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浅谈HR工作若干心得
“十年磨一剑,硅步积千里”-浅谈HR工作若干心得陆迎华时光荏苒,转瞬间已经在人力资源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四年。都说小公司学做事,大公司学做人,经历了百十人的小单位、也经历了不大不小的集团公司,繁忙的日子总是让人充实,让人无暇顾及那些烦心的事情,让人忘却烦恼、看到光明,让人总是沉浸在微小收获、小小胜利的喜悦里,至于个中艰辛在此一笔带过。回首这十几年的浸润,在工作上的实践是成效甚微。究其主要原因,是前期工作中缺少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剖析和实践经验积累,不过好在经过若干年的实践累积和案例分析之后,近来总算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现就人力资源工作有关个人心得借《爱登堡人》杂志一角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敬请斧正。一、人力资源部的核心价值HR部门的价值在哪里?这是最近我与圈内的HR同行们聚会时讨论的比较热的问题,一时间大家展开头脑风暴,有的说在于招聘,因为招聘结果最具有可量化性。也有的说在于绩效,绩效结果最能反映出工作不足和提升部分。还有的说在于人才梯队建设…,我笑而不语,A君问我:“老陆,你怎么看?”其实我年龄也不算老,因为在这行混久了,大家习惯于这样戏称。其实要说到人力资源部的核心价值,就不得不提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对象,基本无争议,大多数都认为是:人。但我个人认为这恰恰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价值体现的短板所在,我们有些HR常常将自身的思维模式局限在某一具体模块工作上,以偏概全,狭义地以此来衡量和定义HR部门的核心价值,这是一种误区。常有圈内同行碰到我抱怨,诸如工作难做、HR部门在公司没有地位等云云。首先我个人的观点:“人”并非HR唯一关注点。其实,恰恰HR管理工作不应该是完全以“人”为主体对象的,起码在认知层面,不可以只关注人!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三大资源之首,其重要性无可辩驳,但是当HR管理者在陷入“招、育、留、评”工作循环,其本身就已经偏离了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目标,因为企业设置人力资源部的目的是为了关注组织的发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组织一旦没了,要人何用?因此,HR部门的首要功课应当是研究组织,从组织的视角方可洞悉人力资源工作的本源。有的朋友未必能真正理解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内在关联。成本领先、差异化、专业化,是现代企业竞争的三大战略,事实上,组织专业化构建,在当前形势下恐将成为人力资源部存在的唯一理由。组织的目标与愿景,架构与职责,规范化、体系化、流程化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团队与企业文化,均为组织专业化。故以组织视角为基础的,基于人、组织战略和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才是现代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其次,需要要转变一种观念,HR不是管理部门,而是服务和支持部门,切忌“高高在上”,必须“接地气”。简而言之,就是一切从业务出发。站在业务的角度换位思考,主动去发现影响业务的关键问题,然后甄别出哪些事情HR部门能够提供服务与支持,以及能做和应该做的,去做到接近完美,这就是HR的工作目标,而非被动地等待业务部门的反馈。当一个人感觉口渴的时候,其实身体已经缺水了。同样的道理,当业务部门有相关问题反馈至人力资源部,这种反馈本质上是消极的,问题在流转过程中也容易因沟通渠道过滤而失真,那么,问题本身就已经对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全员劳动生产率一定程度上的降低。由此,HR工作失去了最佳切入契机。再回到主题,通常我们怎么样去定位职位价值,便会得到相对应的结果价值,职位本身并无重要性与必要性之区分,关键是作为人力资源部的领航者,你能否带领HR团队让结果产生的价值重要。这,才是HR部门的核心价值所在。二、HR的工作基石-员工关系人力资源一词最早由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1958年,社会学家怀特.巴克在其《人力资源职能》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书中指出了人力资源职能与企业生产、营销、财务等一样对推动企业成功的至关重要性。但真正进入我国是在90年代后,人力资源部实际上也是舶来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经济主体的格局不同,致使把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拿来,套用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实际,就走入了“拿来主义”的误区。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我们HR摸着石头过河,结合实际情况来采取具体对策。