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列表格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1.五星红旗----中国的骄傲!随着奥运健儿的夺冠,随着“神州七号”的升天,五星红旗从天安门广场飘到了奥运赛场,从中华大地升上了茫茫太空!自豪之余,我们不禁想到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是:A.开国大典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D.改革开放3.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届干部群众一万余人在布达拉宫广场集会,热烈庆祝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A.和平解放B.武力解决C.民族区域自治D.一国两制4.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A.董存瑞B.邱少云C.黄继光D.罗盛教5.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7.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D.优先发展重工业8.刘爷爷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9.直到“一五”计划实施之前,中国人民还不能自己制造汽车。而今天满大街都奔跑着中国人制造的汽车。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批汽车是:A.“解放”牌汽车B.“长安牌”汽车C.“吉利”牌汽车D.“奇瑞QQ”牌汽车10.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11.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A.1949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1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13.观看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14.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A.“文化大革命”期间B.“大跃进”时期C.土地改革时期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15.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据你推测,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A.建国初期,经济凋敝B.土地改革,国家稳定C.人民公社,信心膨胀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16.社会主义建设是一种创新,只有在探索中前进。在探索发展中“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的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⑤调整巩固⑥力争上游A.②④⑤⑥B.①③⑥C.①②③④D.①③⑤⑥1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18.邮票记录着历史。与右图邮票中人物相关联的称号是:A.“铁人”B.“党的好干部”C.“两弹元勋”D.“最可爱的人”19.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A.打土豪,分田地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20.在建国后开展的哪一运动中,党和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21.“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2.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3.下列各项,属于右图所示会议公报内容的是: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C.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D.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4.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A.上海B.珠海C.深圳D.厦门25.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刘援朝B.刘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C.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26.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公布了征集到的流行语,如:“下海、农民工、上网、炒股、汉堡、科学发展观、雄起……”若给这些流行语定一个最准确、合理的主题,应该是A.改革开放中国特色B.加入世贸市场经济C.对外交流大国崛起D.西部开发解放思想27.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28.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其中“一个圈”指的是A.香港特别行政区B.澳门特别行政区C.经济特区D.沿海经济开发区29.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A.党的诞生B.打开国门C.南巡讲话D.高举旗帜30.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8分,第33题13分.第34题13分,第35题12分.第36题10分.共7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5分)(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5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二右图壁画解说词: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请回答:(1)材料一摘自中国共产党哪一次会议的决议?(2分)(2)材料二应出自哪一运动过程之中?(2分)(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各有何影响?(4分)33.2008年,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镜头一:《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镜头二:《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佟志说:“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夫妇推向门边站着,一边高喊:“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镜头三:《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可以从中推断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什么运动?针对这一运动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4分)(2)镜头二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该事件结束的时间?(4分)(3)镜头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伟大决策?(2分)(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3分)34.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涎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1)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4分)(2)总结成就“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没计师是谁吗?(2分)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4分)(3)展望来来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3分)35.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大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2)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答案不得超过30个字,否则酌情减分。满分4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以惊人的勇气和魄力,迎接着世界的挑战。简要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4分)3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本文标题: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39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