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粤语“得滞、乜滞、咁滞”是否属于同一个家族?ahref=
中國語文研究2006年第1期(總第21期):頁1-11粤语“得滞、乜滞、咁滞”是否属于同一个家族?*邓思颖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提要粤语“得滞”、“乜滞”和“咁滞”都出现在述语的后面。本文的目的主要讨论它们的一些语法特点,并且分析它们的异同。基本上,本文认为“得滞”是一个词尾或后缀,黏附于形容词述语;“乜滞”和“咁滞”都是一个副词,原本位于动词之前,但经过动词短语移位/谓语移位后,在表面上形成了“后置副词”的词序。关键词粤语、词尾、后置副词、移位一引言:文献上“得滞、乜滞、咁滞”的分析这篇文章所讨论的三个词是粤语的“得滞”(dak1zai6)、“乜滞”(mat1zai6)和“咁滞”(gam3zai6)。1这三个词出现的位置在述语的后面。请比较下面的三个句子:(1)碟牛肉咸得滞。(这碟牛肉太咸了。)(2)呢班懒鬼冇上堂乜滞。(这班懒鬼没有怎么上课。)(3)佢做起篇文咁滞。(他几乎做好了论文。)文献上,有关粤语这三个“滞”基本上有三种分析:“补语说”、“后置副词说”和“词尾/助词说”。1.1补语说根据补语说,粤语这三个“滞”应该属于作为补充述语的补语。比如说,张洪年(1972)认为“得滞”和“咁滞”是描写补语。“滞”是一个形容词,引申比喻“达到极点,或者过分的意思”。黄伯荣(1993)认为“得滞”和“乜滞”都属于补语,表示性状程度。1.2后置副词说根据后置副词说,粤语的“滞”是表示程度的“后置副词”,或者,在句法上,后置副词也称为“后置状语”。主张这种说法的学者有袁家骅等(1960),高华年(1980),曾子凡(1989),Peyraube(1997),郑定欧(1997),王宁、邹晓丽(2000)等人。2因为普通话不允许*本文部分内容曾在“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补语讨论会”(2001年4月,香港理工大学)和“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2001年10月,西安外国语学院)报告过,衷心感谢与会者所提出的问题。《中国语文研究》的审稿人对本文提出很多有用的意见,改正了不少错漏之处,并促使笔者重新思考对“乜滞”的分析。本研究获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经费G-T334的部分资助,特此致谢。1本文所用的粤语拼音是根据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2MatthewsandYip(1994:172)把“得滞”分析为表示形容词程度过分的“idiomaticexpression”。1后置副词,粤语这些后置副词的出现一般被描写为粤普语法差异的一大特点。1.3词尾/助词说另外的一种分析是“词尾/助词说”。根据这种看法,“得滞”是一个词尾,而“乜滞、咁滞”是助词(李新魁等1995,张双庆1997);或者把这三个“滞”都当作助词(饶秉才等1981,张励妍、倪列怀1999)。综合文献上的各种说法,有关粤语这三个“滞”的分析可以归纳为下面的表。表中的“-”表示著作中没有提及该词;“?”表示著作没有明确注明词性;而“()”表示著作没有直接提及该词,但按理应该作如此分析。(4)文献对粤语“得滞、乜滞、咁滞”分析的归类得滞乜滞咁滞袁家骅等1960副词副词-张洪年1972补语-补语高华年1980副词副词-饶秉才等1981助词助词助词曾子凡1989副词副词-黄伯荣1993补语补语-李新魁等1995词尾助词助词张双庆1997词尾助词助词Peyraube1997副词(副词)(副词)郑定欧1997副词??张励妍、倪列怀1999助词助词助词王宁、邹晓丽2000副词副词-究竟这三种看法,哪一种比较客观和准确描述粤语“得滞、乜滞、咁滞”的特征?在未评价这三种看法之前,让我们在下一节先仔细讨论这三个“滞”的语法特点。二“得滞、乜滞、咁滞”的语法特点2.1“得滞”的语法特点首先,在意义上,“得滞”表示过分的程度,程度极深,相当于普通话的“太”(袁家骅等1960,饶秉才等1981,麦耘、谭步云1997,郑定欧1997,李荣等1998,张励妍、倪列怀1999等)。