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一年级数学教案(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年级数学教案(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一年级数学教案(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数一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教材分析: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有4个数数的问题,其中熊猫、圆片和方格都是方阵排列的;苹果是分堆摆放的。应注意到“数熊猫”和“数圆片”教材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是跳着数的方法,后者先数一排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先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数方格”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独立解决问题与交流的机会。“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冗长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教学重点: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教学难点: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从前往后数一数我们班的课桌,一共有几排?每一排坐几个小朋友?再从左往右数一数,课桌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小朋友?(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活动一:数一数熊猫有几个参考资料,少熬夜!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第一个情境图。师:这些熊猫跟我们教室里的课桌一样,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这些熊猫摆成了几排,几列?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熊猫,你有什么好办法?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进行小组交流。师:把你想的好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好办法。3、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1)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一个地数,有的是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跳着数。(2)请两位能跳着数的学生(一个是一排一排地数的,另一个是一列一列地数的)到实物投影仪前演示,一边指一边数。(3)师:一排一排地数,是5个5个地数,大家再数数看共有几个5?一共是多少?(生:1个5,2个5,3个5,一共是15。)(4)师:刚才这样数数计算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达:5+5+5=15(板书)。(5)师:那么,一列一列地数的计算过程,你们能写出一个算式来表达吗?大家再数一数,然后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3+3+3+3+3=15),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来写算式。(6)可能有孩子别出心裁地提出:还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有7个2,最后再加上1也是15个。老师要肯定这种数法也是对的,特别是数一堆无序排列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方法很管用。但是遇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人们还是习惯于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活动二:数一数圆片有几个1、学生独立观察(教材第2页)第2个情境图,应用从“活动一”学到的方法数一数圆片有多少个,并在草稿本上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怎样列出算式。3、再请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数的,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数法所对应的算式有什么区别。4、教师板书,表示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区别:6+6+6+6(有4排,每排6个)=24(个)4+4+4+4+4+4(有6列,每列4个)=24(个)活动三:数一数有多少个方格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怎样列式?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师:认真观察我们列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活动四:数一数苹果有多少个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3页第4题。2、把问题引申,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6盘、10盘、15盘苹果的连加算式并算出结果。3、就怎么计算15盘苹果有多少个,进行全班讨论交流。3+3+3+3+3+3+3+3+3+3+3+3+3+3+3=?算法1:从左到右,逐次加3,得出45。算法2:从第一个3开始,3,6,9…3个3个地跳着数,数到最后一个3,得到45。算法3:3个3是9,15个3就是5个9,9+9+9+9+9=45。算法4:5个3是15,15个3就是3个15,15+15+15=45。(如果学生没想到算法3与算法4,教师可以介绍,它们的特点是简化了原来的连加算式。)4、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表示原来的算式有没有比算法4更简捷的方法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智慧老人说的一句话:“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制造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三、总结:1、根据教室里座位排列(6排8列),在本子上列出计算全班人数的加法算式。完成的同学请举手做个象征胜利的手势,鼓励一下自己。2、让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教学反思:新课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座位这一生活资源,让孩子通过数一数体会列和排的区别,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数熊猫和圆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地数和交流各自不同的数法,再次深入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教师适当地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数熊猫时,教师先逐步引导学生列出横着数的加法算式:5+5+5=15,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竖着数的连加算式。在数圆片的活动中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数学课本中的两种不同方法,使得很多孩子都能从跳着数进一步发展为只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只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在最后的数苹果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构思发生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算法1和算法2,当老师想介绍算法3,算法4的时候,有部分超前学习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孩子叫嚷着用乘法来计算。本来设想用智慧老人的话设置一个悬念,可针对当时的情况教师只能改变设想,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节课的引导和铺垫。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有技巧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案例点评:1、学生数数的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是抽象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基础。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到教材中在处理4个数数活动时的区别:数熊猫时是跳着数的,数圆片时方法有所不同(数一排几个,有几排;或者数一列几个,有几排);通过这两个活动,体会不同的数法都有相应的算式表示。数方格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交流。2、数苹果的活动设计有新意。让学生探索计算15个3相加的算法,发现实施分组计算的策略,可以减少连加算式中加数的个数,使算式简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算式是否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下一节学习乘法打下基础。《数一数》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2、正确点数完整作品中的各个积木的数量。活动准备:1、《我的数学》第14~15页。2、多个积木。3、胶棒。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积木,让幼儿识别各个形状。1、这是什么形状的积木。二、教师随意地使用多种形状的积木拼搭出造型,请幼儿观察使用到了哪些积木,并点数相应的数量。1、仔细看看老师搭的房子中用到了哪几种积木?2、每一种积木分别有多少块?三、再请幼儿随意搭建几种积木造型,幼儿进行观察并点数积木的数量。四、请幼儿翻开《我的数学》到第14~15页,先看看第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每种分别有多少块,并取下玩具卡上的数字,贴到方框里。再看第15页的画面,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活动反思:今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还成为了我园计算专题组的“一课多研”研讨的参考资料,少熬夜!课例,反思一路走来获得成功的的原因,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中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数一数》教学设计3活动目标1、认识11-15的数字和数量。2、正确点数11-15,并说出总数。3、按照顺序排列数字11-15。活动准备11-15的数字卡、10朵红色的纸花、5朵黄色的纸花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老师告诉幼儿美丽村开了很多美丽的花,引导幼儿想象。2、基本部分①然后出示10朵红色的纸花,请幼儿数一数,一共开了多少朵。在10朵花的旁边,放一朵黄色的花,请幼儿再数一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告诉幼儿10多花,再加1朵就是11朵花,出示11数字卡让幼儿认读。活动以此类推。②请幼儿按顺序排列11-15的数字卡。③分别出示物品图,请幼儿数一数总数,然后找到正确的数字放在图的旁边。④请幼儿将5张图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并相应地排列数字卡。3、结束部分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到相同的11、12、13、14、15个物品,如:11块积木,12颗珠子、13片拼插玩具等,拿回来后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他拿的数量是否正确。
本文标题:一年级数学教案(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37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