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精编4篇
好文档,供参考1/9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精编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1我的父亲是黄河河务局的一名退休工人,父亲的姊妹多,那时为了糊口,初中没毕业,就被奶奶叫到庄稼地里挣工分了。奶奶说,父亲15岁时,在稻田里栽稻,一个村的人都没有他快。后来要建黄河大堤,黄河段(后来改为河务局)招工人,父亲就报了名,从此,父亲就成了黄河段的一名合同工,当时他们的任务就是用架子车从远处拉土方,拉石头,来修大堤。一人一天要拉十几车,还要上一个大土坡,一天下来,胳膊肿了,肩膀也被架子车上的拉绳磨破了,汗水打在伤口上,蜇得生疼生疼的。同去的叔叔伯伯们吃不尽苦,干了几天都回家了。只有父亲坚持了下来,后来父亲又自学文化知识,通过考试,成为了黄河段上的一名正式员工。父亲转正后,就被分到了抢险队,那时黄河小浪底还没有建成,一到夏天,黄河就到了汛期,黄河水直偎好文档,供参考2/9大堤,父亲和他同事的任务就是驻守黄河段,哪里只要一决口,他们就第一时间冲到前面,抢险救灾。记不清有多少个狂风暴雨的夜晚,父亲接到命令直奔灾区。风里、雨里、父亲用他那双有力的大手搬起一块块石头,用他那坚实的臂膀扛起一麻袋一麻袋的沙土……父亲在农活上也样样精通,小时候,由于父亲上班,我们姐妹三个还小,家里的重担就落到了母亲身上,父亲为了心疼母亲,农忙时候,只要下班,就直奔我家的田里,父亲就利用中午的时间帮母亲干农活。正午,太阳使劲的照着大地,知了都嫌热闭上了它们聒噪的嘴巴,庄稼也晒得蔫里吧唧,人家都回家歇凉吃饭了,地里就只有父亲、母亲在侍弄着庄稼。虽说我家劳动力很少,可是我们的庄稼在村儿里都是数一数二的,这无一不是父母勤劳的结果。在生活中,父亲很是节俭,一年四季都穿着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对待自己如此,对待我们亦是如此,还记得我上初中时,别的孩子都有很多新衣服,而我和姐姐却没有,还记得那次上体育课,我的衣服被挂了个大口子,回到家里,我嚷嚷着让母亲给我买新衣服,谁知父亲看了一眼说:“补补还能穿,扔了可惜了。”听到这里,我再也抑制不住委屈的泪水:“别的孩子都有那么多新衣服,都什么年代了,还让我穿补丁衣服……”而好文档,供参考3/9父亲却语重心长的说:“衣服只要干干净净就行,任何时候都不要和别人比吃穿,你现在正是学知识的时候,多和别人比比学习吧”。当时我没有明白父亲话的含义,我把它归结为父亲的抠儿。随后发生的事才真的让我读懂了父亲。那时,村里穷,每到下大雨时,村里的路就泥泞不堪的,于是,村长就开大会让大家捐一部分钱修路,于是大家就10元、20元、50元的捐了起来,到了父亲了他一下子捐了500元,要知道那时的500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呢,我很不解的问父亲“你连十几块钱的衣服都舍不得给我买,为什么捐款却捐那么多啊?”“孩子,你要知道,咱们老李家祖祖辈辈都靠勤俭节约过日子,对别人宽,对自己严,识大体,讲正理,修路会让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啊……”父亲的话深深地耕织在了我的心中,它润物无声,如今的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秉承着:勤俭节约、识大体,讲正理的家规,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我坚信我的人生道路会走的更正、更稳!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2不管你的家庭有多小,你都有特定的家庭传统和家训。国有法律,学校有校规,家庭有家庭传统。这是人好文档,供参考4/9们常说的一个词,但是什么是家庭格言呢?今天我将谈论我的家庭风格和家训。所谓家庭风气,就是自己家庭的风气,会影响子孙后代。中国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风格和家训,我的家庭也不例外。我家的家庭风格是以德建立家庭,以德管理家庭,团结和尊敬父母。我的父母总是告诉我孝顺是所有美德中的第一位!家庭风格是需要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可以在社会上立足,走得更远。铭记家庭传统,向自己的生命致敬。坚实的基础。在家庭事务中,我尊重老师和长辈。勤劳节俭,懂得如何让邻居和睦相处。从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我会努力通过节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同时,我也会影响我周围的人,让他们做得更好。现在我也可以主动向长辈问好了。我的错是和我的同学团结在一起,有时和我的同学发生小冲突。我必须主动向我的同学道歉。这不是我的错,我不会追究。我会后退一步,做我自己的事。只有当我完成作业时,我才有时间娱乐。我不能在同一天拖延。我必须发展体育,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家训可以让我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的进步,让我们坚定不移地成为祖国的栋梁,在我长大后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希望我家的家风和家训能代代相传。家庭风格和家训是一种积极的能量。我们必须一直严格好文档,供参考5/9要求自己。我们必须从每个家庭做起,弘扬民族精神。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3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这是字典上对“家风”这个词的解释,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风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家风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好文档,供参考6/9家风还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足以见得,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家风传承的关键在于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传承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的重要意义是十分必要的。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能量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4今天培训结束去找朋友玩,离他家楼下50米有一好文档,供参考7/9个最近的小路口,我总是习惯于从那儿过,但这个唯一的小路口今天却被车堵住了,心理很无奈,正准备要返回大路口过的时候,听到了一通骂骂咧咧,言语极其恶劣,脏话极难入耳,原来骂的就是这个堵住路口的车主。再定睛一看,车后竟然坐着一个孩子。当时,我真想让孩子把耳朵捂住,后来一想,或许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早已被熏陶,就算捂住耳朵又如何?想想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就感觉可怕,他可能生活在一个骂骂咧咧、脏话连篇的家庭,一个揪着别人的一点小错就斤斤计较的家庭,如果每天都被这样负面的教育熏陶,孩子会成为怎样的人?宽容的?讲理的?积极的?有素质有涵养的?绅士的?很难做到吧!经常听别人说这样的话:“真不愧是一家人”。其实,所谓的一家人不就是一种家风的体现吗?现代社会,我们很少去提“家风”,并不是没有家风一说了,而是我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变低了。那么今天,我想结合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的力量再谈“家风”。“家风”简单说就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相信大家对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司马光好学等等优良家风传承的例子耳熟能详,古时对于优良家风传承的重视程度无需多言,那么当今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好文档,供参考8/9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还指出:“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由此看来,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教育怎样改革,家风依然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传统文化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依然指引着后代的子孙。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环境中父母长辈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感染着孩子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影响着孩子未来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因为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但是,我们要知道教育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事情,好文档,供参考9/9尤其是家庭教育,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看到结果就认为它是无效的,力度不够的。父母做过的事情,孩子会看到,会模仿,会习得,会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素养和处世态度,这就是浸润式的影响力。所以,作为父母长辈,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修行,重视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和家风的养成、传承,让我们的孩子在浸润式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好的成长!
本文标题: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87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