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6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六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第二节教育与人力资本第三节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第四节中国的人口资源开发与就业第一节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一.人口变动趋势二.人口转变理论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及对策一.人口变动趋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绝大部分时间中,人口数量的增长都是比较缓慢的。年代估计的人口(百万人)这期间估计的增长率公元前一万年5——公元元年2500.04%16505450.04%17507280.29%18009060.45%190016080.65%195025760.91%197039682.09%198044481.76%199052921.64%200060571.24%这60亿人中,其中只有约9亿人生活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增长率约为0.4%~0.7%;有24.6亿人生活在不发达国家,其人口增长率接近2%。按照这种速度增长下去,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80亿,到2040年,继续增加到100亿。这些新增加的人口,有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亚洲。二.人口转变理论(三阶段)研究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动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三阶段。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人口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死亡率迅速下降,但出生率依然很高,结果导致人口增长率迅速上升。从19世纪开始,欧洲进入这一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并逐步趋近死亡率,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缓慢。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已出现静止状态,有的甚至在一个时期出现负增长。第三阶段:1.人口变化影响经济发展: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会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并产生了总需求的增加。促进作用:首先,人口过快增长会降低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其次,人口迅速增加会使就业问题恶化。第三,过多的人口会破坏生态平衡。阻碍作用:马尔萨斯(Malthus,R.T.):“人口陷阱理论”(ThetheoryofPopulationTrap),用以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原因。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人均收入的增长都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论人口陷阱:纵轴标出了总人口和总收入百分比变动的正负值,横轴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点A即代表着马尔萨斯人口陷阱。任何一个从点A向左或向右的运动都将会引起人均收入均衡点回到Y1。当人均收入从Y1向Y2上升时,人口增长率将会超过总收入增长率。由于人口增长快于人均收入增长,人均收入下降。点A右面指向A的箭头表示人均收入在Y1和Y2之间的所有点最终都会回到Y1点。同样,点A左边的收入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导致最后均衡人均收入水平会回到Y1。点B是不稳定均衡点,只要没有达到点B最后就会回到点A,但是只要超过B点,就会继续向C点运动。点C与A一样,也是一个稳定均衡点。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人口陷阱只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人口增长,二是通过大规模投资,一举突破B点。结论:评论:无论是马尔萨斯的人口命题,还是现代的“人口陷阱理论”都把人口与经济增长绝对地对立起来,对人类的未来采取了悲观主义的态度。但是由于这个理论的假设过于简单,它并没有经受住实践的检验。对“人口陷阱理论”的批评:马尔萨斯及其追随者忽视或者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技术和社会进步使一国避开人口陷阱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与该国的人均收入水平相联系。其次人口陷阱论的理论意义:如果发展中国家不顾资源约束,听任人口盲目增长,必将损害经济发展,即使在某一个时期内经济增长率有所提高,但若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经济就不可能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及对策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十分迅速。二是人口素质普遍不高。三是人口城市化速度快。2.对策建议:(1)大力宣传和推广计划生育政策;(2)将经济激励和政府强制结合,以使计划生育达到更好的效果;(3)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和卫生器材,为节育、绝育、人工流产提供医疗条件;(4)提高妇女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目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教育与人力资本一.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形成二.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三.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一.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形成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观点:“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他认为,不包括人力资本的资本概念是不完整的。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舒尔茨认为,形成人力资本的途径主要有5个:(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一般说来包括所有影响人均预期寿命和人体体力、精力、耐久力和活力的支出;(2)在职培训,包括由企业组织的传统的学徒式教育;(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4)不是由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包括农村的一些推广项目;(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迁移的费用也算作人力资本投资的原因是这种迁移将有助于解决国内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余缺调剂问题。如果迁移能减少人力资本的损失,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益,无疑这也是人力资本的形成的一条途径。人力资本形成的5个途径:二是对现代经济增长做出了新的解释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意义:一是扩大了资本涵义二.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的途径:体力上的投资智力上的投资1.对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与相比较nttrV1t)1/(EntttrCC1)1/(0)1/()(1nttttiCEi即为内部收益率,将i与其他投资的收益率对比,如果发现i最高,则投资于教育,否则就进行其他投资。