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陈情表》说课稿【通用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9《陈情表》说课稿【通用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陈情表》说课稿【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陈情表》说课稿【第一篇】《陈情表》说课稿一、说教材《陈情表》来自人教版第四册的第五单元,第五单元主要讲中国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欣赏重点是语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叙述中兼以议论或抒情的手法。就《陈情表》来讲,在语言上骈散结合,自然纯粹,在构思上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来看,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1、教学目标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和文体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词语,背诵。赏析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以及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好文档,供参考2/192、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把握行文层次,体悟以其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特点3、教学难点理解诸多实词和虚词,并进行分类归纳。二、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分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学生采取的学法是诵读法和讨论法。本文拟定两个课时。(一)说教学过程1、导语设计以后人的评价导入课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2、整体感知1、首先多媒体投影作者及写作背景及文体常识2、听读,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读课文,体会的语言的节奏感以及感情。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学生提出字词方面的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学生自己小结。自由朗读课文中,理清思好文档,供参考3/19路。3、归纳每一段的大意3、研读赏析:问题: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讨论后明确:因为自古忠孝两难全,他为了达到奉养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情辞恳切,字字发自肺腑来打动晋武帝,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讨论: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个两难的处境中,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李密是怎样化解这个矛盾的?(换位思考、列数字)孝:身世凄苦——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报养刘之日短也(情)解决先尽孝忠:沐浴清化——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理)矛盾后尽忠语言的个性鉴赏(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4、拓展阅读:让学生讨论一下《出师表》和《陈情表》的异同。不同:《出师表》全文无不流露出作者忠君爱国之好文档,供参考4/19情。《陈情表》则通过陈述自己的“苦情”“亲情”“忠情”让学生讨论一下对“孝”的看法。四、说板书设计(略)《陈情表》说课稿【第二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陈情表》是必修五第二单元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本单元话题是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旨在让学生把握作品抒发的真挚情感。就文体而言,是文言文也是散文。按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是高中生必须达到的目标;从散文的角度学习文学作品《陈情表》,要按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概括要点”的要求,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引导学生感受《陈情表》感人至深的思想情感,理解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孝两全的思想局限,进而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关爱亲情的思想意识。好文档,供参考5/19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教学重、难点:1、学习重点: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2、学习难点: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来完成知识目标,第二课时完成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好文档,供参考6/19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环节1:情景导入。孝敬长辈,忠于朝廷,是中国古代君子立身行事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千百年来,人们奉行于此,常以“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相提并论,李密的《陈情表》感动了皇帝,感动了上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以孝动人的文章——《陈情表》。环节2:课堂检测。课前已发下了导学案,主要检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掌握情况。环节3: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为学生设计三个问题: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情?他陈情的内容是什么?用了什么方式?学生讨论后发表见解,教师梳理内容并归纳为:(1)李密“陈情”的理由是因为皇帝下诏任命他为太子洗马,“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而他又不想应诏就职,“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好文档,供参考7/19(2)李密“陈情”的具体内容:①述父丧母嫁、祖母收养、祖孙相依为命之悲惨遭遇。②述因祖母病重,太守举孝廉不就,刺史举秀才不从,皇帝下诏、官府逼迫也难以应诏的两难处境。③述圣朝以孝治天下,而自己孤苦无依,祖母又“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祖孙“更相为命”,因此“不能废远”的理由。④述祖母年事已高,“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祖母百年后,自己再对国家“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报效犬马之劳的愿望。