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小学数学教案样例(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数学教案样例(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教案样例(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数学教案【第一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2、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3、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2、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表内除法竖式。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五、教学准备:主题图、情境图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同我们一块儿学习数学知识已经有两年多了。今天,他们又要带我们去哪儿呢?请同学们跟着去看看吧!(出示第49页主题图的挂图)原来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啊!认真观察,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2、学生充分自由地说。(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1、分小组解决主题图中的数学问题。(1)观察主题图,解决数学问题刚才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具体。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情境场面。根据这个场面来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把它解答出来。(2)小组活动。(3)分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参考资料,少熬夜!2、教学例1(1)创设故事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3)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5=3(组)(4)学习表内除法竖式。①除法算式除了15÷5=3这种横式的表示方式,还可以用竖式表示。②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③让学生联系横式认识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④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除数……515……被除数15……5和3的乘积⑤想想:上面的15和下面的15是同一个意义吗?⑥让学生快速记忆各部分名称。3、巩固练习(1)请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27÷336÷425÷5(2)我会算你会写、会算哪些竖式?在本子上愿意写几道就写几道,同桌相互检查。(三)联系实际,初步感知1、操作探究“篮球比赛”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篮球比赛”中有21个同学,5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同学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看可以正好分完吗?2、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21个同学,5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4组后,分不完了,还剩1人。这种现象就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3、你能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种现象吗?(四)课堂小结,深化提高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呢?七、板书设计:除法的意义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除数……515……被除数15……5和3的乘积小学数学教案【第二篇】一、捆小棒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参考资料,少熬夜!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二、搭积木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采用多种表示数的方法(如:图形、小木棒等),让学生任意选择,以达到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为目的,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教学中以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学过的知识,学以至用,把数学知识中数学问题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以及发展数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三、有几瓶牛奶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并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猜测验证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应表现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释应用。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动物采摘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创设了购买肯德基食品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自己选套餐的数学游戏活动,实践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四、有几棵树本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多种算法,并知道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五、买铅笔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课通过创设“过生日”的问题情景,参考资料,少熬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老师巧妙地设疑,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加减法,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2、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自由,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气愤宽松、活跃。在计算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创新思维。六、跳伞表演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2、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3、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4、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七、美丽的田园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这点,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在联系生活、理解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一入课时,我就鼓励孩子去发现、参考资料,少熬夜!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光看一张图提问题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更何况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因此,我将一张图变成了动画,由智慧老人前后贯穿,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形式的教学,往往通过小动物的言语几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一个推动力,吸引他的目光,同时也抓住学生乐于追求刺激,勇于挑战的心理,能让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一点走神的机会都不给他。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这堂课充满神秘感,接下来的学习会是非常有意思的。小学数学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二、展开(一)认识1/2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参考资料,少熬夜!1/2。(二)认识几分之一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三、应用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小学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课件展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图片)设问:我们看到风车旋转的时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们用一些图形来旋转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图形器材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内容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教案样例(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09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