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全球通史读后感【汇集5篇】
好范文解忧愁1/12全球通史读后感【汇集5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全球通史读后感【汇集5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全球通史》读后感800字【第一篇】公元前8000年,公元1000年和现在的人种分布情况。6种主要人种,高加索人,蒙古人,黑种人,布希曼人,澳大利亚人,俾格米人。如今布希曼人,澳大利亚人,俾格米人这三种人种几乎所剩无几。高加索人一直呈现增长的势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人种。蒙古人在公元1000年达到顶峰后,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其中在美洲的蒙古人下降最为明显。对应公元1000年时代,正是宋金元,中国大陆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尤其宋朝政治开放,经济繁荣,即便普通百姓的生活也很富足。元代之后,中国大陆从文明史角度看,是一个大型下降通道,直至民国以后才逐步改变这一趋势。欧洲文艺复兴,从1350年至1550年,之后现代工业革命开始萌芽,1700年在整个欧洲展开。一个民族好范文解忧愁2/12的复兴,70年时间太短暂,没有1~200年的历史积淀难以成功。中华民族任重道远啊。黑种人,基本限定在非洲大陆发展。它在向南部非洲扩张的时候,同时也受到高加索人从北部非洲的侵入。所以总体来看黑种人的发展非常缓慢。在高加索人和蒙古人的对恃中,历史上,相互的渗透很难持久,目前看来高加索人稍稍占有优势。站在人种角度分析,难道中美是天生的宿敌吗?这个结论,让人很是伤感。然而高加索人在对黑种人的同化渗透明显有成效。也许未来的世界格局,谁掌控了黑种人,谁就可以继续称霸世界。近十几年来,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大肆扩张,可能已经引起当地人不满情绪的增长。一带一路的国策需要我们大量引进黑人留学生,这是应当的,但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太急功近利了?比如近期沸沸扬扬的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制度。学伴制度本身并无问题。早年间,大量中国留学生到欧美学习,对方的学伴制度对我们学生帮助很大。相信每一个出国留学的学生都有深刻的印象吧,我们并不知道,原来资本主义人和人的关系,可以那样的融洽,而不是像我们早期接受到的教育是,资本主义人和人的关系都是很冷酷无情的。也许中国的对外开放,好范文解忧愁3/12改革的路还很长。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全球通史》读后感【第二篇】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传世著作《全球通史》,自从出版近半个世纪以来给全球史学界带来巨大的震撼,它从系统的全球史观出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纵览今日之世界,人们的时空观念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全球村”逐渐成为现实,整个世界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联系在一起了。在西方从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希罗多德起,编纂世界史的努力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从历史学家的这一世代赓继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可以获知,世界史是在不断消除各民族闭关自守状态中迈步的,不管在他的最初间段步履是何等蹒跚,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脚步不断的加快,全球史应运而生。这一学术文化过程生动地证明了,人类向着更广阔。更灿烂的一统世界前进的步伐是永远也不会停息的。从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具有世界眼光,技术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正如史学家狄奥尼修斯所好范文解忧愁4/12说:“希罗多德把历史提高到更高和更值得尊重的阶段,他决定写关于不是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民族的事情,但是他在自己的叙述中把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欧罗巴和亚细亚的多结合到一起。”这种目光远大。胸襟开阔。通贯古今等特点,对西方以后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动之中,人们从罗马征服世界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类历史的统一性,反映这种人类历史统一性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波里比阿的《通史》传播了“世界主义”的思想。