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范例4篇】
好文档,供参考1/8《秒的认识》教学反思【范例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秒的认识》教学反思【范例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第一篇】“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建立秒的时间观念,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时间单位又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可以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学生会感到不习惯。这就给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学习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学中借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分、秒的实际意义,丰富学生对好文档,供参考2/8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2、重视直观教学,注重实际体验。在教学中借助实物、直观教具、学具和多媒体课件,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自主交流中获得对时间观念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掌握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3、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点头、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同时,教师在学生清晰地建立对1秒的认识后,还引导学生通过做课件感受5秒、10秒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估计较短时间的常用方法,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4、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练习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好文档,供参考3/8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1、在学习“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对后进生关注不够。《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第二篇】《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一、成功之处(1)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新年倒计时……以学生喜欢的情境,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引出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2)、在体验1秒的长短时,我让学生自己讲一些一秒能完成的动作:我能拍一下手、我能眨一下眼、我能合一下书……然后展示搜集的有关“一秒能做的事情”的图片,如计算机能计算4万亿次等,让学生感受一秒的“神奇”。(3)、在探究“1分=60秒”时,我让学生观察视好文档,供参考4/8频,体验一分钟的过程,秒针每走一格,同时滴答一响,让学生亲眼盯着钟面上的秒针转动了一圈,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二、问题反思1、讲课语速稍慢,同时应注意节奏变化2、面向全体同学的提问,应照顾到每个同学“这节课还有谁没回答问题”,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比如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让大多数人都能回答。3、问题不够深入、准备内容略少,总是担心讲不完课,以至于在备课时删去一些内容导致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够好。4、在让学生体验一秒钟后,应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感受5秒针,如5秒钟能写多少个汉字等5、让学生体验60秒时,设计的活动未达到预期效果,应该设计一些更具体容易实施的:跳绳多少次?写几首古诗?跑几圈?6、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重视“经历”、“体验”、“探索”这个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好文档,供参考5/8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我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素质。《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第三篇】1、注重梳理,引领回顾。本人认为整理与复习课的重点首先在于整理,知识的梳理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本领域的知识点相对较少,我还是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去回顾整理学过的统计与可能性的有关知识,在梳理回顾中,引领学生对时、分、秒这部分知识两个方面的回忆(这是在新授时不少学生认识模糊的):一是认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二是认读与计算。2、层次分明,引领探索。在整理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练习。整理与复习课上,学生不应是进行专项训练的机器,而应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因此,在设计上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自主探索。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在综合练习中通过让学生帮明明计算路程进一步理解时刻的认读方法及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在拓展练习中进一步面对优等生设计了写数学日记的题目,在动手活动中初步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在层次分明的练习中,继续引领学好文档,供参考6/8生的探索,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3、教不越位,学的到位。学生的关于时分秒的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探索得到的,教师的总结概括宽、泛而到位,从而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知识与发展,体会到数学的内在魅力。《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第四篇】对于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结合新方案上的内容让学生自学交流,由于本课秒比较抽象,所以课上我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秒的意义,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活动一、复述回顾设问导读2人小组复述回顾后我引出课题让学生自学课本。活动二、重视直观教学,注重实际体验。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秒针的走动,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由感受1秒。接着让学生参与活动,5秒拍手、数数,体验“秒”的实际意义。这样学生形成初步的1秒的观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是和一系列的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也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好文档,供参考7/8的情境支持。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两个时间单位,初步建立了时、分的时间概念,因而在教学认识“1分=60秒”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猜想、观察、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很容易掌握1分=60秒等相关知识,通过“1分钟你能做些什么”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分、秒的认识,而且在交流中能更深刻体会时间的宝贵,从而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活动三、紧密联系实际,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之后,我安排了适当的练习,所安排的这些练习,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如:根据生活实例,判断对错,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又可以回到生活中去,从而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活动四、畅谈收获,总结提高。在每节课的结束阶段,我都会让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先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老师适时总结。在学生的讨论中,不难发现他们对整堂课的掌握情况,学生理解了新的时间单位“秒”的相关知识。好文档,供参考8/8本课的不足之处有教师语言平淡对学生的缺乏针对性的评价,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同时也说明了自己的教学功底浅,对学生对教材深钻的不够。
本文标题:《秒的认识》教学反思【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67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