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精编教学设计(实用5篇)
写作好帮手1/40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精编教学设计(实用5篇)【导读】这篇文档“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精编教学设计(实用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优秀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写作好帮手2/40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2、学情分析“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写作好帮手3/40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提问: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几种?ppt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物态”,再问:物质的3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吗?(ppt课件辅助教学)活动2讲授讲授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提出问题: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提出问题:“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设计交流写作好帮手4/40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问其余同学:你们对他的方案满意吗?还有其它的方案吗?实验的数据表格还有哪些量需要记录?教师说明:如图是教师设计的记录数据表格,仅供同学们参考,(ppt展示表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观察的是固体的状态、温度、及吸放热的情况,且每30s记录一次数据,教师说明:①为了使固体均匀受热,我们采用水浴法进行实验②实验的装置已经调整完毕,同学们只需将熔化和凝固实验器装入大烧杯的热水中就可以进行实验了,左边两组的同学使用的海波,右边两组的同学用的是石蜡③酒精灯使用是操作要规范,注意安全④海波的实验将使用930C的热水,请同学们小心⑤记录的数据较多,组员要分好工⑥教师也进行实验,利用温度传感器,计算机自动获得数据,并分析作图进行实验:请同学们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写作好帮手5/40注意观注:①实验操作是否规范;②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是否正确;③时间的间隔30s记录一次数据;④记录数据的项目是否齐全;⑤组员的分工是否明确;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⑦控制实验时间分析与论证:问学生:在分析数据时,除了利用数据表格分析数据之外,还可以采用深么方法呢?问:同学们数学课上学过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作图的知识吗?物理学上,除了利用表格分析数据之外,也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即图像法。向学生说明,数学图像知识可以应用到物理中,这是一种新的分析数据的方法---“图像法”。物理图像的横、纵坐标代表的是物理量,现在我们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描出计时起点的温度,其余的数据点请同学们自己描出。为了能更好的看出规律,最后大家要用一条光滑的曲线将所有的点连起来,并看看通过图写作好帮手6/40像能发现哪些规律。下面请同学展示所画图像,并分析,看能发现哪些规律。请其他的同学补充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计算机得到的实验数据及图像,和同学们得到的图像趋势是相同的下面我们利用这个图像,结合计算机记录的数据,把刚才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总结一下;结论:图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AB):海波的状态是固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升高第二段(BC):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不变;第二段(CD):海波的状态是液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升高另外,还可以看出各阶段经历了多少时间再请一位学生展示石蜡熔化的温度变化图像,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ppt展示两种物质熔化的图像提问:通过这两个图像的对比,能发现什么问题?小结:晶体和非晶体写作好帮手7/40ppt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和图片告知学生,是否有熔点只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点之一,它们还有其它的不同点,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进行研究深入讨论:提问:把晶体加热到熔点停止加热,晶体会继续熔化吗?ppt展示小资料:(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①查出:海波的熔点②查出:冰的熔点;再次实物投影演示实验: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提出问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与冰的多少有关吗”再问:熔化过程中固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已经清楚了,那么在凝固过程中液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如何呢?图像是怎么样的呢?试着画一画。播放课下教师做“水凝固实验”的视频,并展示教师记录的数据。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数据和“测冰水混合物温度”的实验,可以得到: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提出新问题:提问:写作好帮手8/40①你能利用简单的生活物品进行实验画出水凝固和熔化的图像吗?②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③其它的状态间能变化吗?变化过程有哪些特点呢活动3作业作业①利用简单的生活物品进行实验画出水凝固和熔化的图像②查资料,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优秀教学设计2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过程与方法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感悟物质世界的美丽多姿。