各国的投资教育收益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而且据研究表明,其教育收益率还高过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这反映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稀缺程度。因此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是合理的。2、不同教育程度的收益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是大学最低,发达国家的教育收益率是中学较低。但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初等教育的收益率是最高的。因此,发展中国家教育的重点应该是普及初等教育。3、从收益率上来看,个人的教育收益率要高于社会的收益率。与发达国家比起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更大。为了尽快获得本国急需的人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不仅没有使教育收益率达到最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两极分化的趋势。社会收益率个人收益率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低收入国家23.415.210.635.219.323.5中低收入国家18.213.411.429.918.718.9中高收入国家14.310.69.521.312.714.8高收入国家—10.38.2—12.87.7世界20.013.510.730.717.719.0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4.318.211.241.326.627.8亚洲19.913.311.739.018.919.9欧洲/中东/南非15.511.210.617.415.921.7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17.912.812.326.216.819.7OECD国家14.410.28.721.712.413.3世界18.413.110.929.118.120.3三.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智力外流:智力外流(braindrain)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母国迁移到其他国家定居或工作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力投资战略选择1.全方位改善营养和医疗等服务,提高劳动力的身体素质。2.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3.减少智力外流第三节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一.人口增长与就业压力二.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理论探讨三.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一.人口增长与就业压力狭义的失业:一般就是指公开的失业。广义的失业:除了公开失业,还包括了非公开失业,即劳动力的非充分利用。包括:(1)公开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2)就业不足。(3)形式上有工作,但未充分利用。伪装就业不足、隐蔽的失业、过早的退休。(4)健康受损,劳动者不能进行全日制工作。(5)非生产性劳动。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情况严重:1960197019801990就业(千人)507416617244773110991600失业(千人)36466487986562088693失业率(%)6.77.47.88.2失业率与就业不足率(%)2527————二.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理论探讨古典失业理论:工资凯恩斯理论:有效需求不足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因为需求不足,商品市场萧条,厂商通过解雇工人来对付产品的滞销。刘易斯:传统部门存在大量过剩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则不存在,这是二元结构经济里的一种特有的失业现象。哈里斯和托达罗: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经济机会不平衡,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符合劳动者个人的理性行为。因此,在城市创造工作机会的速度慢于人口流动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城市的高失业率就难以避免。三.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1.在劳动力供给方面:降低人口增长率是最根本的措施。2.在劳动力需求方面(1)发展经济(2)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3)消除要素价格扭曲现象(4)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第四节中国的人口资源开发与就业一.中国的人口资源状况二.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三.中国的就业一中国的人口资源状况一是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2004年,我国人口已经达到了13亿。现在我国每年新增的人口大约为1000万,占世界年均新增人口的1/8。中国人口到21世纪30年代以后才可能实现静态增长。总人口将会达到16亿左右。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计划生育的大力推行和生活水平造成了生育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提高,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逐渐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轻型逐渐变为八九十年代的成年型,现在已步入老年型国家。三是城市人口比重偏低。2002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6.2%,而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平均值为47%,发达国家和地区约为75%,发展中国家在38%左右。可见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偏低,推进城市化进程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迫切问题。二.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1、医疗保健事业。解放前,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属于世界上平均预期寿命最低的国家之一。2002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4岁(男69.6岁,女73.3岁)。建国前,中国婴儿死亡率超过200‰,建国后,随着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婴儿死亡率迅速下降。到2000年,中国婴儿死亡率仅为32‰,低于世界58.3‰平均水平。2、教育事业1978年以后,由于开始重视教育投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农村教育得到改善,教育结构也进行了合理调整。普通高校由1978年的598所增加到2002年的1396所,同期教师约增加41.2万人,在校学生增加了817.8万人。中等技术学校也从1978年的1714所增加到2002年的2953所。同样,儿童入学率与中学毕业生升学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国家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巴西新加坡世界总计比重2.35.04.63.54.12.94.63.15.2年度199819981998199819981998199819951994三.中国的就业
本文标题:6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3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