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全省政协系统“有事来协商”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4篇
全省政协系统“有事来协商”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4篇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关于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部署,按照省、州政协工作部署要求,不断深化“有事来协商”工作,积极探索政协协商衔接基层协商的新路径,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全省政协系统“有事来协商”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一x政协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关于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部署,按照省、州政协工作部署要求,不断深化“有事来协商”工作,积极探索政协协商衔接基层协商的新路径,在xx之畔创出了羌寨的“微协商”品牌——“x议事堂”。一、主要做法x镇x村是x乡村振兴示范村,同时也是x政协“两联一进”群众工作联系点。为发挥政协优势,推动x村发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县政协在x村建立“两联一进”群众工作链接“小微协商”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微协商平台。x政协多次深入调研,与村组干部和群众协商制定议事规则、议事程序、议事机制等,依托村委会活动室建立“有事来协商·x议事堂”,由县政协x村群众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开展协商活动。二是合理选配议事会成员。选择具有议事能力、热心村事务的群众,以及具有优势和特长的委员成为议事会成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积极培育协商意识。我们主动接地气,从对比分析羌族群众传统议事习俗入手,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为什么要协商、协商什么、怎样协商”三个问题,培育村民协商意识。四是规范程序展开协商。根据“收集信息—确定议题—调查研究—开展协商—跟踪问效”五个环节,规范x村“微协商”工作流程,推进微协商工作有序规范开展。二、工作成效x村微协商平台与“两联一进”、委员“双助”、基层协商“三结合”,有效释放了基层活力,不断发展了基层民主,切实提升了政协履职成效,成为收集民意诉求、为民办实事、凝聚思想共识的重要平台。一是微协商与“两联一进”群众工作相结合,成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联户联情、联寺联僧、法律政策七进”群众工作是阿坝州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政协干部职工通过进村走访、电话联系、微信沟通等方式,了解掌握x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听取村“两委”意见,宣讲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呼声,以小微协商助力x村发展振兴。通过“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提升小微景观丰富旅游业态”等协商活动,让该村民房风貌改造、花间观光步道、湿地栈道和LED路灯安装等村民所盼、所想之事一件件得到落实。2022年,x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二是微协商与委员“双助”活动相结合,成为x政协发挥委员特长优势,深化“双助”活动的重要渠道。委员在协商中踊跃建言献策、主动认领工作,协商后积极兑现承诺、倾情服务基层。通过微协商平台,委员把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落到了实处。三是微协商与基层协商相结合,成为凝聚群众共识、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平台。x政协与x镇党委、x村党支部建立了信息双向互通机制,及时反馈群众工作中收集到的信息和问题,动态掌握该村工作情况,组织村民代表共商发展大计,促进凝聚共识,积极参与村务监督管理,保障了该村群众享有真实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打通了基层民主的“最后一公里”,在基层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省政协系统“有事来协商”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二“委员联络,搭建平台;小微协商,政协风采;民生公事,心中情怀……”这是xx市西区政协总结小微协商活动提炼的顺口溜,《人民政协报》以《遍地开花全覆盖》为题进行了报道。西区政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探索“一三四六”小微协商工作机制,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提高了政协在基层治理中的贡献率。一、主要做法(一)坚持一个根本,加强党对协商工作的领导。区委高度重视,出台《关于加强政协委员联络站“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试行)》,在平台搭建、议题确定、调研协商、成果转化等环节,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镇街落实、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协商工作格局,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二)创新“三全”模式,延伸协商触角。建成6个委员联络站,协商平台全域覆盖5个街道和1个镇。按照“联络站+专委会+界别小组”三结合模式,建立了6个委员学习党小组,实现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将130名区政协委员和12名住区市政协委员下沉到6个站,实现委员全员参与基层协商。(三)突出“四化”建设,推动委员履职担当。平台建设标准化,按照有标牌、有场所、有制度、有活动、有记录、有经费、有驻站委员、有专(兼)职工作人员的“八有”标准统一建设委员联络站。运行机制联动化,建立“主席会议成员+专委会+委员联络站”联动运行机制,实现协商工作有效衔接。工作制度化,制定小微协商程序、委员联络站工作职责等,规范协商活动。活动常态化,每个联络站每年至少组织2次协商活动、2次集中学习+读书分享活动,为委员履职创造条件。(四)把握六个环节,确保协商质效。把牢“选题、调研、协商、转化、督办、评估”关键环节,做到“线下+线上”收议题,精准选题接地气;一线调研明措施,对症下药提建议;协商民主增共识,畅所欲言重实际;件件落实事事应,成果转化见实效;分类处理强督办,质效评估重考核,保障协商议事的完整闭环和质效。二、工作成效xx市西区地处川滇交界处,是典型的老工矿区。区政协坚持问题导向,各委员联络站因地制宜开展协商,逐步形成了“一站一特色”“协商+”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有亮点的协商成果。