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写作好帮手9/40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二、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本节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三、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过程本节安排3个教学板块:(1)认识晶体;(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3)液体的凝固。1、认识晶体学生对将固体区别为晶体和非晶体认识不足,教师应着力调动学生的观察积累,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图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模型、图片资写作好帮手10/40源,首先让学生建立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依据——形状规则与否的概念,初步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不宜将本板块变为演示,要舍得投入时间,引领学生经历固体(含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实验探究全过程,初步领略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也是课时安排建议本节2课时的主要原因。(1)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加工工艺,猜想到它们可能存在不同的熔化规律;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究竟有什么不同?(2)为了研究提出的问题,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讨论,制订出分工合理、实用高效的探究讨划和实验设计方案。各组首先应选取一种晶体、一种非晶体作为对比研究对象;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各组所选研究对象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不同。其次,要探究熔化规律,自然需要将研究对象熔化,怎样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观测记录哪些数据和现象?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或仪器?要否自己寻找或自制?这些都不要教师给定。这些问题需要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并要有所约定。例写作好帮手11/40如,各组达成借助酒精灯加热晶体和非晶体使之熔化的基本思路,约定定时(例如每隔30s)记录加热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温度,并确认当时研究对象的状态,直到熔化持续一段时间为止。至于各组探讨的具体问题,例如,停止加热后,熔化情况怎样?是选取冰和蜡,还是选取海波和松香或者别的作为研究对象?是用水浴法加热,还是直接加热?都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需知:规范完美的科学探究纯属理想模型,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以此模式组织探究只能是“假探究”;各组探究过程的差异应视为宝贵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使得合作交流、讨论评估更具实际价值。(3)在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①进一步巩固使用酒精灯或无烟腊加热物体的规范要求。②了解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构造特点、温度范围及分度值。③学会测量温度,知道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确认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写作好帮手12/40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体温计除外)。·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④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知道它们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如何使待熔化物体均匀受热、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熔化固体充分接触呢?怎样使待熔化固体缓慢熔化,以便观察和测量呢?·待熔固体应为细粒或粉末状。·盛装待熔固体的试管应较细,以增大受热面积。装入试管中的待熔固体应适量(过少,则熔化过程太短,不利观测;过多,则受热不均匀)。·优选间接加热(例如水浴)法,并用两枚温度计同监测试管内外的温度,调整控制热源加热力度,使内外温差保持在2~3℃左右。·建议学生先做非晶体熔化实验,再做晶体熔化实验。用意有二:前者较易成功且易理解;能够对后者产生更强列的印象和反差。⑤指导学生分工合作,高效安全地进行实验、收集证据。(4)在数据处理、讨论交流和评估环节,教师的主要工作应集中于:①激活学生寻找和比较数据规律的需要。②帮助学生回顾数学上描点作图的一般方法及其写作好帮手13/40优点,指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描画物质熔化曲线。③热情支持学生的附加探究实验,允许学生重做或部分重做实验,以便扩大交流和评估成果。④为学生提供讨论和评估的必要物质条件,例如,提供视频展台或实物投影仪,用以展示各组所得熔化曲线和数据记录表格。⑤实验结论不宜绝对化。为了达成共识,应组织学生对比分析、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归纳出二者的同异点,总结出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加热(吸收热量)。(5)得出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后,教师可予以扩展。①给出熔点概念。指出熔点是晶体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生活和自然界中,生产和技术上,许多现象和应用都与熔点有关。②引导学生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的吸热过程。③介绍常见物质的熔点,使学生对之有定性的了解。要求记住冰的熔点。3、液体的凝固教科书对液体的凝固处理较为粗略,教学中可引导写作好帮手14/40学生采用有意的接受学习方式进行。(1)列举生活、生产、技术上的液体凝固实例。例如,水结成冰,塑料颗粒熔化后注入钢模冷却凝固成塑料盒,熔融状态下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2)凝固过程和凝固曲线。引导学生对比冰(晶体)熔化过程的三个阶段,采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水(液体)凝固过程的三个阶段的吸放热特点和温度变化特点。要明确:虽然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但两种曲线却具有不同的物理含义。同时总结归纳出熔融状态下的晶体凝
本文标题: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精编教学设计(实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885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