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高中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实用4篇】
高中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实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高中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实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篇】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斑羚飞渡》(七年级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甘棠镇礼贤小学王武教学目标(一)学科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故事梗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2、欣赏斑羚飞渡的悲壮美画面,感受献身精神。3、探讨置疑,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二)法制教育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部分条款。2、明辨本文狩猎者行为的是与非。3、探讨: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应怎样和谐相处?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的美德。(二)难点:理解课文主旨。教具准备便携式扩音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一)讲述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迁徙抱团变成球体滚动使种族生命得以延续的故事,导入课题。(二)介绍作家及作品(三)关于斑羚知识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示例:一群斑羚羊被狩猎队逼到绝境,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飞渡。(二)理清文章脉络1、斑羚飞渡历经的过程身陷绝境(极度危险)——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斑羚飞渡(从容一跃)——走向彩虹(英勇献身)2、给文章分层次飞渡前:被逼伤心崖——身陷绝境飞渡时:老垫小飞渡——脱离险境飞渡后:只剩头羊——走向彩虹三、研读课文,探讨问题问题1:阅读1-2自然段,分析:斑羚羊身陷什么样进退维谷的绝境?这两段描写有什么作用?问题2:阅读4-8自然段,分析:在斑羚群体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采取了哪些行动?抓住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它哪些美德?(反思:抓住镰刀头羊三次叫声的不同来分析。)明确:采用了外形、动作、神态、叫声四种描写方法;表现了它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危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等美德。问题3:选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次主要写到彩虹的句子,分析其作用。明确:第一次:渲染一种神秘的色彩,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第二次:烘托飞渡的气氛,渲染飞渡的悲壮美;第三次: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问题4: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里的灿烂仅指彩虹吗?明确:不是仅指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问题5:课文第11段中写道:“和那道彩虹平行,又驾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是“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明确: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四、总结扩展,渗透法制(一)本文描写的斑羚的悲剧是被尊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造成的,本文中人充当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作者批判了人类的这种侵害行为,引发人们深思。(二)人的这种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是否合法?我们来看下列法律的规定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第九条: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五、作业(一)课后阅读描写第一对斑羚飞渡的段落,并复述全过程。(二)从斑羚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板书设计身陷绝境(极度危险)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斑羚飞渡(从容一跃)走向彩虹(英勇献身)六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二篇】《山中访友》(六年级第一课第2课时)法制渗透教育教学设计德江县第四小学冉景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2、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知识与技能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题目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结起导读文本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明镜般的)的山泉(小诗般的)溪流(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是命运的手相)小花(让作者悄悄做了一会儿女性)阵雨(感动又吓人)(慈祥的)老柏蚂蚁(患难兄弟)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课文朗读一遍。二、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思考:1、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2、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3、请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三、自主寻美、品美1、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2、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老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四、体验与反思1、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2、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预设:农村同学大多数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老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把时间让给学生。)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引入法律知识)问题: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4、学生自由发言。5、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反之,破坏环境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第三十八条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三百四十五条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五、作业布置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2、利用课余时间来一次“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教学反思:本节课,课堂的不足之处在最后让学生们一起探究大气污染的治理时,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没能让学生充分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个环保工作者的乐与趣,学生的环保观念落实可能会受影响。另外,在组织学生讨论大气污染的危害时,没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只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大气污染的图片,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受到了些许影响。还有在最后小结的时候时间稍显紧张。法制渗透教案【第三篇】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平坝县乐平中学:王应阳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从中体会节水的重要性.2、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感受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价值.3、通过具体的数据,使学生了解节水的重要性.知识重点:学会收集、分析数据,从中得出结论,并能针对有关问题,给出解决办法.教学难点:如何找到合理解决缺水问题的办法.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世界淡水资源,中国缺水的形势以及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有关资料.学生:收集有关节水的案例,调查各自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一)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其中,脑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连坚硬的骨胳里也含水22%哩!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吸收,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药物不能到达起作用的部位。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干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甚至幻视;缺水15%,往往甚于饥饿。没有食物,人可以活较长时间(有人估计为两个月),如果连水也没有,顶多能活一周左右。(二)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个水月里可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予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流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所以,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目前全球正面临着缺水的严峻挑战,那么我国的情况怎样呢?教师借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法。第八条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第十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先进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题学习10.3《从数据谈节水》活动二预习课本153—154页材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学生画出统计图描述数据,然后全班交流,改进统计图.教师巡视学生画图情况,展示各种类型的统计图,与学生一起点评所画统计图是否准确,所选统计图类型是否恰当.(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五条:国家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样?(2)我国的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样?(3)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样?(4)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总量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2000年是否曾出现过”水危机”?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就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及时肯定。活动三收集全班同学各家庭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家庭人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小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4)如果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17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