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一名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通用4篇
一名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通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一名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胡名达先进事迹【第一篇】做“三用”的优秀征迁干部27片组第79组胡名达先进事迹材料根据工作需要,胡名达同志于2015年12月7日抽调参与北门棚改老化肥厂宿舍的征迁工作。由于此地年代已久,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加上生活居民对相关政策不甚理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心理,给征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面对现状,他作风优良、迎难而上、要求严格,始终把被征迁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征迁安置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使得79组征迁工作顺利进行。——“用心做”。他认为被组织抽调参加征迁工作就是组织对他的一份信任、一份寄托,干一件事情就要认真负责,就要脚踏实地地去抓,把在过去工作岗位上的激情和热情带到征迁一线。——“用情做”。从到北门棚改办报到的那一天开始,他就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要和谐征迁、和谐交流、和谐谈判。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每次入户走访,他都站在被征迁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群众分析当前政策,用真情去感染群众,去化解群众的心结。被征迁户李平对安置现房非常满意,但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房款差价,征迁合同随时可能泡汤,他得知情况后,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帮助李平用公积金贷款来弥补差价,从而解决了李平的燃眉之急。事后,李平专门发送了感谢短信,这也让他倍感欣慰。——“用力做”。胡名达同志虽然来到征迁一线时间不长,面对从单位的领导变为征迁工作的“办事员”的实际,但他能够摆正位置,角色转变较快,迅速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大力发扬“白加黑”“5+2”的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掌握情况。发挥自己在宣州区多年工作的优势,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信任。同时,根据群众的需求,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努力争取群众满意的房源。79组全体成员被他这种身体力行的工作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征迁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已成功签约4户。这就是胡名达同志,一位奋战在征迁一线的奉献者、开拓者,他以他的热情、执着、智慧、毅力赢得了片组上下、征迁指挥部的领导和广大被征迁户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誉。一名村支书先进事迹【第二篇】一名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有的人会说不做,有的人做了不说,向阳村党支部书记郑仁忠是做了也不会说。许多人说他不会做官,就因为他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尽管如此,老郑这么多年老实的性格依然没有丝毫改变,改变的倒是向阳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告状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奶牛专业村,集体资产达到XXX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d{2,3}元以上。一老郑常说,做官有做官的风光,也有做官的难处。老郑走马上任时,风光倒没有,有的只是让人头疼的乱摊子。村集体债台高筑,外债多达XXX万元。每逢庄稼收割季节,债主们就象秋收起义一样,来个大暴动,把村委会围个水泄不通。有时,他也不得不象杨白劳一样在外躲着不敢回家。村里是这样,群众生活也不怎么样,人均收入仅1d{2,3}元左右。还有不少贫困户生活在没窗没门,四面透风的土坯房里,靠着民政和社会救济生活。