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蜀相》教学设计(4篇)
《蜀相》教学设计(4篇)【导读】这篇文档“《蜀相》教学设计(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蜀相教学设计【第一篇】《蜀相》教学设计康宁霞教学目标: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深层意蕴。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方法:三读三品;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以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歇后语导入,为诗人笔下忠诚、忠贞和美政的诸葛亮形象打伏笔。二、读一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三、品一品(一)分析意象(一品)诗人在首联、颔联中抓住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心境?如何表达的?(分组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评)(二)分析形象(二品)引导学生对照分析概括诸葛亮、杜甫的形象。(再读,读出感伤、叹惋的情感基调)(三)把握情感(三品)品味“寻、泪”表现出的诗人情感的起伏。赏析“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情感。(三读,美读,读出诗歌的意蕴美。背诵、默写)五、练一练通过练习,学会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揣度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方法鉴赏诗歌。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忧国忧民,报国无门。六、延一延(课后作业)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份)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份)板书设计:《蜀相》杜甫乐景衬哀情诸葛亮:鞠躬尽瘁出师未捷杜甫:忧国忧民壮志难酬《蜀相》教学设计【第二篇】一、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古诗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在鉴赏古诗时,学生对课文把握透彻,领悟深刻;但是,单独做题时,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怎样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课便是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尝试。教授《蜀相》这首诗时,笔者的设想是让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单元要求“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采用“提问法”来授课。为此,设计了读、问、背、练这几个环节,力图让学生通过掌握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迅速进入诗歌中去,并能从诗歌中读出个人的体会。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的生平,背诵全诗。(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2.品味关键词语,进而把握诗句意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三、教学重点1.诗中有关诸葛亮的典故;2.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四、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感情。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杜甫。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有着心念苍生的博大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坚持着这样的生活信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是,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一生颠沛流离。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公元759年,诗人来到成都,开始了他“飘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飘泊成都期间所写的作品——《蜀相》。(二)紧扣文本,知人论世1.诗歌的题目是“蜀相”,所指的是三国时期刘备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元代方回《瀛奎律髓》中说:“子美(杜甫字)流落剑南,拳拳于武侯不忘。”那么,本首诗的哪个句诗,具体描述了诸葛亮的事迹?明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2.在这几个诗句中,杜甫提及了哪些史实?它可以让我们想起诸葛亮的哪些际遇?明确:“三顾频繁”、“两朝开济”、“出师未捷”这三个“史实”。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包含了作者杜甫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小结1:诸葛亮帮助刘备开创蜀汉事业,又辅佐刘禅支撑艰难局面,建立了丰功伟业,是个德才兼备的人物。诸葛亮死后,被封为武侯。后人建有武侯祠,用来纪念这位忠心耿耿的旷世英才。5.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英年早逝,赍志而殁。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长”字,能否改为“常”字?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长:永远,永恒;毫无例外。常:常常,经常;偶有例外。6.作者说,“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里的“英雄”,指的是什么样的人?那些“泪满襟”的“英雄”群体之中,是否也应该包括作者本人?明确: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人们。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作者从小志存高远,却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7.既然“英雄”之中,包括杜甫自己,我们就来看看,杜甫为何会为诸葛亮而泪满衣襟。请完成以下表格,比较杜甫和诸葛亮在某些方面的异同。小结2:诸葛亮的抱负,是“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杜甫的志向,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由此可见,天下英雄,往往以天下为己任,抱负相同,使命类似!也正因此,才有这样的说法:“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8.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何“英雄”们尤其感到痛心?