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7第七章员工压力管理
第七章员工压力管理掌握程度学习要点识记什么是心理压力?不良压力生理、心理、行为信号了解压力源如何正确认识压力压力引起的身心疾病有哪些?掌握不良压力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应用有效掌握应对不良压力的策略和方法如何评估压力现状第一节压力的概述一、解读心理压力(一)什么是心理压力“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一些极端”……这首《最近比较烦》的歌,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之所以能够在大街小巷里传唱,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很大程度上因为它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心理压力太大。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高消耗的社会里,生活的压力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人们每天挂在嘴边最多的,就是对生活,工作,学习压力的抱怨。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压力呢?压力是什么?建筑工人说:压力是冬天的寒冷,夏日的骄阳。我们可以把一栋大楼建立,也可以让建好的大楼瞬间倒塌。教师说:压力是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当眼睛里有微笑时,我也心怀希望,那是快乐的;当眼睛里有失望时,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却令人难过。呼叫中心的接话员说:压力像是客户的好评和差评,好评让我热情饱涨而认真工作,差评让我心情抑郁而努力工作。化学家说:压力有时候是空气中的氧气,有了它我们才能生活;有时候是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会让我们窒息而死。诗人说:压力/你是天空的云朵/没有了你/谁能衬托天空的蓝色/而你也不要太多/乌云满天/不仅遮住了美丽的蓝色/电闪雷鸣快活/引来狂风大作/却不是我要的生活。压力(stress)是“应激”的一般叫法,指当人们感知到威胁或者无法应对的情况时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我们每天都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来自机体内部和外部的刺激,如饥饿、疼痛、疲劳、妊娠,或者是明天要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当月的销售任务眼看不能完成、女友突然提出分手等等。面对这样那样的刺激,我们必须应对,这种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模式,我们称为“应激”,而这些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刺激,我们就称之为“应激源”。当应激源(刺激事件)打破了机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超越了个体的能力所及,就会体现为心理压力。(二)识别不良压力的信号1.生理信号心悸和胸部疼痛;皮肤干燥、有斑点和刺痛;头疼的频率和程度在不断增加;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消化不良或溃疡扩散;肌肉紧张,尤其是发生在头部、颈部、肩部和背部。2.情绪信号消沉和经常性的忧愁;丧失信心或者变得自负自大;感觉精力枯竭并缺乏积极性;容易烦躁,喜怒无常,并且伴有焦虑;情感的自控力下降,极端性情绪的发生频率增加。3.精神信号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差;持续性的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况;思维容易中断,经常遗忘正在谈论和思索的事情;思维紊乱,分析问题缺乏逻辑,分析能力下降。4.行为信号睡眠易受打扰;比平时更经常的饮酒及吸烟;性欲减少是承受压力的常见征兆;从朋友和家庭的陪伴或同事的友谊中退出;发现自己很难放松,经常烦躁和坐立不安。(三)压力源是什么让人们产生压力,有的是属于生活方面的,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房贷、婆媳关系;有的是工作中的,比如加班、任务太难、任务过多;还有属于工作的需要和家庭的需要产生时间上或经历上的冲突,比如接送孩子无法按时上下班,工作太忙无法照顾生病的父母,收入差异导致夫妻不和等。1.生活压力源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比如,结婚、离婚、家庭成员的变化、假期等等都会产生压力。困扰市民最多的是房贷问题,图1把人们由于房贷、父母的赡养问题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不堪重负的现状刻画得惟妙惟肖。2.工作压力源(1)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有的人说,我搞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工作,也不明白要如何开展,这就是角色模糊。角色模糊指工作者对他们工作职责的不明确程度。很多主管都无法向他们的下属提供清晰的方针和指示,以致工作者对自己究竟要做些什么感到模糊不清。当工作者面对不兼容的要求,或者工作之间(角色内)、或者工作与非工作之间(角色外),角色冲突便产生了。角色内冲突产生于多重工作要求。例如,两位主管要求工作者完成的是不兼容的任务。一位要求工作者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尽可能仔细,另一位要求工作者快些完成。这两项要求不兼容,因为工作者要做得仔细只有放慢速度。这种不兼容性在角色冲突中体现出来。(2)工作负荷李东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员。他抱怨说,我从学校毕业就从事广告业务员这份工作,这项工作需要的社会经验和社会网络,我一样也没有,做了以后才发现工作的压力完全超乎我的想象。一年多来,我大部分时间郁郁寡欢,心身疲惫,情绪低落。图1工作负荷指对工作者的工作要求,包括两方面:数量和质量。数量上的工作负荷指工作者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如图H。质量上的工作超负荷指由于任务太难而无法轻易完成工作任务。李东就是面临着质量上的工作负荷。工作负荷是比较普遍的。哈里斯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涉及16个国家的5300个人,54%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工作负担太重。“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是指压力过重,而我们也难以承受“生命之轻”。因为人们总是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而且在工作中有创造性的贡献是赢得自尊的一种好方法。(3)工作条件表4通常职业中工作者生病和受伤的最频繁的来源来源职业传染性疾病医生,护士噪声机场工作者,音乐家身体的袭击(致命的)警察,出租车司机身体的袭击(非致命的)疗养院护理者,精神病院护士重复性动作数据输入员,打字员毒性物质害虫驱除剂使用者,农民咽喉疾病教师,客服中心呼叫员差的工作条件也是一种压力源,例如极端的温度、高的噪音、光线太暗或太亮、辐射和空气污染。有些压力在特定的职业中表现更为突出,表4中列出了特定职业中所特有的压力来源。这些特定的压力影响了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舒适的工作条件能调节工作者的心情,降低个体压力感,变压力源为压力缓解剂。3.