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我国公办福利组织与民办的对比总结
一、我国公办、民福利组织现状近年来,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造福了老弱病残和很多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时“大社会,小政府”的观念日益推广,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福利事业的社会化才是人们奉献爱心的真正平台。目前,在国家社会福利的政策感召和激励之下,民间力量创建民办福利组织、举办福利服务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势头。以福利社会化为主要特征得福利供给途径多元化趋势明显,这也是当代国际上社会福利模式中的流行做法和发展大趋势,更是当代公共管理改革发展浪潮的重要特征和内容之一,这也代表了中国福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未来,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公办福利组织,还可以看到更多的民办福利组织活跃在福利事业之中。由于上述的福利社会化发展,才有了在2003年伊始,民政部开始的对我国公办社会机构改革的举措,对难点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据此起草了关于“社会福利机构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的指导意见。这一意见的核心,是要彻底改变我国公办福利机构公办、公建、公管、公营等“一公到底”的办院形式,将经营主体从政府向市场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多种民间力量过渡,通过改制、承包、租赁等形式,并通过对财政拨款机制的改革,以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来大理促进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发展,逐步实现“民办公助”。目前,由于各地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事业优惠政策,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福利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10年5月,我国共有社会福利机构3721家,仅福州市就有78家之多,其中民办福利组织成功占据了半边天。接下来,民政部将继续研究对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支持政策,起草《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资助办法》,使得国家政策在社会福利服务市场中发挥公平、公正的作用,使民办福利组织与公办福利组织可以并驾齐驱走在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康庄大道上,一同促进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全面发展。现在我国公办社会福利组织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因此首要的问题是覆盖面窄、保障范围小。就拿SOS村来说,我国目前在天津、烟台、齐齐哈尔等地都建立起了SOS村,这三地共收养了孤儿400余名;再说儿童福利院,偌大的北京城仅仅有两所儿童福利院。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也只有一家正规得到民政局注册的儿童福利院,全国范围内,不完全统计,有62家儿童福利院。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孤残儿童或者流落社会的儿童无法得到良好的救助,因为这样的福利机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状况的需要,而且不仅如此,在已有的儿童福利院中,很大一部分,经过长久的入不敷出,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救助工作了。如西安市内的儿童村,工作人员每天都在为孩子们衣不蔽体而焦虑。公办社会福利组织是福利社会社会化的前提,而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公办福利机构面临着并不容乐观的前景,这些也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但是和民办福利组织所面临状况和诱因的迥异性也决定了,公办、民办福利组织问题解决机制的差异性,这也就要求我们从公办福利组织与民办福利组织的对比中找到答案。(一)公办福利组织与民办福利组织的对比结果:1、政府行政部门对待差别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做出了如下规定: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举办者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业务管理单位的批准文件”。无独有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中都作出了类似的要求,即民办福利组织必须要有一个主管单位,才能够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注册。业内人士戏称这种制度为为民办福利组织找“婆婆”。业务主管单位属于政府行政单位系列,尤其各种不同的行政职责。这些行政主管部门往往在行使自己行政职能时,已经感到资源的不足了,如果没有上级的强行指定或者相关硬性文件的督促行事,没有部门会愿意为渴望登记注册的民办福利组织当所谓的“业务主管单位”的。因此,当民办福利组织找到相应部门希望的到帮助时,普遍现象是得不到同意字样的设立文件的。而正是因为拿不到这份文件,国家和地方的登记机关不予以批准其合法登记注册。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公办福利组织的登记过程择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因为国家相关行政部门事先已经进行了安排,到位。公办福利组织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僵化思想观念下已经适应,长久以来,也被视作政府职能部门的一个部分,所以建立公办福利组织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的分支建立。所以登记只是走一个形式,不仅简单而且时间也很短。而且因为这种和政府不浅的渊源,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无论是捐款还是物资一般情况下都会率先分配流往公办福利组织,与“越位”掺和民办福利组织,这种直接的以政府名义的行善更能够被政府和其他社会企业所接受。当然现在政府正在进行着这方面内容的改革,希望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显著成效。2、法规制度差别对于诸如民办福利组织登记注册这类问题,之所以难,是因为政府职能的“越位”,但与国家相关法制建设的“缺位”不无关系。为什么一定要有“主管单位”呢?据有关人士透露,在制定《基金会管理条例》之初,曾经有过取消主管单位限制条款的想法,但是后来出台的法律条文仍旧有该条规定,不禁让民办福利组织业内人士一度扼腕叹息。就是因为这道法律的“高门槛”使得很多来自民间的安心无法组织起来,行善无门。但是法外容情,在几经周折仍然无法跨过这道障碍时,民政部门可以同时担任“登记管理单位”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职责,但是如此煞费苦心之后,民间爱心人士的热情有多少还在燃烧呢,也许大部分都被法律的冷酷浇灭了。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又是公办福利组织,上述法律规范对于公办福利组织根本不存在约束意义,因为给本不必煞费苦心的为公办福利组织寻找主管单位,也就不存在法律阻碍。