因为穷,党支部在村里没有威信和号召力,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动不动就上访。而当时同属于保平乡的乘风村由于村办企业发达,已经是富甲一方,群众过着殷实的生活。面对这么多困难,他并没有急于新官上任先烧它三把火,显示一下当官的威风。他觉得威风不是耍出来的,关键是得让群众从心里服你、敬你。怎么服,那就得发展,改变目前的落后面貌,用实力说话。那段时间,大家很少听到他说话,也没有什么实质性动作。只是天天看报纸、找资料,搞调研,到先进村屯和地区考察。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独自在村里徘徊,徒步走上几里地是经常的事,他在苦思瞑想发展的良策。渐渐地,他的思路清晰了,向阳村要发展必须少粮多经、少种多养、少农多工。有了思路,老郑不再沉默,开始欢了起来,也燃起了他迟来的官火。少粮多经用老郑的话说就是少种粮食多种经济作物。他外出考察时,看到人家几亩地大棚蔬菜就收入上万元,十分羡慕。开始心里觉得不平衡,那么多良田竟然赶不上几亩薄拉地,可看得多了,转念一想,人家那玩艺值钱。种苞米一垧地顶多出个20XX多块钱,还得排长队到粮库去求人送粮。人家坐家搞批发,还供不应求。必须调整种植结构,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能千篇1律再种大苞米了。当时,市里提出大搞万元田棚工程,老郑抓住机遇,利用国际农发贷款100多万元在立交桥下沿一级路建起了60栋高标准的温室大棚,承包给农户搞特色种植。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开始不少农户种菜,可市场形势顺息万变,由于白城周边乡镇不少农民都在种菜,加上商贩介入,使种菜的利润空间小了许多。种植结构面临再次调整。选择什么?许多人吃不准,老郑也没底。为此,他也走过弯路。当时种植芦荟比较热门,既可药用也可食用。市场供不应求。于是他与长春芦荟研究所联系,投入十万元种了十栋大棚芦荟。可到收获时,市场风云突变,芦荟一下子从白天鹅变成了丑小鸭,尽管老郑在长春找到研究所,好话说了一箩筐,可人家也不能做赔本生意,坚决不收。这一下,险些把老郑击垮,满嘴大泡,从此更加少言寡语。老伴见老郑这架势,坚决让老郑辞职不干了。可老郑没有退缩,他觉得路子是对的,还是自己选项目有问题。没有把市场了解好,受制于人。他改变了思路,也从此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如今你再到向阳生态大棚区,你一定会有一种难以袖手旁观的兴奋。这里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景区。有珍奇苗木、盆景花卉、特色蔬菜、食用菌、塔兔等等。收入都在万元以上。有的收入几十万元。不少省市领导都先后视察过这里。每当提起这些,老郑总是自豪得不得了。万元棚见了效益,老郑马上又捉摸着搞万元田。他把全村670公顷旱田改造出了570公顷水田,并完善了田间配套工程,使向阳一下子变成了塞外江南,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一倍多。走在田间,望着那微风拂过的稻浪,听取蛙声一片,心里美滋滋的。在改种水田的同时,他没有忘了旱田,他总觉得经济作物从来都是相对的,是以挣钱多少来衡量的。过去的粮食也有可能变成经济作物。他打起了大苞米的主意。当时金利源食品公司生产粘玉米食品,需要搞基地建设。为此,他与该公司联系,并达成了协议,以订单的形式与农民签订合同,规定最低收购价,让农民稳稳当当赚钱。同样是玉米,一垧地就多收入几千元,农民脸上绽开了笑容。20XX年,他又在省农办的扶持下,建立了50垧玉米饲料基地,欲把玉米磨出黄金。少种多养用老郑的话说就是少种庄稼多搞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业。实践出真知,老郑认为种地能解决温饱问题,但解决不了富裕问题。要想富必须多发展非农产业。对农民来说具体养什么,群众没谱,曾经吃过亏的老郑也非常谨慎。他觉得必须是群众熟悉和有经验的。否则就不能搞。实验的成本群众付不起。一天清晨,老郑照例早起四处转悠,哞地一声牛吟,唤住了他的脚步,他寻声望去,见一只黑白花奶牛悠闲地迈着步子缓缓走过。老郑眼前一亮,对,养奶牛。城里人爱讲究营养保健,不少有条件的家庭都订牛奶喝,老人孩子都是消费对象。这城里几十万口人,可是个不小的市场。一年下来,一头奶牛能净赚五六千元。目前,向阳村养奶牛的也就那么几户,成不了气候。要是家家能养奶牛,搞它个奶牛专业村,那收入一定可观。他一路小跑回到了村上,立即召集村班子商量此事,经过他的一番分析,大家也觉得可行。可群众能接受吗?群众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那就村干部和党员先干起来,做个示范,效益好了,群众再跟上。老郑斩钉截铁地说。在这些党员和奶牛户的带动下,全村养奶牛的热情空前高涨。老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为了支持群众养奶牛,村里制定不少优惠政策,特别是帮助解决资金困难。不少外地人听说也来助阵,一位长春商人就来到这里办起了养殖厂,养起了近40头奶牛。现在,全村奶牛存栏数已经达到了350头,日产鲜奶3吨。20XX年,被白城市评为养奶牛先进村,洮北区股份制牧业重点扶持村。老郑实现了他心中多年的梦想。少农多工用老郑的话说就是少搞农业,多搞企业。企业来钱快,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增加群众的收入。