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法制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法制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通用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法制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通用4篇】,希望您喜欢下载。法制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篇】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守法观念。2、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怎么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3、通过实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根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法律词典: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三、合作交流:问题1哪一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参考资料,少熬夜!(五)进行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毒、注射毒品;(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中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六)参加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十)吸烟、酗酒。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自我预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身避邪,防微杜渐。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携带管制刀具: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强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这些刀具之所以禁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携带管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动盲目而不计后果,携带参考资料,少熬夜!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打架斗殴,辱骂他人:讲文明礼貌,待人恭敬谦让,已成为时代风尚。要求我们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抛弃动辄动手打人,出口骂人的不良行为。如果从小养成了这种不良行为,危害无穷。好多犯罪分子从小染着了打架、怒骂别人的不良行为。偷窃: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财物的行为。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慕,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公私财物。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任何事物总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句老话叫做贼偷菜起,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盗窃。实例(小偷小摸导致犯罪)2001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件,到2002年底,失窃案件多达几十起,财产损失几万元,警方将作案的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自2001年3月至12月间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币10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其中女性一名。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来。警方查明,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三年,比你多一年”。故意损坏财物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日常生活中的故意损坏财物,多出于报复的动机,你对我不义那我就将你的财物损坏,使你生活不好或叫你破破财等。青少年中多出于嫉妒或寻找刺激,而偷偷地把别人的东西损坏。这种行为既损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行为严重的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四、殷切的希望1、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学、法律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参考资料,少熬夜!力。2、遵守社会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敬爱父母、尊重老师、敬老爱幼,艰苦朴素,不做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应当诚实谦虚,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3、遵纪守法,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逃夜逃学、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仅向成年人开放的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4、努力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加强体质。5、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宣誓我们郑重宣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主持人宣布本次班队会结束。法制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第二篇】一、活动目的:随着浦东的发展,道路交通更为便捷,人们的行为习惯也要随之相应的增强规范性和提高文明度的。要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文明素质,必须从培养我们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开始,文明习惯的积累须从足下开始。二、活动方法:通过录象、交通知识竞赛、相声、快板等表演来达到教育目标,接受“交通与安全”方面的教育。三、活动准备:收集交通标志、交通警示语、制作有关书签,绘画有关图画、准备节目等。四、活动内容及过程:(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二)、整队、汇报人数、出旗、唱队歌。(三)、中队长讲话:春风中盛开的花朵在诉说生命的快乐,远去的岁月告诉我要安全的生活,生命是春花秋月的爱,生命是干古不老的歌,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汇成人生长河,风霜雪雨,笑语欢歌,奏出生命的交响乐。让安全和幸福相拥保佑生命,让我们相拥珍重生命。甲: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乙:我们在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哺育下成长。甲、乙:小学生年龄小,交通安全最重要;交通规则一条条,一条一条要记牢。参考资料,少熬夜!甲:队员们,当你一个人骑车上街时;乙:当你在马路上嬉笑打闹时;甲:当你横穿马路时;乙:当你在翻越栏杆时;甲:你是否想过,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危险!)乙:是啊!交通安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生命只有一次,尤其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只要稍微不注意,后果不堪设想。☆甲:下面就让我们来聆听各小队所要告诉我们的声音。第一小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约70万,受伤者约150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多么惊人啊!第二小队: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数据表明,交通事故导致的受伤人数最多,约占全年受伤总人数的46%。第三小队:交通事故被称为和平时期的“流动杀手”。目前,交通事故已成为造成少年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去年,我国有7000多名少年儿童被道路交通事故夺去了生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19日介绍,我国2004年有10万人在各类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其中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为2880人、2656人和1767人。第四小队:我们浦东新区1996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达170人,平均每两天死1人,其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区县。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全国因交通事故造成中小学生死亡人数4423人,平均每天就有12个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而丧生,交通事故已成致中小学生伤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法制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第三篇】班会目的:1、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同学们进一步认清了网吧给他们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坚定了他们拒绝沉迷网吧的决心。2、珍惜在校的时光,正确利用网络,提高专业技能。班会内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针对少数学生上网成瘾,影响学习,不利健康成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远离网吧,健康成长”主题班会活动。教育、帮助学生远离网吧,在学校学生中形成了勤奋学习光荣,迷恋上网可耻的良好氛围。参考资料,少熬夜!开展方式:通过班主任讲演,同学们课堂讨论,班主任总结方式从而加强同学们的对沉迷网络和加强自我保护的法制观念。班会过程:案例引入:案例一、沉迷网络聊天,荒废学业(结合本班上学期被因上网,夜不归宿,逃课缺课,最后被开除的朱xx同学,为例)案例二、网络游戏上瘾,7岁少年小新为偷钱上网,竟残忍地砍死奶奶,并砍伤爷爷,为例。案例分析:案例一:主要表现为:一、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时间观念淡薄,在网吧一坐就是半天,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二、学生进网吧多数是为了玩游戏,有些同学因此而上瘾,上课、做作业不能集中注意力,导致厌学、逃学、学习成绩下降。三、青少年正在长身体期间,网吧内不仅空气浑浊,环境恶劣,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黑网吧都在较偏僻处,安全设施及安全保护能力都不到位。案例二:为什么小男孩会做出如此的行为:据《北京青年报》2000年6月9日的报道称:“至少10%中小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成瘾症状与极其相似”。文中采访的武汉精神卫生专家通过研究分析接触到的病例总结出的结论是:青少年一旦沉迷于游戏机,即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出现情绪烦躁、抑郁等戒断症状。这种成瘾症状和戒断症状同时存在的特征,与的成瘾行为特征极其相似。“……一位多年主办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的检察官说,去年由于玩游戏机引发犯罪的已占青少年犯罪案的10%。”有些学生频繁进入网吧,花光了自己的零花钱,便采取骗、偷、敲诈等违法手段,一步步走上犯罪的道路。班会讨论:请同学们举身边的正面的例子来说明适当利用网络对我们的帮助,同时,举反面的例子来说明沉迷网络的危害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沉迷网络的危害性的认识。法制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参考资料,少熬夜!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教学重难点: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2、讨论明确:少年违法也判刑。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本文标题:法制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76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