在经过若干次实操的失败与成功的案例分析和探究,我渐渐领悟到了人资工作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内在关联,即员工关系工作是其它各个模块,诸如培训、招聘、绩效、企业文化等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基石。从广义上来说,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涉及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从企业愿景到价值观确立,内部沟通渠道的建设和应用,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调整,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等,所有涉及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方面,都是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内容。员工关系体系建设问题,也是我个人近年来所重视的,初步有了一些理论认识和实践积累。其工作设计的基础理论源于需求层次理论:即员工从企业主那里获得了基本的生活资料(比如薪酬)之后,还需要体现本人生活、工作品质和尊严的精神层面回报,比如个人美誉度和身份的象征等。只有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层面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这里就员工关系体系建设的几个侧重点分享一下个人探究和心得:1、关于内部沟通渠道企业中的沟通渠道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正式的沟通渠道一般是遵循权利系统自上而下的垂直型网络,优点是:沟通效果好,严肃,约束力强,信息沟通相对权威。其缺点是:刻板,沟通效率低。非正式沟通渠道俗称为小道消息,它可以自由传播,不受权利等级限制。在许多组织中,决策时利用的情报大部分是由非正式信息渠道传递的。非正式沟通往往能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沟通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真实地反映员工的思想、态度和动机。非正式沟通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团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企业内部沟通渠道搭建方式通常有:①设立总经理信箱、设立专线电话、专门邮箱。②员工参与管理。在制定相关制度与政策时邀请员工代表参加,充分听取基层声音及合理化建议。③由HR部门牵头组织多种形式和主题的员工互动及团队活动。④设立总经理接待日。每月固定某一天的时间段,由总经理直接面对一线员工,听他们反映问题,根据谈话记录,建立反馈追踪表反馈结果。⑤企业内部沟通平台,如OA、RTX等。⑥建立员工约谈机制。⑦公司QQ群或微信群。⑧员工座谈与分享会、茶话会。⑨建立例会制度。⑩其它渠道。人力资源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和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并对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加以甄别,维护公司内部沟通渠道的畅通,引导公司的上下及时的双向沟通,建立多元化沟通渠道,完善沟通管理机制,为组织决策提供参考依据。2、离职管理马云有句话:员工离职无非两个原因,心受委屈了,钱给少了。可能是视角不同,我个人对这句话却是另外一种诠释:如果你的心承受不了足够的委屈,那么你就无法获取足够的财富。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见下表: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分析企业外部原因竞争对手之间的人才挖墙脚就业机会的多少,失业率的高低企业内部原因(组织原因)薪酬与福利缺乏竞争性,或公平性缺乏(组织内部的)职业发展机会组织成员的融合度不高缺乏上级的支持对公司管理或前景、企业文化缺乏信心与直接上级的关系(缺乏融洽与信任;管理水平低)招聘时过高配置工作条件差、或工作的重复性过高、劳动强度过大个人原因工作与生活失去平衡工作满意度与安全感其它原因(工作区域、创业、迁居、间歇式就业等)离职管理是一柄“双刃剑”,工作是否有成效,其结果分别指向两种不同的极端,而离职面谈是离职管理工作中一个核心环节。作为员工自身来说,无论是何种原因离职,都是无奈的。HR要知道:一方面,既然决定要离开了,员工就敢于讲真话,敢于对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些问题直言不讳,提出自己内心真实看法,HR要充分把握好这个沟通机会。实践中,我们通过对离职员工的面谈,了解其主要离职原因,并征求离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提取员工表述的关键点,经过合理性论证后及时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合理完善,意见或建议有涉及多个部门的,需要与相关部门及时共享信息。