张洪年(1972:127)认为“滞”是一个形容词,它的意义是“表示一种吃得过多而引起消化不良的病症……引申来用,就要来比喻达到极点,或者过分的意思”。在形态上,“得滞”只黏附于形容词,修饰形容词,例如(5)的形容词“恶”。“得滞”不能黏附在动词上,例如(6)的动词“笑”。(5)佢恶得滞。(他太凶恶。)(6)*佢笑得滞。“得滞”可以黏附于用作表示结果的状态补语形容词。但是,这个形容词必须是一个“独立”的述语(例如(7)的“干净”),而不能是述补式复合词的一部分,例如(8)的“干净”是述补式复合词“洗干净”的一部分。“得滞”黏附在(8)的“干净”就显得不合语法。2(7)架车洗得干净得滞。(这辆车洗得太干净。)(8)*架车洗干净得滞。当“得滞”黏附于形容词之后,它不能再跟其他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例如(9)的“好、太、几”)、否定词(例如(10)的“唔”)或者其他表示程度的词尾(例如(11)的“晒”)共现。(9)*佢好/太/几恶得滞。(10)*佢唔恶得滞。(11)*佢恶晒得滞。张洪年(1972)认为“得滞”是一个描写补语。不过,按照张洪年(1972)对粤语描写补语定下的标准,“得滞”不太像一个描写补语。比较“得滞”和一个典型的描写补语如“唱得好听”的“得好听”,我们发觉它们有下面的分歧:首先,“得滞”的“得”之后不能加上停顿,不像其他的描写补语。(12)佢唱得呢,几好听啊!(他唱得呢,很好听啊!)(13)*幅画靓得呢,好滞!第二,“得滞”的“滞”不能受副词修饰。(14)佢唱得非常好。(他唱得非常好。)(15)*幅画靓得非常滞。第三,“得滞”没有“得唔滞”的讲法(张洪年1972)。(16)佢唱得唔好。(他唱得不好。)(17)*幅画靓得唔滞。第四,“得滞”的“滞”不能进入正反问句。(18)佢唱得好唔好?(他唱得好不好。)(19)*幅画靓得滞唔滞?那么,“得滞”是一个什么东西?在功能上/意义上,我们认为“得滞”像一个“强化补语”。按照张洪年(1972)的讲法,强化补语是一种加在谓词后头,用来强化形容程度的补语。在粤语里,典型的强化补语例如“靓极”的“极”,“激死”的“死”。3在形态上,我们认为“得滞”像一个词尾。“得滞”的形态特点基本上符合张洪年(1972)对词尾分析的标准。(a)“得滞”的灵活性很高,差不多可以跟任何的形容词述语结合(词尾的“灵活性”)。(b)“得滞”不能独立存在,一定要依附述语而出现(词尾的“黏附性”)。(c)“得滞”不是指“滞”(“吃滞”的“滞”)。意义上,它缺少实在的意义,介乎虚实之间(词尾的“虚空性”)。3在汉语语法的著作里,这种补语一般称为“程度补语”(朱德熙1982,黄伯荣、廖序东2002等)。3因此,我们总结认为,在功能上“得滞”是一个强化补语;但在形态上它是一个词尾或后缀(suffix),黏附在形容词述语之上。2.2“乜滞”的语法特点粤语的“乜滞”表示动作行为接近某种程度、状况(麦耘、谭步云1997,郑定欧1997),相当于普通话的“几乎、差不多”(袁家骅等1960,郑定欧1997)、“(不)怎么、(没有)什么”(饶秉才等1981)、“(不)太”(张励妍、倪列怀1999)、“(没)多少、不大”(袁家骅等2001)。下面的例子反映了“乜滞”可以出现在动词(例如“笑”)或者形容词(例如“高兴”)的后面。请注意,在句法上,“乜滞”必须跟否定词共现。没有了否定词,例如(23),句子就不能成立。4“乜滞”是一个“否定极项”(negativepolarityword),就象英语否定极项“anyone”和否定词“not”的关系,前者往往跟后者共现。(20)佢冇笑乜滞。(他没怎么笑。)(21)佢唔笑乜滞。(他不怎么笑。)(22)佢唔高兴乜滞。(他不怎么高兴。)(23)*佢笑乜滞。另外一个有关“乜滞”的句法特点是“乜滞”受到定域条件(localitycondition)限制:否定词跟“乜滞”的距离不能超越一个小句(clause)。否定词必须跟“乜滞”出现在同一个小句之内。(24)和(25)的差异反映了这一点。(24)我知道[陈先生唔去乜滞]。(我知道陈先生不怎么去。)(25)*我唔知道[陈先生去乜滞]。