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长征教学设计(最新4篇)
长征教学设计(最新4篇)【导读】这篇文档“长征教学设计(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长征》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要求:《长征》教学设计福新小学杨继红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体会诗歌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一、精彩回放,走进长征.1、同学们,在70多年前,曾有一次伟大的壮举,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共和国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胜利结束后,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的诗篇,那就是这首《七律.长征》。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在语言文字当中去领略长征的惊险悲壮,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2、检查预习,简介历史背景二、以读代讲,感知长征自由朗读、老师范读、师相机指导朗读三、文本对话,深入长征。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3、学生交流后,汇报。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2)交流。老师相机简笔画、讲故事、观看录象(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7、齐读最后两句。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四、诵读延伸,升华长征诗人以“难”字开头,“喜”字结尾,“难”中不怕,“喜”中开颜,首尾呼应,更衬托出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欣赏《长征》歌曲、感悟长征精神。长征教学设计【第二篇】一、设计理念:1、以生为本,关注学情:由于学生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缺少感性认识,所以在课前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同时针对有些字词不太容易理解,要求学生在课前加强预习。2、抓住关键,研读感悟:在品读诗文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抓住不怕这个看似平淡实则掷地有声的词来作为研读的主题,使自主感悟的空间尽量地最大化,最优化。二、教材理解:1、新课标对本文的教学要求:(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长征等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2、文本解读: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三、学情分析:学生比较喜欢学习古诗(近现代诗),但这些诗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确实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段距离,学生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也很有限。四、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长征等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五、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感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学生自读自悟和教师引导感悟相结合,适时补充相关影像或其他资料,以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七、课前准备1.学生:查找长征有关资料,通过借助工具书,预习诗文。2.教师:查找长征相关资料,准备飞夺泸定桥的视频或画面,准备歌曲《长征》。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无特殊要求。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词语手册、字典等。八、教学过程:县级备课设想乡镇交流意见教师使用体会1、谈话导入(师板书长征)读!同学们知道长征吗?关于长征你们了解到哪些内容?例如:你知道的长征故事有哪些?(交流)揭题: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这两个字应该是不平常的,沉甸甸的,再读长征!(再书七律,简介七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是我们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为歌颂长征而作的,毛泽东雄才大略,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现在就一起走进他的诗,走进那一段不平常的岁月。2、出示诗文,师范读。3、生自学,三读诗文。一读,读通诗句,读准生字。二读,读出节奏,理解词语。三读,借助工具书,尝试理解诗意。4、交流:(1)出示生字词:磅礴泥丸岷山云崖指导读词,读出每个词的味道,你知道了文中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不明白的?(2)指导读诗,读出节奏七律oo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刚才借助工具书大家自学了这首诗,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各句诗的意思?指名交流,共同评议。5、品读诗句,深入感悟。(1)长征这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已渐行渐远,今天的你我对长征的印象可能有些模糊,但是诗中有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词却像一声惊雷,豪情万丈。你能体会出来吗?(师生交流,板书不怕)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指导读首联。)(2)(师补充介绍)红军长征行程25000余里,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当时的红军缺吃少穿,更有敌人围追堵截。但这些艰难险阻有没有吓倒红军?他们怕不怕?你从诗句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3)交流。重点指导:大渡桥横铁索寒的画面。知道这句诗背后的故事吗?指名介绍或师生共同介绍(出示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当时大渡河上只有13根铁链,桥下水流湍急,对岸敌人利用天险疯狂扫射,红军为了争取时间,以身挡弹,强渡铁索桥。当时的场面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可是红军有没有惧怕过?这个寒字你是怎么理解的?那这句你该怎么读?(指导朗读)(4)后面的三句诗每句都有一个充满艰险的长征故事,根据你课前了解的和你此时的感悟,说说哪些画面也说明红军不怕远征难?(交流并指导朗读)(5)红军长征途中是不是就遇到了这些困难?你还知道有哪些?(6)是啊,千难万险又算什么?红军正是凭着藐视一切困难,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来再读第一句。(指导读好不怕只等闲)。师引生读:(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更开颜。6、欣赏歌曲《七律o长征》。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想?把我们的感想融入我们的声音吧!来!师引--红军----(有感情地背诵)小结:通过这首诗,长征这一段辉煌而又壮烈的岁月又浮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此时的你想对参加过25000里长征的先辈们说些什么?(交流)今天的我们是不会忘记这一段峥嵘岁月的,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九、板书设计:七律o长征不怕万水千山金沙水拍五岭大渡桥横乌蒙岷山……十、作业设计:1、完成课堂作业。哪道题觉得有困难,允许你们提一道。2、课后研究问题:充满了悲壮和豪迈之情的长征已经慢慢远去了,今天的你我安然享受革命前辈开创的幸福生活,那长征精神是否该被人遗忘呢?把你的想法整理一下,在日记里写下来十一、探讨的问题:怎样尽快拉近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长征》教学设计【第三篇】《长征》教学设计杨林官渡小学李翠萍教材说明:《长征》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这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七律古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长征的年代、原因、起点、终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了解古诗的体裁,简单认识七律。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抓住重点词,理解诗的大意,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抓关键词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关于长征的资料。2、准备多媒体课件:长征背景介绍、长征路线图、原诗节奏图、山势逶迤五岭图、群峰叠嶂乌蒙图、水拍云崖金沙图、桥横铁索大渡图、千里雪盖岷山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长征的知识。2、出示《长征背景介绍》,学生齐读后引导学生弄明白: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是那一年?红军长征是那一年?距离现在多少年?1934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3、出示《长征路线图》,弄清长征的起点和终点。4、过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胜利结束,毛泽东主席豪情万丈地把这震惊世界的壮举写成了一首诗。这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这首诗叫什么?二、品读感悟。(一)长征教学设计【第四篇】《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一、导入:七十七年前,在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那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二、认识长征:(听老师来介绍一下长征)1934年10月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途径广东、广西、湖南等11个省,突破敌人层层封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河流,历尽千辛万苦,行程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长征的胜利结束。背景:就在胜利前夕,伟人毛泽东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心潮澎湃,挥笔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齐读课题:25七律·长征“七律”说明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长征”是诗的内容,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读的时候稍作停顿,再读一遍课题。)三、我读长征:(自读诗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停顿)1.为方便同学们朗读老师用“/”画出了诗句的停顿,读时要注意生字读音,谁来试一试?(范读一遍明白“/”作用。注意字体结构“逶迤”半包围结构、“磅礴”左右结构。)2.看诗句结尾用红颜色标出的字,在拼音上有什么共同点?(韵母相同an,在诗歌题材当中叫做押韵。)板书押an韵(正是由于押韵,诗歌才变得琅琅上口,读起来韵味十足,再读读看。)四、品悟长征:(读诗不但要读通而且要读懂,让我们一起来“品悟长征”。)(一)抓住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那句诗可以概括整首诗的意思?从诗中你读出了什么?长征难在哪?哪个词看出红军不怕难?(把重重困难当做平常小事,让我们读出红军蔑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豪迈胸襟。)2.这句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统领全篇,是红军在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时的最坚定有力的回答。)(二)合作通诗意:漫漫长征路,红军在途中都会遇到哪些困难?红军又是怎样不怕难?小组讨论后六句诗,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腾跃五
本文标题:长征教学设计(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99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