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共产党宣言的感悟(最新4篇)
共产党宣言的感悟(最新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共产党宣言的感悟(最新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共产党宣言的感悟【第一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共产党宣言》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初次翻开图书馆里的《共产党宣言》,看到它的封面就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之感。但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我看完了它。读完之后,我对共产党这三个字有了一种强烈敬畏之情,也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而提出的伟大理论,它的诞生,不仅为世界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更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些理论也许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但是它的基本思想仍然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理想的追求仍然是值得我们去推崇的,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国家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在追求自我理想的同时,应当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自己奉献社会,因此,读《共产党宣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可以看作是马克思全部成熟著作的纲领和红线,是每个真正的共产党人都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教育着一代代共产党人,我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都是通过学习《宣言》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在读过后,我觉得自己的收获主要包括:第一,了解了《宣言》的基本思想:人类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贯穿《宣言》的指导思想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第二,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有了新了解,树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概念。《宣言》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反动的社会主义包括三种类型,即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德国的或“真正的”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政治上为了复辟封建社会的没落统治,一方面惧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它们积极地参与对工人采取的一切暴力措施。另一方面,为了拉拢人民,激起同情,“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作旗帜来挥舞”。经济上,封建贵族在他们经营的一部分土地上,开办了一些工厂,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因此,封建的社会主义实质上代表的是占人口少数的没落的封建贵族的利益。第三,对怎样实现理想有了新认识,这就是把崇高的信仰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有三方面内涵:理论、运动和制度,而首先是运动。作为制度,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未来的社会作更多的描述。但作为运动,它已从一个幽灵到尝试(巴黎公社)再到国家制度,今天在中国已发展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因此要在运动中学习、实践共产主义。怎么学习、实践?那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提高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在今天,为小康奋斗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实现民族复兴就是为人类做贡献。同时,充分利用联合国、WTO、国际人权组织等平台,促进国际秩序公平,为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共产主义不仅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也是全人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在西方,如中世纪但丁神曲中的天堂,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在东方,曾有陶渊明的桃花源,上古的大同社会。其很多内容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和共产主义相一致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是人间大道,历史潮流。而作为人类先进分子的共产党人,更应坚定不移。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感触颇深,同时深刻体会到自己理论知识的欠缺,以后我会加紧学习党的经典著作,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引导自己,信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信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共产党人的前进步伐,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年轻人肩上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生!共产党宣言的感悟【第二篇】《共产党宣言》诞生在一个社会分裂极其显著的历史时期——人群内部基于利益的争斗达到了人类历史以来最激烈残酷深入广泛的时代。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历史自身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来说明彼时斗争的本质及其前景,以及斗争中一方如何抵达自身的自觉?人类的历史和现实,因为不同利益诉求而形成不同的人群。利益彼此之间的分歧,就引向人群之间的斗争。斗争的实质,在于劳动与对象及其产物(产品)之间的分离。历史发展的实情在于:人群中一部分人可以占有或剥夺另一部分人的劳动及其成就。社会发展的规律就在于:因为人群内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与对象的关系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而彼此斗争,如此不断改变着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也不断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来的历史都是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争夺利益的斗争的历史。