有积极性重要结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是“只重视超我,不重视自我”;•单纯物质利益的刺激是“只重视自我,不重视超我”;•新的心理结构下,两者都不能真正调动职工积极性。管理实践对理论的呼唤管理实践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管理者的一系列迷
本文标题:企业管理丨高贤锋丨人本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2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