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的1、抓住要点,理解文章对人生作的比喻,树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2、发挥联想和想像,理解文章所说的理。3、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形象表达深刻道理的写法。2、难点:结合文中一些关键句子理解课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树。丹麦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人生》。二、课前热身1、,读准下列加粗字。瞭望(liào)瞻望(zhān)攫取(jué)鲑鱼(guī)停滞(zhì)馈赠(kuì)2、结合文章解释下列词语。瞻望:往远处看或往将来看。赏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臆测:主观的推测。攫取:掠夺。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几个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你认为哪个比喻最形象,为什么?人生如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工场。高塔这个比喻最形象。(明确:人生犹如攀登,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成参考资料,少熬夜!长奋斗的进程,每前进一步,就如上了一个台阶。起初轻松快乐,越往上,难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类的命运有着这样的相似,但具体来说,生命的表现形式却千变万化。挖掘地洞、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中劳作则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活动景像。)四、结合关键语句,理解课文1、“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一个地方。”──“大多数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过去的?为什么“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一个地方?学生结合文中的关键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每一件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的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明确:人一出生就开始攀登人生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体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越往上登,困难越大,要靠体力、智力,到一定时期还会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帮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于经历的事越来越多,所以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不再值得留恋。所以攀登高塔时,不再有什么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过。大多数人每增长一岁,就会受到人们的一次祝贺,年岁越大,人们希望其生存下去的愿望也欲强,但继续“登下去”的可能欲小,困难欲多。等到他爬到他生命注定的某一级,他便死亡了。大多数人的一生就这样度过──乐天知命,平平庸庸,虽然年事在增高,但其思想、志趣、品质等精神方面的东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说他们的精神是停留在一个地方。)3、还在少数的人,他们的一生则是在探索、挑战和开拓中度过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是怎样的人?我们一起来研读一下下面三种人。⑴师生共同分析第一种人。“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从这句话你感悟到“挖掘坑道”的人是哪一类人?“矿物”指什么?实际生活中的这种人你知道哪些?找出写这种人的工作状态的句子,说说作者赞颂了这类人的什么精神?⑵学生自读7~9段,讨论分析第二种人、第三种人。抓住关键句子,说说“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与“在工场的劳动者”分别是哪两类人,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参考资料,少熬夜!(明确:挖掘坑道的人──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如科学家、思想家──甘于寂寞,勇于探索。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军事家、政治家──勇于挑战,热爱生活。在工场劳动的人──艺术工作者、发明家──珍惜时间,勤于劳作。)五、写作训练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只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其实还可用更多的画面,更多的人的形象来概括丰富的人生。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像续写第四种人的生活景像吗?(学生习作摘录略)六、小结不论是哪一种人,哪一种生活场景,归结起来就是两个词──奋斗、进取。用冰心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是的,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达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进取的便永远停顿在同一个地方。板书设计攀登高塔人挖掘坑道奋斗生征服广阔领域进取在工场劳动教学设计方案2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前准备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1草二、范读课文三、自读课文要求:参考资料,少熬夜!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四、读诗句,识字1.第一行(指名读)识字:离原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指导读句:离离/原上/草,2.第二行(齐读)识字:岁枯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3.第三行(指名读)识字:野火烧尽(注意读准烧的音。)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识字:吹又(注意吹翘舌音)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六、巩固练习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2.完成课后练习3。3.用春风说一句话。第二课时一、复习1.朗读、背诵课文。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二、指导写字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火:笔顺是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参考资料,少熬夜!面人左右伸长。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4.集体背诵古诗。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教学设计方案3一教学目标1.有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捕鱼的乐趣。难点: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3.读通句子。4.了解课文大意。5.重点教学第一自然段。6.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2)教学过程1、揭题,2、简介鸬鹚。1)课件呈现课题。参考资料,少熬夜!2)今天我们要学习1篇非常优美的课文21鸬鹚。谁能把题目读准?注意都是平舌音。3)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上网去查找鸬鹚的资料。谁能向同学们介绍有关鸬鹚的情况?4)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这就是鸬鹚的喉囊。介绍鸬鹚喉囊的作用,教学“喉囊”,范写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写2遍。5)看课题猜想课文内容——激趣。同学们,课文以“鸬鹚”为题,请你猜猜可能写些什么内容?是否和《翠鸟》一文写法相似?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4、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课文写了什么内容?5、检查自学效果:1)读准字音2)记住字形:窄抹柔喉拣抛痕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是否读正确、通顺?读后请同学们评价。4)课文写了什么?6、教师小结。7、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2)交流:总的感受是很静很美;从下列词句中感受到很静: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平得像一面镜子”是比喻,说明湖面没有风、很静。)B、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有窄有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浮”说明很静。)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样子,说明渔人的心里很静很美。)D、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把鸬鹚比作列队的士兵,说明鸬鹚威武精神;“在等待命令”说明鸬鹚还没有行动,还很静。)3)小结: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小湖的平静和美丽?(湖面、渔人、鸬鹚)4)朗读指导。怎样读出静、读出美,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5)指导背诵: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么把它记住呢?根据你的经验给同学们出出好主意?参考资料,少熬夜!8、作业:背出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2—7自然段,(2、抓住重点词语“一抹”、“恢复”,(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感受渔民捕鱼的乐趣。2、教学过程(1)复习: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2)说说听了以后总的感觉是什么?(3)导入新课,(4)学习课文2—5自然段。a、“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b、交流:1)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一抹”)2)“一抹”是什么意思呢?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用哪些词语来把“一抹”代替?3、为什么用“一抹”而不用这些词语?这是第一个研究问题。请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好在哪里?4、交流:看看你研究出了多少?教师随机点拨,得出好在“一抹”写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5、练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指名读——齐读)6、刚才我们通过研究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研究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接着请同学们研究第二个问题: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5自然段,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7、交流:抹出了鸬鹚下水、粼粼波纹、鱼儿多多、渔人忙碌、心情愉悦、奖赏鸬鹚。8、指导练读2—5自然段。9、交流:把你认为读得最好或最喜爱读的语句读给大家听——齐读。10、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结束了,渔人载着满满一仓鱼,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这时候湖面又怎么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6、7自然段,哪些景物与前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语句。11、交流:1)天色:2)湖面(理解“恢复”)3)渔人参考资料,少熬夜!4)鸬鹚12、练读6、7自然段,体会文章的照应美。13、小结:渔人在这样景色优美的小湖上捕鱼,捕鱼前悠然自得,捕鱼时既忙又乐,捕鱼后满载而归,这些都写出了渔家捕鱼的乐趣——渔家乐。这就是文章的写作目的。1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背诵第一自然段。2、熟读全文。3、完成书面作业。教学过程1、齐读全文。2、总结全文。3、背诵第一自然段。4、默写第一自然段。5、指导用“恢复”造句。6、完
本文标题: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02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