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2、能够用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二、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快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快速阅读法、提要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初步感知课文。2、分组研究学习: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结合屏幕图片展示,研究总结不同人物的相同心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悟出作者写作目的,同时感受与人合作学习的愉悦,方法由记忆性学习上升到理解性学习。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文的体裁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你喜欢童话吗?你读过哪些童话作品?你知道安徒生和他的童话的主题吗?结合学生已熟知的童话故事,采用画面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将学生引入童话世界,导入课题。歌颂劳动人民的善良、纯洁,同情不幸的穷人,鞭挞统治阶级和剥削者的残暴、贪婪、虚伪、愚蠢,批判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这是安徒生童话的主题。(二)关于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童话有关知识,为今后学习同类体裁文章打下铺垫。(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阅读童话三方法:读童话,知情节;抓角色,品语言;明是非,辨美丑。采用跳读课文的方法,快速浏览文章,思考:1、作者围绕“皇帝的新装”写了哪些内容?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为这些内容拟写小标题。按照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的顺序,理清本文结构层次。(1)引子——爱新装(第1段)(2)开端——做新装(第2至4段)(3)发展——看新装(第5至23段)(4)高潮——展新装(第24段至末尾)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依据文章线索,梳理文章写作思路,搭建文章框架。2、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闹剧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依据你对人物的初步理解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设计意图理解人物的行为、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活动。通过人物的形形色色的表现,初步感悟本文的主题。3、这个故事与这些人物是怎样“编织”在一起的?有关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如果用一个字来勾连、概括的话,你会选用哪一个字呢?选定“骗”字最为切合,那么情节围绕“骗”而展开。小组讨论:(1)骗子骗人;(2)皇帝受骗;(3)那两个老大臣还有其他官员是既受骗又骗人;(4)老百姓既受骗又骗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知晓本文的另一条线索。(四)小结本文是明暗两条线索并线。文章围绕“皇帝的新装”通过大家的“骗”术,把文章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五)通过跳读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进行复述提示:复述课文有三种形式:一是简要复述,抓住课文主要情节进行复述;二是详细复述,除根据课文主要情节外,还有记住一些关键词语,使复述尽量接近课参考资料,少熬夜!文;三是创造性复述,大体技课文情节,可用自己的语言,增添生动的细节复述。课文“爱新装”比较简单,可用详细复述。“做新装”比较长,可用简单复述。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六)布置作业就“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这几个环节,挑选一个进行复述。《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整个事件的脉络。2、情感目标:深刻领悟全文的主旨,体会本文的寓意。教学重、难点分析体会人物形象,体会寓意。教学方法1、自主性学习。2、合作性学习。3、研究性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我国古代一些昏庸帝王的,流传至今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导入《皇帝的新装》。二、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跳读全文一遍,给本文加一个副标题“──记一位××的皇帝”。2、简要复述整个童话故事,理清事件的脉络。(根据提示)三、局部分析,细致品味1、看似简单的骗局为什么能得逞呢?(从施骗者、受骗者、行骗道具──新衣三个角度考虑。)2、能否想一个更好的手段来行骗呢?为什么?3、分析人物形象。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给文章结局进行续写或给文章补写一个具体情节。(培养想象力、联想力)引述爱因斯坦的名言:“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参考资料,少熬夜!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而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或思路去重新理解自己以前所看过的童话故事。2、让学生讨论:应该批判谁?应该学习谁?3、本文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自由发言)4、教师归纳、总结:《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三篇】一、引言。同学们,你们爱穿新衣服吗?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本无可厚非,但一个人如果穿得太出格,不掌握分寸,出尽风头,必将适得其反,闹出笑话。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皇帝的新装》。二、读课文,思考:1、课文围绕新装写了哪几件事?(见板书)2、新装是什么样子的呢?