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二物理课教学设计案例精编3篇
写作好帮手1/13高二物理课教学设计案例精编3篇【导读】这篇文档“高二物理课教学设计案例精编3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高中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三相交变电流是三个相同的交流电组成的。2、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图象,知道在图象中三个交变电流在时间上依次落后1/3周期。3、知道产生三相交变电流的三个线圈中的电动势的值和周期都相同,但它们不是同时达到值(或为零)。4、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相线(火线)、中性线、零线、相电压、线电压等概念。5、知道什么是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零线、火线、线电压及相电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类比、迁移的能力。写作好帮手2/132、使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学工具将物理规律建立成新模型3、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演绎思维能力。4、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三相交流电的对称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三相电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应对它有一定的了解。但这里只对学生可能接触较多的知识做些介绍,而不涉及太多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三相交变电流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所以其基本常识应让每个学生了解。教法建议1、在介绍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时,除课本中提供的插图外,教师可以再找一些图片或模型,使学生明白,三个相同的线圈同时在同一磁场中转动,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它们依次落后1/3周期。三相交变电流就是三个相同的交变电流,它们具有相同的值、周期、频率。每写作好帮手3/13一个交变电流是一个单相电。2、要让学生知道,三个线圈相互独立,每一个都可以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电源单独供电。由于三个线圈平面依次相差120o角。它们达到值(或零)的时间就依次相差1/3周期。用挂图配合三相电机的模型演示,效果很好。让三个线圈通过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后对外供电,一方面比用三个交变电流单独供电大大节省了线路的材料,另一方面,可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电压值的交变电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观察生活实际中的交变电流的连接方式,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三相电的连接。教学设计方案三相交变电流教学目的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及特点。2、知道星形接法、三角形接法和相电压、线电压知识。教具:演示用交流发电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本章前面学习了一个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电路中产生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如果三组互成120°角的线圈写作好帮手4/13在磁场中转动,三组线圈产生三个交变电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相交变电流。板书:第六节三相交变电流二、进行新课演示单相交流发电机模型:只有一个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电路中只产生一个交变电动势,这样的发电机叫单相交流发电机。它发出的电流叫单相交变电流。演示:三相交流发电机模型,提出研究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板书:一、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1、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互成120°角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三组线圈各自产生交变电流2、三相交变电流的特点:值和周期是相同的。板书:三组线圈到达值(或零值)的时间依次落后1/3周期我们还可以用图像描述三相交变电流板书:三相交变电流的图像三组线圈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可对三组负载供电,那么三组线圈和三个负载是怎样连接的呢?板书:二、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1、星形连接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三相发电机和负载并不用6写作好帮手5/13条导线连接,而是把线圈末端和负载之间用一条导线连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星形连接①把线圈末端和负载之间用一条导线连接的方法叫星形连接(符号Y)②端线、火线和中性线、零线从每个线圈始端引出的导线叫端线,也叫相线,在照明电路里俗称火线。从公共点引出的导线叫中性线,照明电路中,中性线是接地的叫做零线。③相电压和线电压端线和中性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相电压两条端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线电压。我国日常电路中,相电压是220V、线电压是380V2、三角形连接①把发电机的三个线圈始端和末端依次相连的方式叫三角板连接(符号△)②相电压和线电压两条端线之间的电压就是其中一个线圈的相电压,所以三角形连接中相电压等于线电压。高中物理教案2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写作好帮手6/13义及其表达式;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教学重点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2、库仑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教学过程和内容写作好帮手7/13活动一:思考与猜想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提示)我们的研究到这里是否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这只是定性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得到更准确的定量关系。(问题3)静电力F与r,q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写作好帮手8/13的定量关系?你觉得哪种可能更大?为什么?(引导学生与万有引力类比)活动二:设计与验证(问题4)研究F与r、q的定量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法(1)保持q不三一刀客变,验证F与r2的反比关系;(2)保持r不变,验证F与q的正比关系。困难一:F的测量(在这里F是一个很小的力,不能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对F大小的间接测量吗?)困难二:q的测量(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准确测定带电小球所带的电量的方法,要研究F与q的定量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思维启发)有这样一个事实: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互相接触后,它们对相隔同样距离的第三个带电小球的作用力相等。——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球接触后等分了电荷)(追问)现在,你有什么想法了吗?实验结论: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写作好帮手9/13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写作好帮手10/13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写作好帮手11/13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四、教学资源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2、课件: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写作好帮手12/13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教科版高二物理物理教案3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所以正电荷沿场强方向,电势能减小,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场强相反,所以负电荷沿场强方向,电势能增大,但电势都是沿场强方向减小。1、原因电势能,电场力,功的关系与重力势能,重力,功的关系很相似。写作好帮手13/13E=mgh,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电势能的原因就是电场力有做功的能力,凡是势能规律几乎都是如此,电场力正做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负做功,电势能增大,在做正功的过程中,电势能通过做功的形式把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而电势能减小。静电力做的正功功=电势能的减小量,静电力做的负功=电势能的增加量2、判断电场力做功的方法(1)看电场力与带电粒子的位移方向夹角,小于90度为正功,大于90度为负功;(2)看电场力与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夹角,小于90度为正功,大于90度为负功;(3)看电势能的变化,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
本文标题:高二物理课教学设计案例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32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