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少熬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一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2、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3、弄清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4、理解标题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本文的中心和结构。1、中心:论述……的道理。2、结构:第1、2段:举例论证人材要在困难中造就的道理。第3段:从正反方面论证经受磨难的好处,说明人处逆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第4段:提出论点。三、指导阅读。1、第1段.(1)释词。重点古今异义词:发,举,筑,士。(2)这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点?(3)列举事例有什么作用?(作论据,以便议论。)2、第2段.(1)释词。故,降,于,是,苦,劳,饿,空乏,行,拂,乱,丑,性,益。(2)这段内容是什么?(说明一个人要增长才干,有所作为,必先在思想、生活、行为讲方面经受住磨练。)(3)本段与上段有什么联系?(是由第1段事例推断归纳出的结论,反过来也证明了上段的事例。)3、第3段.(1)释词:4个“于”,2个“则”,恒,过,困,衡虑,作,声,征。色,发,喻,入,法家。(2)这一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4、第4段.(1)句子翻译。(2)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本文主旨所在。)5、本文的论证方法。(特殊论据——一般论据——参考资料,少熬夜!中心论点。)6、本文写作特点。(正反对比论证,排比手法。)四、总结。五、作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朗读翻译,积累文言词汇。2.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观点。教学重点:朗读翻译,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观点。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直入课题(教师板书)二.揭示目标幻灯出示,学生齐读。三.朗读课文。1.抽一个同学读。师生正音。2、教师范读。明确停顿。(幻灯)2.学生齐读。四、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疑难处,做上记号。(不能借助参考资料)2、学生小组内解决疑难。3、小组代表在全班提出疑难,其他学生帮助解答。答对的学生,请他说出理由。如果都不会,教师解答。教师引导总结文言文词语常用推断方法(板书)结构分析法成语联想法新旧联系法语境推断法等4、逐句翻译。5、运用常见推断方法,尝试回答中考课外文言题。(幻灯)五.理解分析学生根据幻灯显示,观察与书上有何不同。这样划分可以吗?学生思考,讨论请学生回答理由最后,幻灯明确观点和思路.六、拓展延伸请你从古今中外人物中,选择一个事例,证明生于忧患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论证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结构非常清晰,极富有说服力,是历代传诵的议论文名篇。但文言文语言晦涩,教起来也比较枯燥,难以使学生领会其精髓。所以,我在课前精心准备,希望能够通过比赛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习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进的写法,通过“逆境成才”参考资料,少熬夜!与“顺境成才”的辩论让学生理解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学会在困境中奋起。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对学生一时错误的估计,竟使我所有的预设成为泡影。具体情况分析如下:一、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估计过高,致使教学设计脱离学生实际。课前我曾安排学生对本课进行过一定的预习,便以为学生对于本课的字词句的理解掌握不成问题。所以,我试图运用比赛的方式扫清字词障碍。这样既可检测学生对字词句的预习情况,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做到一举三得。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的预习仅是停留在朗读和背诵上。学生很难抢答出本课的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词语,重点语句的翻译也不够准确。原本10分钟左右能够完成的任务占据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致使后面的任务难以如期完成。真是一招棋错,满盘皆输。二、没有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而灵活的调整课堂教学,致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显得紧张而压抑。根据课前的预设,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习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进的写法,理解逆境成才的道理。由于前面占用的时间比较多,此项任务难以圆满完成,应该留待下节课来解决。但我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依然按计划进行自己的教学活动。结果,时间仓促,学生只能蜻蜓点水似的了解了一下,未能深入理解。事实上,结合学生上面所存在的疑难,让学生继续复习巩固字词,并进行朗读训练,本节课依然是完整的。而我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灵活调整,使学生在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中勉强完成了教学任务。那种情景,真令我遗憾至今。三、多媒体教学操作不熟练,耽误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文言语感,我截取了本课的范读录音,但在课堂上播放时,却怎么也弄不出声音,让学生在期待中等了很长的时间,。另外在比赛检测环节,正当学生情绪高涨时,部分词语的展示怎么也不出来,最后只能在演示文稿中单张放映了。与原来预想的效果真是大打折扣。
本文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897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