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小石潭记说课稿精编5篇
写作好帮手1/35小石潭记说课稿精编5篇【导读】这篇文档“小石潭记说课稿精编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小石潭记说课稿1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1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它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4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情。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被贬居生活的孤寂和悲凉的心境,是1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写作好帮手2/35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我认为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实词的用法和意义。2)了解作家作品的常识,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及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和能力,疏通文意。3)学习本文对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的描摹的能力。4)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及背诵全文。2、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2)体会作者笔下的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三、重难点的确定:本文是1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的写作特色,这应是学习的重点。其次,疏通文意是重点之二。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写作好帮手3/35寓意深刻,作者这种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是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系统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有一定的能力。只是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朋友兴趣。五、教法设想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课堂上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和探究中学习,从而达到提高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六、学法指导: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特别是文言文,“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关键。2)质疑法和讨论:有疑才会去探索,讨论能明辨是非。写作好帮手4/353)点拨法:难点的突破还靠教师巧妙的引领和点拨。4)卡片制作:知识复习巩固。七、课时安排:3课时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九、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中华大地,山川秀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多少文人墨客,倾心讴歌。唐代诗人王勃即兴写就《滕王阁序》,使南昌滕王阁顿生光辉;宋代文豪欧阳修1篇《醉翁亭记》,让滁州醉瓮亭名扬天下;范仲淹的应邀之作《岳阳楼记》借景抒情,让人心旷神怡。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贬居永州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珍品。让我们跨越时空,与柳宗元一起同游“小石潭”,去领略永州优美的风景吧。)(设计意图:引用本导语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课件出示:图片《江雪》引出作者,学生参考注释及已有的资料,了解作者作品以及背景资料,并在小组交流。交流之后,课件呈现有关资料。)写作好帮手5/35(设计意图:培养形式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播放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听范读,给生字注音,扫清文字障碍,把握句读停顿。)2、学生自读课文(读熟,读流利。)3、抽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吐词清楚、声音洪亮;读出句读、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朗读为先,诵读是基本方法和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四)、自主探究,疏通文意。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参考资料和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圈点勾画疑难句子,小组讨论,如还不能解决的难句,全班讨论,老师在点拨,同时老师强调重点词句的理解翻译。(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五)、课堂检测:(课件出示练习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写作好帮手6/35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心乐之()4)参差披拂()()2、一词多义:“以”、“可”、“清”、“许”等3、翻译句子:1)凄神寒骨,悄怆幽遂。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设计意图:检验学生自学情况,调整掌控教学效果。教师插漏补缺、强调重点。)(六)、与作者同游: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投影问题,引导思考)1)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小石潭有哪些景物?它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明确。重点品读二自然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探究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写作好帮手7/352、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教师先作示范,学生仿写:课内如完不成,课外继续完成)1)选一处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以发挥想象,做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游览的兴趣。2)请3——5名同学给全班同学导游。(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七)、品味文章,与作者对话: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景。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称赞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却是如此忧伤,文中哪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呢?你能不能结合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伤从何而来呢?(设计意图:按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中,通过对写作好帮手8/35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理解文中包含的情感,就是寓情于景。这样来突破难点。)(八)、师生共同总结反思:1、学了这一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九)、课外作业: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2、翻译全文。3、收集已学过的写景的古代诗文,并欣赏。4、做知识卡片。附板书设计:发现小潭闻声取道见形移步换景潭水:清澈侧面描写潭中景物特写镜头游鱼:动静结合《小石潭记》浮身:曲折蜿蜒小潭源流形象比喻岸势:参差不齐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写作好帮手9/35小石潭记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1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可安排一至二课时进行教学。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编入教材意在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i.知识目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ii.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iii.美育目标:体会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iv.情感目标: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3、教学重点、难点v.重点:a、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写作好帮手10/35b、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vi.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确定依据:根据单元要求及课文内容我确定以上几点为教学的重点、难点。二、说教法这是1篇古代文言散文,距离现在时间较长,学生自学较难以理解,且兴趣不浓。为坚持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主要运用创设情景、启发点拨的方法。整体思路是:情景导入→出示目标→启发提问→教师点拨→讨论探究→总结扩展→布置作业。这样设计,使学生思维进入课堂,明确任务,自主合作、探究其中的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三、说学法在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点拨下,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默读去自学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识记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教学的主人”的教学效果。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我设计的导语是:“如果你疲惫,如果你烦闷,不写作好帮手11/35妨到大自然中走走……”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己经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知道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保护自然、敬畏自然,这样导入就把课堂和学习的内容拉近我们的生活,创造出良好的情景,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三)整体感知a)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目的是使学生能读准字音,感悟本文的作者的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b)自读课文,落实词义,读通全文,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词词义,能通译课文。c)默读课文,把握内容,掌握写法。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为研读挥衬课文奠基础。(四)研读,探究。1、找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句加以分折欣赏。这题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析美的能力设计的。2、a、作者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描写事物?这研讨题是本节课的重点。目的是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课文的描写技巧,并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b、在行文中,作者前后一乐一忧,该如何理解?写作好帮手12/35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目的是为让学生准确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根据学生实际:“起点较低”,这几道研讨题,提出并落实到各组讨论,教师还不断在旁边提示、点拨,然后让各组代表发言、尽量使师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五)总结、扩展总结和扩展设计为:总结:本文生动描绘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结构奇特,潭水清冽,景物秀丽,游鱼活泼。扩展:优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细致。如鱼在水中“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的情态;溪水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细致观察是难以描写出来的。总结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扩展的设计是加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学到致用,应用细致观察到到实际的写作中去。(六)布置作业1、一词多义(略)2、翻译句子(略)作业的设计为积累学生的文言词,加强学生对文言的翻译。五、说板书:写作好帮手13/35板书设计为顺序景物写法抒情发现小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潭水:清澄(侧面)潭中景物:[特写镜头]游鱼:(动静)溪身:曲折蜿蜒小潭溪流:[形象比喻]岸势:参差不齐潭中气氛:幽深冷寞[寓情于景]小石潭记说课稿31、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古代诗文,除最后一课是五言古诗外,其余四课是古代游记和名胜记,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4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1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写作好帮手14/35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朗读质疑、释句赏析探究的教学模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
本文标题:小石潭记说课稿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21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