提示:历史上“壮志未酬”的“英雄”,还有哪些?请以我们熟悉的诗人和词人为例,说说其事迹和相关的诗句。明确:虽九死其犹未悔。(战国·屈原《离骚》)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南宋·陆游《书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南宋·辛弃疾《破阵子》)小结3:世俗往往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然而,英雄的成功,既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更不可逾越客观环境和条件。这是功利、浅薄的世俗,所不明白的地方。“未捷先死”之身,和诸葛亮的“定计天下”的雄才,所构成的,是一种无法超越的客观矛盾。这种矛盾,是宇宙的久远和人生的短暂之间的矛盾。这是人生诸种矛盾之中最无法逾越的一种。诸葛亮得逢明主,拥有用武之地,尚且赍志而殁。这更令那些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英雄”,断肠恸哭!后世的英雄,与其说,在为诸葛亮的结局和归宿而流泪,不如说,也是在为自己的命运和遭遇,而流泪!(三)赏析景物,品味词句教师过渡语:这样看来,诗歌好像只要后面的四句,就已经说够了意思。那么,作者为何还要写前面四句呢?让我们再来学习诗歌的首联和颔联(齐读前四句)。9.前四句,紧紧扣住了哪一个字来写景?这一个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寻”:特意去找,急切去找。“寻”字,体现了作者的一种情感——崇敬、仰慕。祠堂周围都是高大茂盛的柏树,渲染了什么氛围?明确:庄严肃穆小结:松柏有万古长青之意,暗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常在。10.作者在丞相的祠堂,到底“寻”到了什么景?明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11.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将这两句诗改动一下,大家对比分析,看原诗句用词之妙处: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明确:改动之后,境界全变。改动后的诗句,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这,显然不符合作者景仰蜀相诸葛亮的心境和原意。而在原诗句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这本是赏心悦目的无限春色,却空空荡荡,无人欣赏。因为“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碧草萋萋,无人欣赏;黄鹂婉啼,无人倾听。因为,人们(也包括作者杜甫自己),景仰蜀相诸葛亮,其他一切,都已弃置一旁,无心问津。衬托手法,乐景衬哀情,十分巧妙。因此,原句用词,情感极其庄重,手法极其高明。(四)走近诗人,探究题旨12.杜甫在《诸葛庙》一诗中这样说:“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很显然“丞相祠堂”,是用不着反复寻找的。那么,作者“屡入”武侯祠,到底是要“寻”什么?明确:当时的唐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藩镇割据,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心系国家的诗人杜甫,是多么渴望能有一位如诸葛亮一样的贤相降临,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啊!13.诗歌题为《蜀相》,但主要内容却是写诸葛亮。那么,诗题能否改为“诸葛亮”?提示:说起诸葛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诸葛亮的什么特点?明确:尽忠竭智。比如:妆饰:羽扇纶巾(古代流行的儒将装扮);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故事:草船借箭、火烧连营(赤壁之战)、空城计、七擒孟获、木牛流马等;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蜀相》一诗的切入点,就完全不同了。“蜀相”,即蜀国丞相,这是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政治术语。在这里,杜甫是从诸葛亮的政治身份来赞叹和凭吊他的历史功绩的。这个角度,既切合他身处乱世,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大唐江山的思想,同时也暗示出自己报国无门、功业未就的伤痛。在这里,杜甫称颂“千古第一贤相”诸葛亮,有自比之意。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沉沦于社会的底层,但诗人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积极用世,心系苍生。对此,陆游总结得好,“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就是后世尊杜甫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的理由。(五)总结方法,学会鉴赏①知人论世,合理联想;②抓住意象,展开想象;③抓住词语,赏析名句;注:一切从文本(语言文字本身)出发小结4: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养育了我们这个东方古老的民族。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让我们在读诗中,提高文学素养;在读诗中,拥有优雅的生存状态。《蜀相》教学设计【第三篇】《蜀相》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3、通过朗读和想象,进一步激发对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学习重点1、理解“寻”“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当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在绝望和忧愤中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惆怅;戎马一生的文天祥在壮志未酬之时也独自吟唱了“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悲寂,那么,一生不得志的杜甫在独处时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蜀相》。二、课前检测(见多媒体)三、熟读成诵1.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学法指导:结合背景,整体感知,把握基调,读出感情。2.了解诗歌格律,把握诗句节拍,再次诵读。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四、整体感知诗的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各写了什么内容?首联:以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颔联:写入祠后所见所闻。颈联:精辟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尾联:叹惋诸葛亮壮志未酬五、品味探究探究一:说一说,在首联当中,哪些词语用得比较传神,有
本文标题:《蜀相》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65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