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程教学计划3篇【导读】这篇文档“课程教学计划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课程教学计划1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名称:结构分析与表征教学单位:课程代码:一、授课对象二、授课时间、地点三、任课教师(职称)主讲:_______(博士,教授),办公电话:四、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结构分析与表征”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有机波谱分析系统地阐述了有机质谱、氢核磁共振波谱、碳核磁共振波谱、二维核磁共振波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等有机波谱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最新进展。课程着重讨论波谱图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机波谱在分子结构鉴定中的应用,谱图综合解析一章结合实例介绍综合运用多种波谱方法解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强调培养学生运用有机波谱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机物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合成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光波谱分析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波谱分析个手段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类有机物的鉴定方法;掌握光波谱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2个学分,本学期完成32学时,2学分。理论讲授32学时。六、教材《波谱解析法》苏克曼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9。课程教学计划1七、参考书目参考书目:朱淮武等编,《有机分子结构波谱解析》,化学工业出版社张华等编,《现代有机波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005八、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该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包括两大部分:基本理论课、实践课。基本理论课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手段。实验课将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初步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平时课堂的提问、抽查、讨论,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促进个性化的能力发展。九、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质谱法的原理及应用;2.掌握紫外-可见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3.掌握红外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4.掌握核磁共振法的原理及应用5.掌握谱图综合解析法十、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要求课外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后作业(或思考题)等。教师在每章节教学开始以课堂提问、课堂抽查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每章结束后布置作业和思考题;十一、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本课程考核由期末卷面考试、平时抽查、平时作业等部分组成。其中,期末卷面考试采用教考分离开卷方式。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含平时考勤、提问、作业):30%。十二、教学进度安排课程教学计划2周序1223345678910111213141516日期(周)8.25(四)8.30(二)9.01(四)9.06(二)9.08(四)讲授主要内容第一章:质谱第一章:质谱第一章:质谱第一章:质谱第一章:质谱,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无课程安排备注3-3063-3069.22(四)9.29(四)10.06(四)10.13(四)10.20(四)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阶段总结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10.27(四)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无课程安排11.10(四)11.17(四)11.24(四)12.01(四)12.08(四)第四章:核磁共振氢谱第四章:核磁共振氢谱第四章:核磁共振碳谱第五章:波谱综合解析第五章:波谱综合解析答疑注:教学进度如要调整,会提前一个星期进行通报。希望同学们按照进度安排认真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教学计划2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教学计划(一)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对一切都充满好奇,都想问一下为什么,特别是自己从哪里来的,更是有许多的问号。因此,这门课程很大的解决了他们的疑问,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起来会非常有兴趣。情况,进行安全教育、班队活动、国学启蒙教育、探索活动等方面的教育。二、教学目标1、安全教育方面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2、班队活动:刚踏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3、探索活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审美能力为今后的探索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4、国学启蒙教育通过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领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实践是领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三、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并突出了以下特点:1、综合性本册教材涉及了《课程标准》内容纲要中的4个模块的内容,从而使教材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2、开放性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内外相结合的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3、活动性教材注重引导教师开展活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教材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有角色扮演、模拟演练、体验、交流、调查、制作、探究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实践活动创设了平台。4、趣味性教材呈现形式活泼,图文并茂。有活动栏目和留白,增强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适当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和活动进行调整,并注意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2、注意学生的自主活动教材中设计的学习活动栏目是教材内在的组成部分,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因此,本教材的教学活动应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3、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本课程的设计是综合性的。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与有关课程加强,整合相关内容,以提高综合教育效果。4、灵活安排教学课时和教学进程五、教学措施: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能透彻地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从纵向、横向看透教材。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早渗透,不断积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2、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新课改。3、教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4、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1律。5、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6、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观念。7、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六、要求和建议1、地方课程是针对社会需求和现实生活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文明教育发展的,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关心社会,尊长爱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懂文明讲礼貌,与人和谐相处。所选择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年龄特证和已有的基础相适应。2、严格执行学校教导处的课表规定,按时、认真上好地方课程。课程教学计划(二)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体育和健康课程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运动的愉悦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本次课力求靠近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大胆的将教与学融入学生的自主活动当中,寓教于练,寓乐于练。二、教学目标1、能自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外各种体育活动;2、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合理安排锻炼时间,运用掌握脉搏测定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负荷;3、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体育锻炼的价值;4、通过田径、体操、武术及球类项目的练习,发展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增进身体健康;5、通过本年度学习,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意义,树立自尊、自信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运动能力,和与同伴合作练习的能力;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竞争意识;三、教学内容设置分析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只确定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仅提供了不同水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采取的教学方式和实施的教学步骤,都没有作明确规定;因而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建设上来,使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益处。以发展学生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为前提,把理论知识、跑步、跳跃、投掷、武术、健身操、素质训练、体质测验做为必修内容,将各种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跳绳作为选修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把身高体重、握力体重、肺活量体重、坐位体前屈、台阶实验等测试内容安排到教学中去完成。四、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初一年级学生才由小学上升为初中,儿童转为青少年还需一个过渡期,其心、生理都还需要一个转变期和适应期,所以,原则上我们准备安排的体锻项目,活动内容,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由易到难,由浅入课,这是本年级的一个活动趋势,但大部分学生都活泼好动,表现欲、上进心强,但是普遍的体质较弱。因此随着今后的情况变化,再作出相应的改变。五、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体育锻炼活动,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进健康,同时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难点:怎样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中来,如何处理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与运动负荷及技能的掌握的矛盾。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一)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1、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养成进会场锻炼身体的习惯。也可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发展其个性和才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开展好“两操”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坚持自觉经常锻炼身体,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3、组织训练队参加县级比赛。4、坚持班级体育锻炼,广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5、关心和开展好体育后进生的体育活动。(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激发前进的力量。(四)开展探究索性学习。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去探索、去发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选择学期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全面性、多样性和与学期教学目标的对应性。(六)教学内容的排列顺序应充分考虑单元教学内容与学校场地、本地气候的特点相适应。课程教学计划(三)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二、目标任务1、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三、主要内容1、环保理论:我们共同的家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2、环保常识:世界环境日;世界环保纪念日;中国环境标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绿
本文标题:课程教学计划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22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