板书:爱新装做新装试新装展新装显癖好现手段露愚心揭真相(皇帝)(骗子)(皇帝)(小孩)三、分析讲解课文:1、京城的两个骗子为什么能够欺骗皇帝而得逞?(A、他们掌握了皇帝爱穿漂亮衣服的嗜好——显嗜好;B、衣服的特性满足了皇帝穷奢极欲的心理,又迎合他自负多疑的个性——现手段。)2、皇帝有爱穿漂亮衣服的嗜好,所以急于想知道衣料织得怎样了,又想起新衣的特性,“心理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但他又相信自己“无需害怕”。你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吗?(万一我看不见这衣料多难堪哪;这个国家我说了算,谁能把我怎么样。)3、大臣、官员们看见新衣服了吗?皇帝看见新衣服了吗?在根本不存在的衣服面前,哪些人说了假话,他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说假话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地位和职务;市民中的成年人说假话是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皇帝说假话是为了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露愚心)4、是谁说出了真话?为什么小孩子说出真话后,老百姓就马上传播开来?(小孩子单纯,心里没有任何顾虑和杂念,所以敢参考资料,少熬夜!说出真话;老百姓一看有人说了真话,“法不责众”,人多了也就不怕了——揭真相)5、当人们都说皇帝没有穿衣服时,皇帝是怎样的神情?这说明了什么?(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是真的,他知道他的愚蠢已经暴露无遗在光天化日之下;他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是为了把这次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以此来掩饰内心的恐慌。)四、讨论:你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受到哪些启发教育?1、说假话人大多有私心,头脑里有杂念;2、昏庸无能的人常会任用阿谀逢迎,说假话的人;3、骗子骗人总是投其所好,满足被骗人的私欲和虚荣心。五、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用投影片或小黑板显示出来)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2、皇帝:微胖、富态、语气傲慢、神情自负。3、骗子:油腔滑调、油头滑脑、阿谀逢迎。4、老大臣:年迈、苍老、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5、诚实的官员:对皇帝毕恭毕敬、貌似诚实实则狡猾;故作恣态,语调低沉。6、骑士们:庸庸碌碌、阿谀逢承、随声附和。7、典礼官:计好皇帝、语调温柔。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却明白。9、小孩子:无所顾忌、天真单纯、对大人说话不理解、高声叫了出来。10、小孩子父亲:想借孩子的话指出真相,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六、小结,布置作业。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出丑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以皇帝为代表的反动统治阶级的虚伪与愚蠢。同时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大家想一想,皇帝游行完毕之后,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请大家续写本文。《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童话故事情节2、体会文中对比、心理描写的作用3、初步理解作品的丰富意蕴教学重点参考资料,少熬夜!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3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一、导入新课1、由《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入2、投影:作者:安徒生国籍:丹麦体裁: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2、学生复述,理清课文段落,并列出小标题:(1)癖好(2)受骗(3)出丑3、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各个角色的身份、个性,要分清哪些是人物心里想的和口头说的。一般地说,心里想的应轻读,口头说的应重读,朗读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来,口吻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征。4、讨论归纳人物性格特点,并形成板书:皇帝(愚蠢、昏庸)骗子大臣、官员(狡猾)(自私)回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齐读投影内容齐读学习目标自读课文学生复述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备课札记四、品读课文1、通读课文,分别找出运用对比、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2、分析“对比”手法开头:为了突出皇帝酷爱新装的癖好,作者采用“既不……也不……也不……”的句式,把皇帝不关心军队、不喜欢看戏、不喜欢游公园与独爱穿漂亮的衣服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尾:把敢于说真话的孩子与皇帝、大臣对比,从而突出孩子的天真、纯洁和聪明,突出皇帝、大臣的虚伪、愚蠢和卑鄙。3、分析“心理描写”手法以第5段为例:心理描写十分细致,一波三折,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皇帝急于想看看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但他不敢亲自去,这件事暴露了他貌似尊严,实则内心空虚的精神状态。几句几经转折的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把皇帝自信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征准确地表达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深化了中心。五、布置作业
本文标题:《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39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