中世纪西方的史学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中,神学思想的笼罩,中世纪___史家的理论,打破了以前以世界作为背景的和以地理上的文明中心为中心的世界史的格局,开始构筑贯彻人类始终的世界史,构筑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包罗在上帝目的的规划之中的世界通史。但丁(1265—1321年)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架设了一座通往近代人的世界文化的桥梁。在但丁眼中,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它由各个国家和民族所组成;世界历史是人类智力潜力不断开掘发展和人类文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世界历史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文化繁荣昌盛和人们过着自由的幸福生活的永久和平的社会。“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人文主义史家,重好范文解忧愁5/12新提出古希腊时期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口号,致力于记载和探索人类本身的活动,从而揭开了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序幕。鲍杜安的《世界史的结构》,让。波丹的《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凯勒尔的《古代。中世纪和新时期世界通史》,福雷斯蒂的《世界编年史》……这些著作都表现了文艺复新时期西方史学逐步摆脱上帝神学思想的干扰,而以哲学的烛光来直视人类本身,即从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情况来说明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启蒙时期”蓬勃展开的理性主义史学标志着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确立。伏尔泰(1694—1778年)在批判博绪埃的《世界通史》的过程中,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等世界史的理论,亲自编撰深入具体的世界史著作,对同时代和以后世界史理论研究和编撰产生深远影响。学术界一致认为伏尔泰的《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是近代意义上的第一部真正的世界史著作。该书抛弃了在《圣经》基础上构建的。以___文明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史体系,建立起以人类文明为中心的新的世界史体系;开创性的运用比较方法,从全球的宏观角度来纵横考察人类文明史;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范围,综合研究作为整体的人类历史的各个方面,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好范文解忧愁6/12全球通史读后感【第三篇】读完英国作者韦尔斯所写的《全球通史》,浩瀚的大作,把地球演化,生物繁衍,人类发展的过程浓缩为上下两册书的百万字中,不得不叹服作者的功力。开篇先从宇宙星辰说起,不断地把视角拉近,银河、太阳,再地球,然后把人置身于地球,接着按照时间的进度诉说地球生物的起源,智人的进化,走出非洲,文明开始……有史学家定义人类有四大文明,分别为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但从全书的论述来看,中华文明属于世界文明的非主流,它保持了独立性,却也较少地与其它文明有相互的辉映。这与中国所处的相对封闭的区域有关,也有古代的君王闭关锁国的政策相关。因此可以说,全球通史关于人类主要发展的区域,重点在如今的中东再到地中海沿岸,再到欧洲和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如再概括而言,其实就是欧洲的发展史。在贯穿历史的轴线里,基督教形成、发展和斗争,却又是关键的脉络,其中基督教的尤为重要,它促成了文明的发展,又沦为教派私利的工具,遮蔽了科学之光,但又因其教义的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复又孕育出了现代的文明价值。而中国对文明的贡献,不得不提我们常说的四大发好范文解忧愁7/12明,其中纸张和印刷术,让欧洲知识迅速地传播普及,打破了教会和权贵对知识的垄断,促进了文艺复兴。除此外,中国对外界输出的仿佛只有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了,对文明的贡献似乎就乏善可陈了。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原因在哪?作者提到了我们的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它太难掌握了,而且限制了汉人的抽象思维的发展,导致中国出现不了大哲学家和大科学家。