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力资源管理师课件--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二版)20092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比重表(%)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本要求理论知识0102030人力资源规划理论知识17151515能力要求20201515招聘与配置理论知识17151510能力要求15152020培训与开发理论知识17151510能力要求15151515绩效管理理论知识17151010能力要求15151515薪酬管理理论知识17151015能力要求20202020劳动关系管理理论知识15151510能力要求15151515合计理论知识100100100100能力要求10010010010020093二级基础知识一共占10分,单选6题,多选4题各部分平均2道题三级基础知识一共占20分,单选10题,多选5题各部分平均2道题重点看: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流程框架,建立知识点的基本印象;劳动经济学、企业管理、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为重点章节关于基础知识的重点说明20094内容框架1.劳动经济学2.劳动法3.现代企业管理4.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劳动力供给与需求3.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4.就业与失业20096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四个主线:供给S、需求N、价格P和政府P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20097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2008-3•相对性•绝对性•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企业——利润最大化个人——效用最大化20098三、劳动力市场居民户企业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货币支出生产要素收入生产要素供给图1-1收入循环模型20099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008-3研究方法主要特征实证研究法是什么客观事实规范研究法应该是什么价值判断200910第二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比率。例如: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年龄劳参率=某年龄劳动力/该年龄人口*100%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2007-3)200911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图工资率W(元/时)劳动力供给量S(人·时)符号1.52.02.53.03.54.0150200280400500700abcdef劳动力供给表200912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前提观点都是:男性成年人(一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二级劳动力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200913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弹性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WWDD//Ed(1)需求无弹性,即Ed=0。A(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趋向于无穷大。B(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C(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E(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F200914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MRP=VMP=MP·P=MC=W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200915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P11含义:广义与狭义主体: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使用劳动力的企业性质:P12本质属性的主要表现:以产权边界界定清淅为前提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通过劳动交换进行生产领域,开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200916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二)静态与动态均衡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马歇尔一般均衡:瓦尔拉(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充分就业200917平均工资为P1时,劳动力供需平衡平均工资为P2时,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2Q4的失业人口。平均工资为P3时,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5Q3的短缺劳动力。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供求均衡点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平均工资数量0Q1P1Q2P2EQ3P3ABQ4Q5200918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资本存量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威廉·刘易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指出,由于工业部门的劳动产出大于工资总量,因而形成剩余产出。如果工业资本家将利润再投资,则该部门资本存量及其对劳动的需求将由此而提高。只要农业部门尚有过剩劳动力存在,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一直到农业过剩劳动力全部被吸吮尽为止。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及工资水平将由水平直线变为具有正斜率的曲线,工业劳动者工资和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将随投资增加而逐步增加,工农业趋于均衡发展,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转变。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200919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二、工资形式(一)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以其计算的工资只是基本工资,并不是全部劳动报酬)货币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依据工人合格产品的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计时工资是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计件工资实为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200920二、工资形式(二)福利: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特征:•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法定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支付形式•实物支付•延期支付200921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1、就业包括三层含义•就业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所参加的劳动是对社会有益的社会劳动•从事的是有报酬或收入的劳动2、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决定的总供给=消费+储蓄总需求=消费+投资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200922二、失业及其类型•摩擦性失业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想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2008-2)•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200923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失业率:P21•失业持续期•失业存在许多不良的后果:造成劳动力的闲置浪费导致劳动者的生活困难使人受到多方面的损失导致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失业原因分析:主因是总需求不足2008-3•对策:依靠政府宏观调控,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实施干预,实现国民经济均衡发展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将两者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200924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2.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200925政府行为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机关办公用品,警察装备用品、军需品、公共工程、政府雇员的工资薪金–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整政府购买支出可以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起调节作用200926转移支付•转移支付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福利支出、教育科研支出、政府公债利息、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等•政府转移支付是是一种货币性支出,因此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转移支付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200927(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1、财政政策2008-3为促进就业,实现稳定增长,防止通货膨胀,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构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200928(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达到预定的经济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同,货币政策通过利率的变动对总需求发生影响,是间接地发挥作用。2007-2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200929(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3、收入政策狭义:仅指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用于控制货币工资和物价的增长。广义:不仅包括上述的宏观调控,还包括在一定社会总收入、一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收入政策的作用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200930宏观政策内容类型财政政策政府税收、预算支出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调控利息扩张性和紧缩性收入政策调节工资和物价调节收入和物价的关系收入平等化(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200931洛伦兹曲线收入100%人口100%0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图中的45°对角线称为绝对平等线,由横轴和纵轴组成的折线称为绝对不平等线。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即洛伦兹曲线,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该曲线向下弯曲的程度越大,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就越严重;反之,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就越接近于平均。后来,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AB20093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B)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200933基尼系数国际认定的基尼系数警戒线为0.4。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称,中国基尼系数目前已扩大至0.458。今后如能在福利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加以调节,基尼系数是有可能逐步降低的。2010年大致维持现有水平不再扩大,保持在0.45左右,2020年略有下降达0.40左右。第二章劳动法1.劳动法的体系2.劳动法律关系200935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节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基本原则的特点•指导性、纲领性法律规范•反映所调整劳动关系的特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管理师课件--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9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