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精编5篇
写作好帮手1/18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这篇文档“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精编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草原》优秀教师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学习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学习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写作好帮手2/18课前准备: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景色实在太美了,是我忍不住用相机把它拍了下来,同学们想看一看吗?(展示图片)猜一猜这是哪里?2.42年前老舍先生再去草原参观访问的时候,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让我们乘坐老舍先生的汽车一起去领略草原的美景。(板书:草原)3.齐读课题。二、录音范读,了解主要内容1.听课文朗读。2.谈话作者写了草原的景,还写了草原的人。哪些自然段写景,哪些自然段写人呢?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三、学习第一部分过度: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别忘了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写作好帮手3/181.学生读书,勾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2.哪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学生读后针对句子进行体会)(1)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在你眼前,是一片绿色,再往远一点看,还是绿色,再远一点,也还是绿色。放眼望去这草原就像一张巨大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向天和地相接的地方。你们看到了吗?自己去读一读这句话,把一碧千里的场景给读出来。同学们,你们知道茫茫是什么意思吗?(2)还有谁继续来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师: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绿色与白色的搭配是多么美啊!我们一起来读,起。师: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羊群比作大花)(3)还有谁想读喜欢的句子,起来读一读。写作好帮手4/18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黑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liu,轻轻流入云际。师:这位同学真是好眼力,一下子就找到了写草原美景的点睛之笔,不过,老师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有一个疑问,翠色欲liu它流了没有?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欲:将要。将要流却没有流。)为什么又说轻轻流入云际呢?同桌的同学相互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有学过国画的同学没有?(讲“渲染”的意思)最后轻轻流入云际。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翠色”吗?还记得学过的《翠鸟》一文吗?刘老师联系翠鸟这片课文,我觉得这个翠绿比一般的绿更多一些鲜亮、绿得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像要流下来了,这就是“翠色欲liu”。同学们再读这句话,翠色欲liu,轻轻流入云际在你脑海中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请同学起来读,读得好不好,同学们,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啊!这分明是生命的活力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4)你们还喜欢那一句,读一读。(你们发现了写写作好帮手5/18草原天空的句子没有,读一读)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能不能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咱们平常看到的天空是怎样的?我们这里的天空很可爱,但草原上的天空比我们这里的更可爱。在这样的天空底下,真让人想高歌一曲。同学们,让我们把这种想高歌一曲的感觉读出来,这次,起。你们看,(出示图片)草原的天空是那样明朗,让我们的视线变得如此清晰,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5)过度:草原像一幅很好的画卷,风赋予了草原小丘、线条、牛羊,更是赋予了草原与生命的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限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种境界------当你来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时,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下课后,用小诗或句子把它写下来。3.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喜爱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四、学习第二部分1过度:草原的景色如此美丽,那草原的人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你们要在写作好帮手6/18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把你们认为最满意的答案用简洁的语言填入表格。明白吗?(分组,每组各填一个自然段。如果你填得很快,还可以完成其他自然段的填写。)2、有好多同学已经完成了,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那个自然段的填写最有把握就先说哪一个自然段。在刚才的填表练习当中啊,大家不光填好了表格,还能使用简洁的语言,这说明你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读懂课文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你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把草原上人的特点概括出来。(板书:热情)3、在课文第二部分,作者写了那么多的感人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场面,读一读。现在,把你最喜欢的场面读给大家听。(用我最喜欢的场面是什么?如:敬酒-----读)4、当学生读到离别的场面时,(如果没有学生读,老师自己读)师谈话:我们和热情的蒙古族人民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尽情地唱啊、跳啊;尽情地享受着民族大团结带给我们的欢乐。此刻,夕阳已经偏西,夕阳的余晖洒满了碧绿的大草原,可是,谁也舍不得离去,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板书:蒙汉情深5、全体起立,带着对草原的依恋,对草原人民的写作好帮手7/18依恋,再次齐读这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很满意,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体会大草原的美。(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美丽的夏牧场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教学过程: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写作好帮手8/18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0x0x0xxxx|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新歌教学1、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2、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3、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4、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写作好帮手9/18指导声音。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三、分析处理歌曲1、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老师出示图谱○○2、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3、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4、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5、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四、总结《草原》优秀教师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体会草原的景及人的美。写作好帮手10/18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再现美)孩子们,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大草原?草原美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电子课件,有草原美丽风光,有牛羊成群地走过草原的动感画面,有牛、羊、马的叫声,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二、草原美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小学课文《草原》。1、板书课题。2、全班集体读题。三、朗读课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读——体验美)1、学生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2、鼓励学生“读了以后就想说”。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骏马、牛羊、人物,特别是自己读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书:景美、人更美)写作好帮手11/183、精读课文(学生自找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风俗、人情等等。)大声读。4、自主、合作、探究(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再全班交流。)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深入品读。(品词赏句——领悟美)1、让学生自主挑选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风俗人情、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词语。(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交流。)品读方法:读一段或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2、教师引导。播放电子课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说说这句子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词语、色彩、具体、生动、准确、词语丰富、动静结合)五、导游观光表演(表演想象——创造美)学生即兴表演,外地旅游团去草原观光,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六、播放电子课件,再次欣赏和体会草原的美景。课件内容是:小学课文《草原》内容全过程的影片写作好帮手12/18和小学课文《草原》课文同步朗读配音。七、总结全文。八、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附板书设计:12草原景美→入草原奇丽大、绿、静人更美→热情远迎激情会见盛情款待深情话别赞美草原风光歌颂民族团结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体会草原的景及人的美。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写作好帮手13/18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再现美)孩子们,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大草原?草原美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电子课件,有草原美丽风光,有牛羊成群地走过草原的动感画面,有牛、羊、马的叫声,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二、草原美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小学课文《草原》。1、板书课题。2、全班集体读题。三、朗读课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读——体验美)1、学生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2、鼓励学生“读了以后就想说”。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骏马、牛羊、人物,特别是自己读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书:景美、人更美)写作好帮手14/183、精读课文(学生自找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风俗、人情等等。)大声读。4、自主、合作、探究(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再全班交流。)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深入品读。(品词赏句——领悟美)1、让学生自主挑选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风俗人情、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词语。(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交流。)品读方法:读一段或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2、教师引导。播放电子课件
本文标题: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51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