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3000字]有关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最新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3000字]有关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最新5篇一、新民居固原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第一篇】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参考资料,少熬夜!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固原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第二篇】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组织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的通知》要求,企业办组织骨干力量,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实施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结合中小企业办相关工作开展,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企业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工作措施扎实,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成效明显。按照区委、区政府制定的“一二四三”发展战略部署,围绕“四城四区”建设,积极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落实。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产业规模化发展态势。指导各镇街根据本地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情况,确立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重点和模式,着力提升特色产业镇发展。明确特色产业升级方向,落实推进措施,上下协同联动,推动特色产业镇的全面升级。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提升协作配套水平,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1月份,为坊城街道争取特色产业镇发展扶持资金30万元,已拨付到位。12月,坊子区九龙街道市政装备产业,获评20XX年潍坊市特色产业镇。二、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通过对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总的来说,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由于国家投入和社会各界支持力度有限,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受现有政策和农村实际现状的影响,村民自主投资投劳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管理服务跟不上,作用难以发挥。2、农业发展的内部支撑因素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农业大而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即使是简单的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也没有,分散经营的大多数农产品可追溯体系难以建立,质量难以取信于众。三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四是依靠农业自身积累发展产业的模式没有太大改观,融资手续繁杂,时间长、可抵押担保物少、贷款数额小、周期短等问题仍然存在。五是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严重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匮乏,一家一户经营与大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业技术指导、管理服务跟不上。3、农村环境整治的压力仍然很大。农村垃圾服务设施仍不完善,垃圾处理办法陈旧老套,村民环卫意识参考资料,少熬夜!不强,环境整治资金缺乏,造成部分村屯环境仍存在“脏、乱、差”现象。三、下步思路打算20XX年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工作目标是争创市级以上创业基地1处、“专精特新”企业2处,争创省级“隐形冠军”2家,全年培训各类管理人员300人次以上。1、抓好政策落实,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落实好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贯彻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注、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形成贯彻宣传促进法的浓厚氛围。在山东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十条意见形成潍坊市落实意见后,制定我区发展措施。同时,加强中小微企业认定工作,落实好中小微企业定向政策扶持。2、抓好创业创新,增强中小企业发展动力。加大“专精特新”和“一企一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打造一批创新升级优胜企业;推动“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增数量、提水平。抓好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潍坊青年创业园争创国家级、省级创业辅导基地建设,提升创业创新孵化辅导能力。3、抓好产业集群,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碳化硅等产业集群升级工作和特色产业镇培育工作。开展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特色产业镇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和“一企一策专家会诊活动”,为企业量身定做,精准服务。4、抓好服务体系,提升中小企业服务水平。加强企业素质培训。紧贴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组织开展多层次企业培训活动,为企业培训150人次以上;加强中小企业网坊子站建设,做好网上展厅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宣传推广,引导行业深化电商平台发展。5、抓好综合协调,增强中小企业工作指导。加强中小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和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监测直报体系建设;加强企业家协会建设。营造重商、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富裕美丽和谐的活力坊子”培育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6、推进中小企业对外交流合作。参与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借助山东省中小企业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展洽会等平台,结合产业升级、技术引进等需求,择优选择和推介一批有基础、有实力、有意向的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采购等方面开展国际化合作,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参考资料,少熬夜!为核心的竞争力新优势。四、意见建议下一步要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主要矛盾,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以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为指导,振兴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促城乡和谐,带动绿色发展,促乡村美丽。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水电路林网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投入增长机制。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加强农村医疗队伍能力建设,强化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传统村落,使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确保城乡居民能够均衡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2、搞好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突出城镇带动战略。着眼于优化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从产业、居住、文化、教育、保障、公共服务等层面综合考虑乡村发展,以产业集聚区、城镇新型农村、新型社区为支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城市辐射乡村的城乡融合体。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全面树立城乡发展“一盘棋”思想。与国民经济增数相适应,建立“三农”投入增长机制,财政新增资金更多地投入农业农村。对于经营主体无力经营或利。固原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第三篇】一,农村政治文化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农业和农民的关注,多侧重于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而国家的政治稳定与和谐很大程度上由农村政治状况来决定。农村的政治状况也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就我村而言,农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但是存在村干部行为失范,甚至有村干部在与民争利时采取非法手段,以致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紧张,村干部与村干部关系紧张。甚至有村干部身在其位,不谋其事。尸位素餐有村民如是说到。就我调查到的而言,在农村,缺少优秀村干部。有文化的、懂高科技的、有知识的农村干部凤毛麟角。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也不高。要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经济,我参考资料,少熬夜!们就必需把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搞好村干部与群众关系。使大家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搞好新农村的建设。二,农村地区经济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经济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毋庸置疑的。我村位置虽位于新邵偏远之地。但交通顺畅。有217省道贯村而过。这给村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给村里的大理石矿工业带来了发展的希望。我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人均收入也越来越高。工业的飞速发展,使我村声名远扬。工业发展较快,但是农业综
本文标题:[3000字]有关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48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