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徜徉在《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之中,一种滋润与享受油然而得,心中不免对周教授赞叹不已,一页一页地看下去,1篇1篇地品味,一条条新的理念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头脑,心中的情感也在自然流淌。作为“初出茅庐”的老师,真有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导师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该书集全国58位特级教师、名教师以及教育专家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四个方面对新课程教学提出的100条建议,旨在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给刚入职的我进入新课程教学以智慧的启迪。也许在这之前我还没有完全适应教师这个角色,毕竟暑假前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可是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该真正进入教师这个角色了。品读这本书,就好像与名师近距离交流,每一条建议都像一股清泉洗涤着我的头脑。回忆两个多月来的教学,多媒体伴随着我一起成长。我的多媒体不在于会制作多少复杂的课件,而着重于一个“多”字上,通过多媒体将生活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一一搬进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情境。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多媒体课件也是如此,平时对于电影电视等方面多留心多观察,多收集多整理,等到需要时便可游刃有余。平时我都是在教育网站上先下载和可是对应的课件,然后筛选修改,最后再认真熟悉才在课堂上用。我觉得网站上的教育资源非常多,而且比较实用。有时只用简单的修改一下,有时也可以直接拿来用。有时也要自己花时间制作,而利用这些课件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也包括我在内。然而仅仅会使用多媒体是万万不行的,还要有爱。书中有句话,“成功教师不仅要有活的课堂,闪烁的智慧,艺术的设计,还要有爱的真诚、爱的平等、爱的常识。”但我却因此想起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中的一句话,“我仿佛是一个建筑师,从设计到施工、整体构架,从有限空间到各区域的功能,从哪儿到哪儿无阻隔,不干扰,又可延伸。犹如哪条小径通到一块空地,哪条是阳台可凭栏远眺等都精心设计,融通而和谐,参考资料,少熬夜!最终让主人快乐地生活。”(《情境教育的诗篇》第140页)。李老师的这些话不就是教学中艺术的设计吗?她那因人施教的意识不正来源于她对学生真诚、平等、赏识的爱吗?就是我们不学习新课标,也应该拥有这样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才会有教育教学的互动变通,才能生成活的课堂、闪烁的智慧。作为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就担任八年级班主任的我,有些东西确实力不从心。很多时间都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但是读了这本书,不能说完全参透了教育教学的真谛,略懂皮毛我想还是可以胜任的。在《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名师的指导下,我在课堂上也不断地寻找共性与差异,也在不断地利用名师的建议来指导自己,展现自己的教育艺术。记得有一次,我要举办班会,提前一周我就已经想好了班会的主题:期中考试总结主题班会暨学习经验经验交流会,而且我还准备了零食给学生和到场的任课老师。那次班会,一共分为四个篇章:正视现实篇、反思现实篇、表扬进步篇、前进篇,举办得非常成功,有学生和老师评价说就像晚会一样。当时我作为主持人,最值得欣慰的就是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任课老师对学生及班级的评价也是不错的。也正是在那时,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老师的不易,也感受到了身为老师的神圣及责任重大。另外,在读此书时,我不断地在寻找与课程相吻合的契合点,许多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给我许多启迪,点化了我的智慧,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点点思路。我觉得不管是教什么学科,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学,能学会。学生的成绩也就是老师最值得欣慰的劳动成果。有时我会在课堂最后几分钟,或者课前几分钟给学生放一小段视频,我觉得这不仅仅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样身为老师也可以和学生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学生相处下去,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此外,由于我本人比较喜欢演讲、朗诵、主持这些,所以我会适当的把我喜欢的和学生一起分享。并不是说要把我的喜好强加给学生,我只是觉得这样可以和学生的心更近一点,再近一点。也许只是这小小的一步,就能让学生对我的印象改观,何乐而不为呢?这本书给我的不仅仅地一节课两节课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更多地是自己从中悟出了许多教育思想,点燃了我教育生活的激情。学习名师,靠近名师,迈向名师,不再是梦想,而是一种不懈的追求,也许今天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磨炼过程,明天自己便成为后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参考资料,少熬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2最近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对这位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佩服至极,崇拜至极。他的每条建议都是那样富有哲理,用心去思考他的每一条建议,很好的借鉴,并运用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之中,都是非常必要,很有价值的,下面就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第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中提到的教师日记,这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感受和体会。我认为苏老提到教师写日记也就是今天我们所倡导写教学反思。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懂得了教师应当通过教学反思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正如叶澜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从中我们可以完全看出当前倡导的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之如此重要,如此必要。