跟前文所说的“得滞”不同,在句法上,“乜滞”可以出现在宾语之后。(26)是一句及物句子,而(27)是一句双宾语句子。(26)个秘书冇用部影印机乜滞。(秘书没有怎么用那部复印机。)(27)学校冇畀钱佢乜滞。(学校没有怎么给他钱。)如果有宾语出现,宾语要么是有定(definite),要么是类指(generic),不能是无定(indefinite)。(28)佢冇睇呢三本书乜滞。(他没有怎么看这三本书。)(有定)(29)佢冇睇书乜滞。(他没有怎么看书。)(类指)(30)*佢冇睇三本书乜滞。(*他没有怎么看三本书。)(无定)“乜滞”的基本意义跟普通话的“怎么、(不)大”相似。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会4袁家骅等(1960:226)举过(i)这样的例子,并且把它翻译为普通话“他差不多吃饱了”。但是,对我的语感来讲,(i)不能接受。除了(i)这个例子外,该书还举了例子(ii)并且翻译为普通话“我几乎没喝”。按照该书的定义,“乜滞”理解为“相当于普通话的‘差不多’,‘几乎’。”我们认为这个理解不正确,该书显然把“乜滞”和“咁滞”混淆起来。事实上,在该书的第二版里,例子(i)已经删掉,例子(ii)的普通话翻译更正为“我没喝多少”,而“乜滞”则重新定义为“相当于普通话的‘(没)多少’或‘不大’”(袁家骅等2001:222)。(i)佢食饱乜滞。(ii)我冇饮乜滞。4发觉“乜滞”的核心功能是修饰谓语,特别是修饰谓语所表示的次数(如果谓语是动词)或程度(如果谓语是动词或形容词)。(31)的“乜滞”修饰动作的量,(32)的“乜滞”修饰看书的深度,5而(33)(=(22))的“乜滞”修饰高兴的程度。(31)我冇饮乜滞。(我没喝多少。)(32)我虽然睇过三次,但睇得好快,等如冇睇乜滞。(我虽然看了三次,但看得很快,就好像没(怎么)看过一样。)(33)佢唔高兴乜滞。(他不怎么高兴。)究竟“乜滞”跟否定词有什么关系?我们认为否定词否定跟“乜滞”有关的次数或程度。例如(34),他不是没有去,而是不怎么去。否定词“冇”不是否定“去”,而是否定“乜滞”。因此,从语义的“辖域”(scope)的关系来看,“乜滞”的辖域应该在否定词之内,而否定词的辖域比“乜滞”的辖域为广。(34)佢冇去乜滞。(他没有怎么去。)(冇>乜滞)跟“冇”和“唔”不同,否定词“未”不能跟“乜滞”共现。原因可能是“未”是否定事件的发生。如果事件/动作尚未发生,就根本谈不上事件/动作的次数或程度。我们过去曾把“乜滞”分析为动量词的一种,在句法上,动词、宾语和动量词组成一个动词短语(邓思颖2001)。6我们当时的主要考虑是“乜滞”和动量词在句法上有互排性的现象,例如(35)的不合语法就好像(36)的情况一样,“乜滞”和动量词都占据同一个句法位置。(35)*佢冇去三次乜滞。(36)*佢冇去三次五次。这样的分析虽然能解释(35)的不合语法,但却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有些谓语纯粹表示状态(例如(33)的形容词谓语),根本谈不上“动量”,“乜滞”在那些句子的地位很难说是动量词。第二,动量词前面的宾语不可以是一个表示类指的光杆名词(Huang1982,1994),例如(37)动词后面有光杆名词“书”和动量词“三次”。(38)(=(29))的可以接受对“乜滞”作为动量词的分析构成反例。(37)*佢睇书三次。(*他看书三次。)(38)佢冇睇书乜滞。(他没有怎么看书。)至于所谓“乜滞”和动量词互排性的问题,即(35)不合语法的问题,我们认为属于语义的问题,并非句法的问题。以普通话例句(39)为例,跟“乜滞”有相似意义的“(不)怎么”,一样不能跟动量词“三次”一起出现。它们显然不占据同一个句法位置,但这个例子仍然不能接受。(39)*他不怎么去三次。5感谢本文的审稿人提供例子(32)。6在汉语语法的研究里,“动量词”也称为“同事宾语”(Chao1968,张洪年1972)、“准宾语”(朱德熙1982)或“补语”(胡裕树
本文标题:粤语“得滞、乜滞、咁滞”是否属于同一个家族?ahref=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5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