格里坪站突出“协商+乡村振兴”,缺水10年的农业生产难题得到解决,万亩芒果林解了渴;玉泉站创新“协商+三治”,推动联动治理、共建共治、居民自治,助推了文明城市创建;河门口站坚持“协商+社会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帮助108名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陶家渡站“协商+地企共建”,尽力解决国企改革职能移交中物业管理问题;大宝鼎站“协商+民情大走访”,让陈年垃圾山出清复绿、还居民清新空气。清香坪站运用“协商+众筹”,充分调动企业、居民积极性,让坏了6年的路灯亮起来、停运的公厕用起来。微事连民情,协商暖人心。小微协商架起了心灵之桥,构筑了和谐之基,有效助推了基层治理。全省政协系统“有事来协商”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三x市x区政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有事来协商”工作作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持续用力抓“三个升级”,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水平。一、持续推动协商平台建设升级在协商有地方基础上,为了使协商阵地建设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更具政协特色,我们着力打造协商平台升级版。一是培育协商文化。按照“坚持地域性、把握差异性”要求,在协商阵地建设中培育协商文化。比如,在小市街道重点培育老街文化、航天苑社区重点培育航天文化、望山坪社区重点培育党派文化、走马村重点培育农耕文化。全区11个镇(街)、92个村(社区)全覆盖升级为特色协商阵地。二是优化功能布局。尊重基层实际,不另起炉灶、不增加负担,将“有事来协商”工作室与现有功能室进行整合,与委员联络站、委员读书室、诗书画室进行结合,实现互补联动、一室多用。三是充实协商资源。为了真正把平台做实,我们推行委员全员下沉、“三进三亮”。269名省、市、区政协委员全部进镇(街道)、进社区、进园区,并亮身份、亮专长、亮作为,真正解决协商人员力量不足、协商能力不强等问题。二、持续推动协商方式优化升级为了使协商真正落地见效,我们十分注意从单纯的小微协商向广泛、多层、多轮的深度协商转变。一是突出民生导向,体现协商温度。在协商中,我们注意解决群众身边的民生小事,更加命中民生痛点。比如特兴街道反映农村公交线路少、发班时间短,与学生上下学时间不对应、与群众上街需求不匹配问题,政协把相关方邀请到现场与群众进行多次协商,促成了农村公交延迟收发班时间、公交站台增设服务设施等。二是突出问题导向,体现协商难度。协商议题从小角度选题向选难题转变,更加切中治理堵点。我们创新运用预协商、联动协商的方式促成疑难问题解决。比如x城区杜家街围墙占道、影响群众出行安全问题,经区委同意并报市政协批准,将其列入市、区、街道三级联动协商议题。通过三级共10多个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进行预协商、多层联动协商,围墙占道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三是突出全局导向,体现协商广度。为了更加聚焦中心大局,把发展盲点转变成发展亮点,我们运用多轮多次协商方式推动问题解决。比如教育资源紧缺问题一直是x区的短板,区政协在区委支持下紧盯问题不放,连续多年组织多轮多次协商,促成了一批中小学校的建设投用,缓解了区内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三、持续推动组织领导力度升级在工作保障上,我们从单纯开展“有事来协商”向全面建设“专门协商机构”转变。一是党委从把关定向向深度参与转变,使协商意识更加统一。区委坚持把政协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常委会会议定期听取汇报。区委书记定期召集研究年度协商计划,主持召开“有事来协商”推进会。二是从政协单独抓向党政共同抓转变,使协商力量更加统一。区委将“有事来协商”纳入全区目标考核,区委书记、区长亲自向镇(街)协商工作室和委员联络站授牌,并带头参加协商会议、参与协商活动。三是多措并举筹集资金,使协商保障更加有力。实行“镇(街道)为主、区上奖补”政策,全力保障协商平台建设。全区各镇(街道)、社区落实协商经费近300万元,并将奖补经费纳入全区财政预算,使活动开展有了经费保障。全省政协系统“有事来协商”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四x县政协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关于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部署,发挥县级政协“基层”和“专门协商机构”双重优势,将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机融合,不断推进“有事来协商”工作在基层走深走实,开展“有事来协商”活动300余场次,政协委员参加协商2600余人次,吸纳基层群众代表参与3500余人次,解决问题260余个。x市政协“有事来协商”工作现场推进会连续三年在x举办,经验做法被全市推广。一、坚持党的领导,营造“有事来协商”工作好环境开展“有事来协商”工作,既要充分发挥政协自身优势,更要坚持党的领导。一是争取党委领导。县委常委会会议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将“有事来协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落实专项经费110余万元,推进平台建设。二是坚持政协主导。县政协党组将“有事来协商”作为工作品牌打造,全县25个镇、2个园区划分为8个片区100个工作单元,由县政协党组书记牵头抓总,4名副主席分片负责,8个专委会具体指导推动。三是注重多方引导。在镇(园区)、村(社区)全覆盖成立协商议事会,建立“27+335”的协商平台体系。引导303名各级政协委员全部下沉一线,选聘1810名村(社区)干部、“五老人士”、知名乡贤等组成协商人才库,共同组织协商活动。二、坚持规范引领,探索“有事来协商”工作好机制开展“有事来协商”工作,既要大胆探索深入实践,更要规范有序建立机制。一是坚持“5+5”协商选题。采取“走村串巷找题、政协委员荐题、向社会征题、党委政府交题、从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中选题”五个途径广泛收集议题;坚持议“党政忧虑的事、群众身边的事、社会关注的事、委员反应的事、政策明确的事”等五个重点内容,明确协商议事重点。二是规范“6+4”协商程序。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按照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协商议事、公开公示、成果转化“六步协商”程序进行协商。同时,不断优化提出问题、回应关切、协商互动、达成共识“四步议事”流程。三是推行“A、B、C”协商办理。借鉴提案办理工作经验,对于达成共识能落实的A类协商成果,交由承办单位办理;对需要党委政府研究解决或属于村民自治的B类协商成果,专报党委政府决策或交由村(居)“两委”妥善处理;对短时间内不能解决的C类协商成果,做好宣传解释。三、坚持有机融合,实现“有事来协商”工作好成效开展“有事来协商”工作,既要建立机制常态开展,更要统筹协调抓好融合。一是与凝聚共识相融合。将“有事来协商”工作作为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不局限于解决协商议题所涉及问题,更加注
本文标题:全省政协系统“有事来协商”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75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