3、免税制度,冰封同样难破在中国,献爱心,进行义务的社会福利事业,还不够,还要纳税,这是很多有爱心的想捐助的人们一直想不通的问题。其实事情并不全是这样的,因为我国针对这一情况,有颁布专门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境外向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捐赠的用于公益事业的物质,可以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等等。可是无论是民办福利组织还是公办福利组织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社会上的捐赠者有心捐赠,而且法规齐全,但是,真正办理减免税收的各种手续之繁杂多样,令人望而却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决策者说》这一栏目中,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坦言,为了摸清减免相关税收的手续问题,他曾经专门向中华慈善总会卷了500元钱,然后认认真真的办理减税手续,结果经过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10到工序,但是减税金额只有50元而已。就这样,面对上述事实,大多捐赠者,在将物资捐给民办福利组织和公办福利组织时,不会去关注小小的几十元,但是在美国,每一年,国民的捐赠额就可以达到六千多个亿,而且,即使只是捐赠旧衣物,人们也是十分积极地,问题就在于此,美国国内的税收减免手续非常简单和便利,抵税其实非常容易。由于种种繁琐的减免税手续和流程,使得我们的社会福利机构们无法得到来自社会的广大力量,诸如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生产过剩,而把成百上万吨的牛奶倒入大海,也不免费给穷人的案例,在我国也会不断发生,也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有能力的人们遇到了税制上的障碍,这实在是一笔大的无法估量的损失。4、募捐难度差异中国,从古到今,都具有着根深蒂固的聚敛财富的意识,这种意识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于是便有了“有钱大三辈,舍财如割肉”的说法。几组数字就可以佐证这一结论:中华慈善总会在最初成立的7年中,筹集的善款近12亿,其中海外捐赠达到了50%,港澳台10%还多,内地捐赠只占到了30%。较之国外,国内的福利组织特别是民办福利组织动员资源的能力非常有限,这里的中华慈善总会是民间机构的一个最成功的个体,但是中华慈善总会(CCF)中华慈善总会是经中国政府批准的民间慈善机构,全国性社团法人,具备了全国范围内影响力的民间机构的募捐能力也不尽如人意,那么广大的小型民办福利组织的能力就更不能不令人堪忧了。民办福利组织普遍无法感召社会上最具有能力的人对他进行直接的捐赠,而当这种捐赠意识在中国又不是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对于民办福利组织更是雪上加霜。而公办福利组织在政府的大力影响以及自身能力建设的双重作用下,却可以在困难的局势下,谋求生存之道。这时候一味的等待政府或者社会公众、企业等的扶持已经不是好的对策了,唯有依靠自身的能力建设,走专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的道路。公办福利组织大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组织的科学理念和经营管理体制方面的经验,对于社会大众的正确呼吁和引导,依靠政府和社会的褒奖作用,吸引募捐。5、机制建设差异(1)能力建设社会福利机构的机制建设是发展社会化福利事业的主要内容,但是没有能力或者能力很薄弱的组织,就好像燃料之于机器一样,没有良好的机制建设,每个社会福利机构都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组织必将消亡。所以说,机制关系到每个福利组织的生存。而从机制建设方面进行剖析,能力建设则最为重要。就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运行机制来做特例分析,我们便可以看出我国民办福利组织的问题所在。首先这两个组织都是具备全国影响力的,公募性的民间NPO,这一点使他们的相似之处。而中华慈善总会属于社团组织,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则是财团组织。但是通过有关资料的分析,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本来由于各自机制的不同,决定了两个组织的工作内容。中华慈善总会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会员,包括团体和个人两类会员。建立各级分支机构,组织起一只非常强大的志愿者队伍;而宋庆龄基金则应该利用宋庆龄女士在海外的影响力运作抽捐资金,用于公益事业。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中华慈善总会每年把工作重点放在募集资金上,而对发动志愿者队伍却毫无建树,从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处,也可以了解到,目前中华慈善总会是中国募集能力最强的NPO。这就表明:两个组织没有找到一个准确的科学定位,没有在自身优势的能力上进行机制建设,而众所周知,虽然现在看似一切正常,但是这样长此以往势必会事半功倍。而这两个特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中国国内民办福利组织的缩影,即大多数民办福利组织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定位,在偏离的轨道上盲目行走。这样南辕北辙的结果终会使其深受其害。与民办福利组织毫无定位对比,公办福利组织在政府和有关部门专业人士的专门或者协助策划后,往往能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未来的发展也有众多部门人员的集体监督和提携,道路之平坦不言而喻。(2)品牌建设虽然社会福利组织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应该具备其特定的“非营利性”,但是福利事业也存在“市场”,也存在竞争,故品牌建设意识不可或缺。无论民办福利组织还是公办福利组织,他们进行的项目活动,都具有着永久性的社会道德意义,这就是他们具备的无形资产,必将成为人类精神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而且随着年代的久远不断累积。因此,创建、运作、维护一个良好的品牌,对于福利组织的意义更是非同寻常的。民办福利组织往往对于品牌建设不热衷或者说无意识为之,只是以为身处闺中,小打小闹,自娱自乐的进行小区域化活动或者宣传,从没有一个长久的战略规划目标,即如何循序渐进的将所在组织不断发展,打造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公办福利组织在这方面因为其特殊的政治背景使得其不得不树立品牌意识,但是这种侧面的强迫效应却从一定意义上帮助了公办福利组织。时刻与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形象联系,品牌的响亮程度也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或者企业进行公益宣传,动机虽然没有直接来源于福利组织,但是却促成了其品牌建设。由优质品牌衍生的利益无穷无尽,但是这些民办福利组织就很难能够有机会体会了。(3)资金运作能力建设很多民办福利组织的负责人在问道,运营一个组织最困难的是什么?几乎所有人都像约好一样说出“资金运作”四个字。据悉,很多组织初创时会得到一笔原始基金,然后他们就误以为募捐或者社会,政府的资金投入组织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于是“守株待兔”的坐享其成,坐吃山空。或者是一味强调所谓的非营利性,认为不能强调盈利性,那么资金就不能运作,殊不知,这种思想是大错特错。一笔资金吃到死,而不依靠人力和智慧,利用科学的营销手段,运作资金将资金不
本文标题:我国公办福利组织与民办的对比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1116 .html