(3)李密陈情的方式是融理于情、融情于事。作者自己的孤苦无依、和祖母相依为命、对皇帝的知遇恩情等“情”自然巧妙地融入了对皇帝的“陈”述之中,晓畅、通达、浑然一体,没有雕琢之痕,使人感到作者时时在述事,又处处在抒情。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环节4:拓展探究(1)有人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孝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读罢此文,请谈谈你对“孝”的感受。(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并谈谈自己好文档,供参考8/19的学有所悟,以求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概括能力并让学生真诚地为亲人奉上自己真诚的回报。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道德意识逐渐淡漠的今天,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明确:封建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伦理,其根本的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今天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态度。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未过时。(2)将本文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对比,看两篇文章在“动之以情”上有什么异同。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古人常有“忠则《出师》,孝则《陈情》”之说,可见两篇文章在用情方面是相似的,都是以真情来打动人,这是古代抒情散文中的典范。不同:《出师表》这篇奏章以议论、叙事为主,字里行间渗透了诸葛亮眷恋“先帝”知遇之恩的强烈感情。作者与刘禅兼有“君臣”与“托孤”的关系,陈述意见借“先帝”之口道出,饱含深情,字字句句发自肺腑,更容易打动刘禅。告诫语重心长,殷勤寄语,率直诚恳又不失长者、臣下身份,全文无不流露出作者忠君好文档,供参考9/19爱国之情。杜甫赞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赞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可见语言感情之深。《陈情表》则通过陈述自己的“苦情”“亲情”“忠情”来打动晋武帝,希望能够准许自己侍奉祖母以终余年,因此言辞委婉流畅,情文并茂,扣人心弦。晋武帝看了文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环节5:课堂小结文章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李密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述暂时不能应召赴任的衷情,言辞恳切,表情达意淋漓尽致。学习本文,我们既要学习作者融情于事、真切感人的“情”,又要理解作者作为“亡国贱俘”对新朝国君陈情时的谨慎、得体、恰如其分的语言;既要读懂李密的“孝”情,又要领悟其中的感激之“情”。环节6:作业设计1、背诵《陈情表》,在背诵的过程中,以求更深刻的感悟其情感。2、语言运用练习:以“忠”和“孝”为话题写篇随感。通过这个作业,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四、说板书好文档,供参考10/19情理陈以往之情不幸的家世以孝治天下陈现今之情两难的处境忠孝难两全陈日后之情不仕的原因先尽孝后尽忠层层深入,感人至深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陈情表说课稿]相关文章:1、陈情表说课稿检验科年终工作总结范文3篇《陈情表》说课稿【第三篇】高中语文必修五只安排了一个文言文单元,《陈情表》是其中的1篇讲读课。高中阶段大纲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而本单元的4篇文言文是文学性较强的古代散文,因此教学的重点不在词句的理解上,而应在培养初步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上。据此,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好文档,供参考11/191、基础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丰富文言语感;理解“夙、凶、薄、息、寻、除、听、卒”等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充实文言仓库。2、思想教育目标:领悟作者苦情、亲情、忠情这些真实情感的展示。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本文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体会作者以情动人的文笔。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因此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乞终养的目的是教学重点。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题解导入《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文章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二、整体感知好文档,供参考12/191、听录音朗诵,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真挚动人。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取晋武帝的同情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2、指导诵读,梳理文意。教师边引导学生诵读,边疏通字句、梳理文意。第一段:陈言自己的悲惨遭遇——“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第二段:叙述朝廷逼他作官的经过。第三段:表达自己尽孝的心意。第四段:表达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意愿。三、鉴赏评析1、写文章的目的,在于影响对方(读者)。或者是宣传一种主张,或者是表达一种愿望,都要使对方接受。而在实现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现手段来说,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陈情表》就是这样情理兼备的好文章,堪称西晋散文的名篇。那么,这篇文章是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呢?第一,表现真挚的特殊孝情。好文档,供参考13/19《古文观止》对这篇文章曾这样评说:“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李密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刘氏一人抚养成人的,这种孝亲的关系自然不可分离。所以作者首先从这里写起。他先写自己,从小孤弱,亏了刘氏的抚养。而且“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这里见出刘氏的辛苦。再写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这时只有李密来服侍照应。刘与李密这不可分割的关系说到位了
本文标题:《陈情表》说课稿【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546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