但是也有的离职员工是带着某种抱怨和负面情绪选择辞职,可能是自身性格或出于防卫心理等其他的原因,在离职面谈时不愿意阐述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想法,这就需要HR在工作中对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带着负面情绪离职的员工在进入社会后,出于某种可以预知的原因,多数会对个人的片面认知进行放大后传播,这种负面宣传对于企业的公众形象是一种损害,对于其他员工对企业和企业文化的正确认知是一种误导,虽然这种损害和误导不易量化出直观数据,但其实是可控的。这方面要求员工关系管理者具备较强的人力资源心理学知识,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和同理心,在此基础上与其沟通,为之打开“心结”,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单位。此外,需要做好后续服务工作,主动告知员工离职手续的注意事项,敦促其做好工作交接。并从关怀角度去关注和了解其今后发展,给出适当建议。必要时,从专业角度为其提供择业建议与相关职位推介。同时,在做好离职沟通基础上,我们需要对员工以往的合作与付出表示感谢和祝愿,这是企业的一种智慧和胸怀。比如,我曾经的一位招聘专员的下属在离职时我是这样谈的:“离职,是人生舞台上的常见动作。一次转折一次洗礼!你服务公司的同时,也是你与公司共同成长与进步的过程,也是你丰富人生经历的里程碑。用经历写简历,会比同业人士多了一种知识,也上了一个平台。非常荣幸和感谢能与你相互支持,一路走来。离开只是再见的开始,也是你羽翼丰满的开始,公司上下都会关注你的重新启航。办完手续,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绪,顺利履新。祝愿你HR生涯一路披靡,再传捷报!”我不知道当时我的这番话对她是怎样的一种触动(也许没有任何触动),也无法知晓她当时内心所想,但直到多年后的今天,她还一直在HR领域努力着,每每联系都称我为老师,这一点是我感到些许欣慰的。3、劳资关系协调劳资关系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大小小的企业劳资纠纷案件层出不穷,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甚至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劳资纠纷,例如由性别歧视引起的劳资矛盾,由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引发的纠纷等。如何预防和处理劳资纠纷、缓和劳资矛盾已成为现代企业HR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实践表明,处理和解决劳资纠纷没有捷径,但是可以通过事前预防和事后调解两个途径实现。我个人比较推崇的工作方针就是:预防为主、调解为辅。当前形势下,对于和谐劳资关系协调机制构建,理论界和实操上较多地偏向于事后调解,而对事前预防关注显然不够。劳资关系其本质是一种利益的博弈,HR只有做到事前努力预防和避免争议,才可使双方及社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一旦发生劳动争议,损失就不可避免,这时只有亡羊补牢,通过事后调解机制解决,以最大限度降低争议事件给劳资双方所带来的损失。事前预防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首道屏障。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事前关注度,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前预防方面,带有充分的前瞻性思维去考虑和处理具体问题,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做赘述,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单独抽空研讨。4、走动式管理策略管理学“墨菲定律”告诉我们:面对工作中存在的可能风险,不管这种可能性多小,我们还是想得更周到、更全面一些,采取多种保险措施,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导致损失。所以我建议HR每天应当累计不少于2个小时走出办公室,深入一线工作检查与走访,以获得更丰富、更直接的各部门用工问题、员工工作问题,及时了解员工工作困境。搜集最直接的讯息,以弥补正式沟通渠道的不足。预防透过行政体系逐级上传或下达而容易生成的过滤作用,以及缺乏完整讯息的缺点,避免因此失去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与一线部门挂钩,从后台事务型人事管理向前台创造型人事管理转变。综上,员工关系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上只是涉及的几个侧重点,实务中需要多方面有机结合,形成由点到面、由浅至深的网状形态的员工关系体系,而这个体系一旦形成,必然会对公司的管理和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三、有感于招聘工作未来的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技术的竞争。提前做好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工作,将会使公司更具竞争力。这个观念应该没有谁跳出来反对。“用工荒”碰上“就业难”,很多公司的招
本文标题:浅谈HR工作若干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4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