共产党人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于:将人类历史引向一个全新的阶段,即彻底改造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摆脱利益占有关系而引致的斗争。“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获得的生活地位。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历史的必然性规律就是基于经济利益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的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在于,摆脱过去历史中占有权力的阶级对于被统治阶级的劳动的占有,而使得每一个劳动者实现自身对于自身劳动的占有。“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前的一切历史中,历史规律都自在地起着作用,而只有历史发展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产生了无产者阶层,历史规律才获得了其自身抵达自为的主体。财富的私人占有与生产财富的社会化,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得历史发展领悟于财产占有自身的扬弃,也就是私有制自身否定而走向公有制。公有制作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两点为基础:一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已经彻底突破了私人占有的樊笼;二是新的权力占有者本身不能以权力占有财富。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突出之点,就在于它必须斩断权力与财富的关联。从这一点而言,历史的规律恰好说明,只要社会更替产生的权力还没有被制约其占有财富的权利,那么,它就不是真正社会主义的。人类历史揭示,从来的社会革命与变革,都是既有的社会生产引起了人与财富关系的变化,从而上层权力内部发生了分化,以社会整体的名义否定了旧有的财富占有关系,以新的财富占有方式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因此,真正社会主义的革命与变革,必须否定一切财富的私人占有而实现财富的公共占有。所谓公共占有,其内在的要义在于两点:一是每个劳动者自身的劳动不被自己之外的他人所占有;一是一切权力不能因其权而占有财富。“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因此,社会主义的政治权力是一种自身剥夺自身存在必要的权力,它只是担保社会成员的劳动不被权力所占有,它否定权力对于他人劳动的占有:“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每个人因为领悟自身的劳动,而享受其劳动,也就是说他劳动并占有其劳动及其成果,因此其劳动是自由劳动,“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作为一个不断否定现存状态的革命性实践,它无疑需要理论的指导,由此它才是真正自觉的。但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本身的本质,并不存在于某种先验的理论体系之中,更不存在于什么天才人物的主观设计之中。她生成于所有自由劳动者的自觉劳动之中。在本质上,共产主义的运动是一种真正自觉化了的日用常行,它没有在具体生存个体之外的本质或理念,而就是个体之对于自身存在生动而具体的领悟与自我主宰。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对“占有他人劳动及其成果”的否定,它以一种革命性的理念倡导“天下为公”,从而在实质上拒斥着一切对于自由生存的可能阻碍。因此,社会主义的理念首先是对于剥削的否定,它保证劳动者之劳动属于其自身。这就是最为基本的正义和秩序。让劳动自为占有,是无产阶级革命及其专政的核心理念。让所有、每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员,都被限制其对于他人劳动及其成果的侵吞和剥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正义与秩序的基础。因此,这个社会秩序就是这个社会的共同纲领,它为所有这个社会中存在的个体与组织所不得不遵守。而如果制度化的权力或权力的制度化可能固化权力对于财富的占有,那么,“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因此,从思想观念上说,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有某些或某个成员取得了某种扭曲化了的权威化乃至神话般的存在,他以个人的观念为社会主义本身的本质、正义和秩序,并以思想上的情绪化或愚昧化来遮掩对于“劳动自为占有”的不保护,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言行不一,即实际的历史与被宣扬的历史之间存在着深度的反差甚至截然不同。真正的社会主义本质上还毫无踪迹,我们还生活在一种异乡。共产党宣言的感悟【第三篇】今年初,我重温《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越发深切地感受到,当年马克思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改造世界的思想,更是一种对崇高理想的召唤、对心中美好生活画卷的向往。这种理想、这种向往,不随岁月流逝,不随时空变幻,如烈日的炫目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蕴含的斗争精神,为我们奋进强军征程提供了巨大动力。《宣言》开篇即体现这种斗争精神:面对旧势力所称“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宣言》回应“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彰显出革命者勇于直面现实、敢于斗争的勇气。这种斗争精神贯穿《宣言》始终,即使时隔多年再读,仍然让人感到热血澎湃。《宣言》字里行间所展示的这种精神力量,我们应当充分汲取和发扬,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斗争勇气,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宣言》给人以创新的力量。《宣言》指出“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历史条件为转移”,而《宣言》本身,从主旨到具体内容,都体现出与时俱进、开放发展的理念。可以说,《宣言》本身就是在实践中发展的理论创新创造,其所示范的全球化视野和开放性思维,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具有重要指导借鉴意义。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尤其需要创新精神。因为战争不会重复,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相同的战争。因而,我们应当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破除和平积弊,着眼备战打仗,勇于创新突破,抓住现在、赢得未来。《宣言》通篇都体现结合实际、指导实践的意图,其所描绘的展望与蓝图,都是针对清除当时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弊端所提出的,如“最先进的国家剥夺地产,地租用于国家支出、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等十项具体变革措施,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由此想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
本文标题:共产党宣言的感悟(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53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