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许多教师外出听课、看课的机会很多,可是几年之后,多年之后,你再去听他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还是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这里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教师缺乏这种学习的品质,缺乏课后反思的品质。目前存在的状况就是有的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学期末统一的后补的,更为可笑的是,有的教学反思居然是课前预设的。这样哪还会有它的必要性,实用价\\值呢?所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和叶澜教授所说的那句话我们更应该重视写教学反思、并且坚持写,以此促进我们的成长,以此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都谈一个问题,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既有生动的现实作为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给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在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他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新课程更关注和提倡创设情境教参考资料,少熬夜!学,而恰当的情境能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同策略来同化和顺应新知,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开好头。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的放失的巧设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直觉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紧张和迅速的思维活动。教学中在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好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悬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如何让学生喜欢生物这门学科,首先,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创设情境,从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掀起一轮学习高潮。例如,我在“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前,首先我为学生表演了一个魔术:在两张看似相同的吸水纸(其实一张事先用淀粉液处理过,另一张用清水处理过)上,分别喷洒适量碘液,结果被淀粉液处理过的吸水纸变为蓝色,被清水处理过的没有变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掀起了一轮学习高潮,同时还启发了渴望探求真理的心理。我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几个建议,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应根据课的不同性质、不同阶段,有机地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感悟,使学生在充满智慧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魅力。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在读着《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部教育著作之后,能不断地把其理论和精华有选择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去感知、去发现、去探究。同时,我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它真正能够让我掩卷沉思时反省自己,使自己看到了不足。我相信每一位爱教育的人,都会爱上这本书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4参考资料,少熬夜!我算是个爱读书的人,我读的书很杂,但最爱读历史类的书,也爱读杂文,专业书籍从不敢丢,虽然也有很多是为了读而读,但是常常是一旦拿起,也难以释手,读书改变了我内心的宽度,改变了我对世界认识的深度,它让我变得自信成熟,苏霍姆林斯基的著述非常丰富,我没能够一一拜读,即使是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也只是初识皮毛。不过即使如此,该书对我的影响也是震撼的,原来,教师可以这样当的,书,是可以这样教的!此书给我的感触确实很多,这里,我仅就他的百条建议中的第一条“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即使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更是抛砖引玉。希望能从别人那里学到更多精彩的东西。以人为本“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是百条建议中的第一条,苏霍姆林斯基将它作为一百条建议中的第一条,我想是一定有他的深意的,苏霍姆林斯基把对人——认同(也就是学生)的关注作为第一条,引导并要求我们应如何去善待每一位学生。他觉得最为重要的不应该是分数,而是去关注每位学生学习的过程。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那个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的不用,得出的效果也不一样。这些建议给予了我很大帮助,让我在课堂实际操作中更熟练,我还发现了这本书中讲的最多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真正传授给我们一种正能量,一种动力,而这些正是来源于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举出的真实案例,基本都能让我对号入座,从根本中找出病因。我们要用心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们可以读得很慢,在细细咀嚼中领悟些什么;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某条建议与实践结合起来反复读,从实践中发现新的有价值的观点;也可以一边读这部书的同时多读读其他的书,从比较中获得更多与我有意的东西。像李镇西、闫学、郑杰他们不正是在此中阅读中有感而发,向其学习,而有所成就,有所著作的吗!当然别人的思想可以与我们产生共鸣,但却绝对代替不参考资料,少熬夜!了我们的思想,否则何来百人读《红楼》,就有百个黛玉形象呢?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记住:一个月,一本书,让阅读成为我们行走的方式;一辈子,一节课,让课堂成为展示你我生命价值的舞台!
本文标题:《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85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