向阳村没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村办企业。现在如果再搞也不合时宜,一是需要大量投入,二是管理也是个问题。所以必须另辟蹊径。老郑感到,向阳村地处白城南郊,交通便利。同时又座落在民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内,可享受开发区的优惠政策。这是其他村所没有的独特优势,看着开发区一天一个样,老郑也有了自己的打算,那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借外力发展自己。一场招商引资的战役由此在他的助推下拉开了序幕。他动员村干部、党员和村里的三种人即经纪人、买卖人、外出务工的人勤联系,广招商,逢人讲,见人说。他甚至动员小学生也搞起了招商。功夫不负有心人,陆陆续续有不少客商来他这洽谈。开小酒厂的,办小卖店的,建洗浴中心的,成立草站的,无论干什么,投资大小,只要是不违法,老郑一概热情服务,让客商满意。办企业就要用地,利达木业想在向阳村投资办厂,可找不到合适的场地。最后,他们提出能不能租用村办公室的院子,这样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场地也合适。否则他们就只好走人。老郑和村干部一商量,宁可不要村部也要项目,于是把村部的院子和大部分办公室租给了他们,自己只留下三间,在后面又开了一个门。一年多下来,老郑一算,招来的大大小小企业有十多家,总投资额也有400来万元。二随着老郑这发展经济的三招陆续见效,向阳村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村里债务没了,群众腰包鼓了,干群关系融洽了,村党支部的威信也树立起来了。对老郑这个老实人也更加信任了。有了一点成绩的老郑没有沾沾自喜,他觉得过去村里没有能力,只知道催粮催款,现在有了能力,就要为群众办点实事、好事、老实事,让群众和干部的心贴得更紧。老郑注意到,随着向阳村奶牛数量的增多,奶的销售成了一个大问题。由于订奶的都是散户,东一家西一户的,为了保证订奶户早上能按时喝上当天的鲜奶,村民们不得不大早起来挤奶,还得装上瓶挨家挨户送。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当时,向阳村的送奶大军成了都市清晨一道独特的风景。钱虽说挣了,可太辛苦了。如果老百姓能足不出户就把钱挣了,那有多好。老郑相信有梦想就有可能。他把办奶站作为村里招商引资的重头戏来抓。今年初,他听说蒙牛乳业在内蒙乌兰浩特市落户建了分厂,正在寻找奶源基地。这下可乐坏了老郑,他通过关系与他们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同志接触,并邀请他们来考察。他们通过洽谈很快达成了协议。由他们投资XXX万元在向阳村建立奶站,负责收购养牛户的鲜奶,每公斤收购价1.d{2,3}元。没几天,奶站在群众的眼皮底下破土动工了。消息传开,老百姓乐不可支,都说郑书记给咱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人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一上任那天起,老郑就关注着学校的一切,希望有一天能改变村小的面貌。这几年先后投资十多万元为学校翻建了校舍,新建了围墙,硬化了操场,添置了桌椅,使学校旧貌换了新颜。孩子们乐得又蹦又跳,喊着学校比家好。为了让教师安心教书,他们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和福利,年年表彰优秀教师。此外,村里还制定了一项特殊政策,即每考一个大学生,村里就奖励家长1d{2,3}元。以此鼓励家长支持孩读书。这几年,向阳村已经输送了不少大学生,有在吉林北华大学读研究生的,有在长春大学读电子商务的,还有许多。老郑说,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的财富,千万不能让孩子没书读。在村上,他不允许有一个失学的。没钱村里想办法。他有一个设想,就是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建一所中学,那样孩子们上学就更方便了。为此老郑目前正积极与市外办联系,希望争取到外商投资助学。20XX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席卷全国的大部分省区,尽管向阳和白城的其他地方一样免于这场灾难,但由此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白城也由此开始了新一轮村屯规划和环境卫生整治的社会大行动。老郑也感觉到这村屯环境是该整治一下了,群众乱堆乱放、乱泼乱倒、乱搭乱建,把这村屯环境弄得一塌糊涂。他先从村屯规划抓起,利用一个月时间在全村轰轰烈烈地搞起了村屯环境整治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每天很早就起来,带着大伙挖边沟、推土基、铺沙石,组织小学生捡拾轻体垃圾。收拾卫生只是体力上的劳累,最难的莫过于村屯
本文标题:一名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417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