社会压力源这里所说的社会压力源特指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很多人说,你不知道怎样搞好同事间的关系,应该和同事保持一种怎么样的距离才更合适。太近了你会感觉不安全,太远了又怕人家说你不好接近。有的人则更希望自己能有一把神奇的尺子能度量最佳的距离,其实更需要图2学习“刺猬相互取暖”的精神。图解:在一个冰冷的夜晚,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相互取暖。可是因为身上长着刺,相互扎着对方,于是它们分开了。但是冷得不得了,它们就坐下来想办法。它们带着疲倦调整位置。为了不刺到对方,它们继续调整位置。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合适的位置和距离。既能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对方扎着。天快亮了,两只共度寒夜的刺猬为再次合作实现目标而为彼此祝福。通过上面的小故事和图画,你会发现刺猬为了相互温暖,不顾疲倦而调整位置,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扎不到对方,又可以相互取暖。有的人说,人其实就像刺猬,身上一二三四五六相互取暖的刺猬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刺”,想从对方那里取暖,但是又怕被刺扎到。现实生活中,没有现成的可以衡量人际距离的标尺。刺猬给人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通过个人亲身的体会和摩擦,可以找到彼此最合适的距离。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上有“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受到刺伤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怕被刺伤而不敢接近他人,你的损失是很大的。因为不会得到温暖。调整距离的过程是双赢的,互帮互助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顺利,而且在过程中,每个人也趋于完美。人际关系好比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是帮助个人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力量,也可能会成为压力之源。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能让我们感觉更加幸福,而不能与他人很好相处则会导致紧张。4.工作—家庭冲突近来,西方已经开展了不少有关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工作节奏的加快,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男性与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是因为女性传统的性别角色——家庭主妇所决定的。现代女性对于自身角色定位已经发生很多变化。自尊意识和平等意识让她们丰富了自我价值的内涵拓宽了自我价值的外延,从原来站在家庭的“厨房”,到现在坐到了办公室的“桌旁”。现代女性的职业要求她们像男性一样干练与出色,而传统的社会角色却要求她们完成家庭事务和照顾孩子与配偶。双重的标准像两座大山压在她们的肩头,她们会遇到更多的冲突压力,产生很多心理困扰和问题,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人文关怀。二、对压力的正确认识(一)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揭开压力的神秘面纱心理学家曾形象说:压力就像一根小提琴弦,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音乐。但是,如果琴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人需要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使压力的程度能够与生活协调。1.感觉剥夺实验及其启示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当然这种非人道的实验现在已经被禁止了)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的基础之上的。创造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的有益的创新活动。而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从松弛状态转入高度紧张状态,需要给予适度的刺激。缺乏刺激的环境,就培养不出杰出的创造型人才。在没有刺激因素的环境中长期生活,人的意志就会衰退,智慧就会枯竭,理想就会丧失,才能就会退化。只有经常给予适度的刺激,才能激发起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惊人的毅力。因此,对于不同的人才分别给予适度的刺激,是充分发掘他们创造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感觉剥夺实验对认识压力的启示:2.耶基森--多得森定律及其启示耶基森--多得森定律认为,压力与业绩之间存在着一种倒U型关系,适度的压力水平能够使业绩达到顶峰状态,过小或过大的压力都会使工作效率降低Yerkes-Dodson法则(叶杜二氏法则)是心理学家耶基森(R.MYerkes)与多得森(J.DDodson)经实验研究归纳出的一种法则,用来解释心理压力、工作难度与作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因为动机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对作业表现具有促动功能,而其促动功能之大小,将因工作难度与压力高低而异。在简单易为的工作情景下,较高的心理压力之下,将产生较佳的成绩;在复杂困难的情绪扰乱认知性的心理活动所致,凡是复杂困难的工作,在工作程序上必定含有多种因素的交互配合的关系,如果心理压力过高,思考稍有疏忽,就难免忙中出错。简单工作多属重复性的活动,此种活动日久便会形成自动化的连锁功能,至此地步,不须认知思考,若有心理压力存在,不但不致影响自动化功能的进步,反而有可能使自动化的速度提升。适当的压力是人们前进的动力耶基森--多得森定律对认识压力的启示(二)压力的认识误区1.压力无处不在,我们对它无能为力事实并非如此。压力并不会压垮我们,我们仍然可以计划自己的生活,有效规划优先次序,简单的问题先解决,然后解决更复杂的困难。当压力处理不善,我们才很难规划生活,才会感觉压力无处不在。2。压力总是没好处根据这一观点,零压力使我们快乐和健康。其实错了!压力对人类的作用就像小提琴琴弦上的张力:太少了,音乐声枯燥、刺耳;太多了,音乐是尖声或弦断。压力可以是死亡的亲吻,也可以是生活的香料,问题是如何把握它。正确把握压力,会带给我们动力和快乐。3。压力管理的目标是消除压力压力不能也不应该被消除,正如压力之父---HansSelye所说的那样,只有死人才没有压力。唤醒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压力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控制压力,从而降低他们转为有害的不良压力的几率或缩短压力持续时间。4.良好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没有压力的这是不一定的。当面临挑战和紧急事件时,唤醒越高越有利于达到某一特定点。压力转化为行动,形成对事件的理解,并提高注意力。所以,我们对心理压力的全面认识应该是这样:中等程度的压力水平最有利于发挥出最好的绩效和成果心理压力,就象人的体温一样是身体自然产生的。36.5℃
本文标题:7第七章员工压力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1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