古代苏美尔人就曾比中国人早1000多年掌握了象形文字(楔形文字),他们大概是认识到了象形文字的缺陷,最终改为了音节文字。这或许有道理吧,但从感情上却难让人接受汉字的是一种落后文字的说法。但对比一下古罗马帝国,有一个相似的原因可借鉴,即专制导致了思想的禁锢,古罗马帝国存续了四百多年,它同样没有哲学和科学提升和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思潮还需从更远的古希腊寻找根源。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为何有诸子百家了,因为那时候是列国时期,没有哪个君王能够阻止人们自由地思考。类似的还有古希腊,他们是城邦国;还有欧洲,分立的各个国家,哥伦布可以拿着他的航海计划书去游说各国,最终得到了西班牙女王的支持。对于有悠久历史但不在地中海范围和欧洲区域内的帝国,作者基本上着墨很少,比如印度,虽然贵为文明古国,但不在文明交融汇合的中心,而且没有出现过好范文解忧愁8/12有存在感的帝国,篇幅就很少了。还有日本,虽然人类活动较早,但开化较迟,且为岛国,与外界交流甚少,也被简略地带过了。但作者称赞日本为最会学习的国家,没有之一,明治维新后30年即赶上了欧洲强国,动摇了白种人自我种族优越性的看法,并成为了亚洲文明的中心。当然,关于文明的国家,作者推崇备至的是美国,它仿佛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国家治理的最高成就,有着崇高的价值观和正义感,如美国推崇的门罗主义,阻止了欧洲列强对美洲的染指,和平地解决了美洲的独立问题。不知作者看到如今的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论,又是什么样的看法。全书截止的时间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部分章节描写的翔实程度和各方作战的惨烈程度,让人错以为这是一部纪实小说,枪炮声仿佛就在耳边响起,然而就戛然而止了,连战争结束后的凡尔赛和约都没有提及,让人疑虑丛生。为何不写之后的历史呢?希特勒、罗斯福、丘吉尔都是值得大书特书之人。我猜测,或许是因为时间太近,喧杂声太多,还没到下结论的时刻。全球通史读后感【第四篇】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难以“行万里路”,但只要不读死书,好书好范文解忧愁9/12亦可开阔我们的视野,更能启发我们的思考。不同往年的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今年暑假我将视野横向展开至全球,纵向延伸数万年,站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肩膀上,进行了一场思想的出游。本以为这部长达一百万多字的通史会是一段相当枯燥的旅程,且充满了尴尬的翻译,没想到开卷伊始这本书就给我上了一课——凡事不能想当然,更不能有偏见。这本书与我的预想大相径庭,翻译绝不生涩,生动的文字瞬间吸引了我,实在忍不住为它打call。讲了这么多我的感受还没切入正题,毕竟历史不只是故事的延续,我们更需要以史为鉴,将其作为辅助自己审视事物的工具。首先从作者著书的初衷来看,他认为传统的以西方为中心的历史是具有误导性的,作者尽力以整个世界的角度,表达全球不同地域间的相互影响,且目前史学史对此观点一致认可。这证明了从全球角度看世界才是当今趋势,不可能以某个独立的区域为重心。回望历史,我们从近代说起,清朝自认天朝,鄙夷其他国家,最终下场就是固步自封,使这个千年来领先的国家落伍于世界发展的进程。杠精这时可能会说了:“现在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国发展得如何谁还不知道呢?”那二战时的轴心国呢,退一步还有欧洲的传统列强呢?德国好范文解忧愁10/12曾雄踞大半个欧洲,日本占领了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意大利风头也不可一世。曾自居轴心国的他们可曾想到:德国一路猛攻苏联竟止于斯大林格勒,又被一路反攻;偷袭珍珠港的日本,野心被两颗原子弹彻底摧毁;意大利由于轻敌竟在希腊就已吃瘪。二战过后十年内,亚洲殖民地纷纷独立,二十年内非洲殖民地也获得了解放,那些所谓的“高等民族”早已失去当时四处扩张领土的“辉煌”。这些国家即使曾列世界的前沿,但从不代表是世界的霸主。让我们将视线拉回到当今,美国所谓的美国至上纯粹与上述例子大同小异,没有哪个国家能成为世界的轴心。美国所强调的国家利益是有悖于历史发展大趋势的。无数事实证明:只有能吸取他国的长处,才能保持在世界前列。欧洲若没得到造纸术和印刷术,文化就无法很好传播;若没有指南针,就不存在地理大发现以及大规模殖民,更不知道现在能否有美国的存在;若没有火药,美国也不可能拥有如今的军事地位,可能都还在冷兵器时代呢。我尚不懂史学更不通政治,只在此表达一点拙见。然而这点拙见却是我表达对学习历史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的媒介。其实,读史学史重要的就是有自己的一点思考和一点感悟,不求精深不求完确,作为一名学生更好范文解忧愁11/12不需成为一部活史书,但凭兴趣和热爱尽情涉猎罢了。读完《全球通史》,我感觉脑袋里并未塞满艰涩的知识,而思想却更加丰满,自以为大有所益,足矣!《全球通史》读后感【第五篇】闲暇时,我翻开了
本文标题:全球通史读后感【汇集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719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